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十年,这里]上海自贸区里的国际律师们

来源: 央广网(北京) 作者:苏明龙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1-05
摘要:(原标题:[十年,这里]上海自贸区里的国际律师们)央广网上海1月4日消息(记者任梦岩)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7的大门已经打开,站立在常变常新的时代,人们关注今天的生活,更憧憬未来将是怎样的世界,父母如何养老,孩子怎么上学,房价是涨是

(原标题:[十年,这里]上海自贸区里的国际律师们)央广网上海1月4日消息(记者任梦岩)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7的大门已经打开,站立在常变常新的时代,人们关注今天的生活,更憧憬未来将是怎样的世界,父母如何养老,孩子怎么上学,房价是涨是跌,看病会容易一些吗?空气会好一点吗?同一座城市的你我能够平等生活吗?

中国之声从2013年起推出了大型记录报道《十年,这里》,连续十年,用话筒聚焦10个中国地点,记录这些地方每年的变化,记录这些地方的人们每年的喜怒哀乐,从细节处展开微观中国的生动图景。

在上海,平安集团尝试了互联网金融,塞内加尔人马慧开始了她的中国实习之旅,通过自贸区政策,复兴门外长大的日本老北京添田武人将阔别中国多年的游戏机又带了回来。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我国企业对熟悉国外法律、了解国际商事解决的法律人才需求不断上升,而熟悉该领域的国内人才却远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上海自贸区如何继续释放改革红利,为中国企业保驾护航?

按照我国法规,接受外国律所聘请的中国律师必须放弃本土律师执照,导致了解海外法律的中国专业人才受限,想要走出去,中国企业往往要找一家国内律所,再找一家国外律所,一件事说两遍,账单收两次,增加了“走出去”的难度和复杂程度。

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允许国内外律所以“联营”方式进行合作,2015年,美国的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第一个吃螃蟹,与北京奋迅律师事务所在上海自贸区架构内成立了联营办公室。贝克·麦坚时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大年表示:“中国公司如果要到国外做些业务,还要请一家外国律师,因为中国律师事务所和外国律师事务所是分开的,一件事说两遍,大家各管各的,也不是很了解,有这样一个联营办事处,增强了协同性。”

联营一年多以来,张大年充分体会到自贸区带来的变化,原本非常繁琐的海外并购,变得更方便,自贸区成立之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要分别找两家互不相识的律所,一件事说两遍,给两家律所付款,而且与两家文化完全不同的律所、律师之间沟通,效率很难保证。这时候,自贸区内的联营律所优势就能体现了,“最近有一个中国企业委托,收购一家德国上市公司里的股份,在欧盟进行反垄断申报,同时也需要在中国商务部反垄断申报,过去要重新找一家中国律师事务所,客户要重新签律师聘用函,又变成两家模式。现在有联营办公室,在一个屋檐下,一个品牌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家互相理解,对质量把控等,都会有很好的提高。”

上海自贸区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扩大开放的各类政策措施,大幅提升国际投资、贸易交易量,相关纠纷不可避免增多。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企业对涉外仲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015年4月,上海自贸区扩区之际,国务院宣布“支持国际知名商事争议解决机构入驻”,以提高上海商事纠纷仲裁国际化程度,建立亚太仲裁机构交流合作机制,加快打造面向全球亚太仲裁中心。过去一年多时间,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国际商会仲裁院纷纷宣布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代表处。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冯璞向记者表示,在入住自贸区之前,想与国内企业商谈非常不便,入驻之后,国内企业找上门来咨询的,越来越多,“从开业到现在是9个月,我们发现今年国际仲裁案件的总量,以及涉华案件的比率又有大幅提升。很多企业用户会直接打电话过来,或者直接上门拜访。对仲裁程序上的问题,可以直接向我们提出问题,能够打消很多使用涉外仲裁机构的顾虑。这种良性的,更为直接的沟通,可能更加地帮助到中国企业认识到涉外仲裁机构的涉外仲裁服务。”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叶渌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跨境商业纠纷业务,经历我国企业从不了解国际商事仲裁被动接招到主动应战的过程。叶律师解释说,国际贸易仲裁,如今已是跨境商业活动的标配,与我国商事仲裁由政府主导不同,国际间的仲裁,都由民间机构主导,企业之间的仲裁协议,就好比是联姻之前的婚前协议,“比如咱们跟俄罗斯投资,俄罗斯法院、法律我们不熟,所以现在的中国企业一定会订仲裁条款,说我们要选择至少觉得更舒服一点的语言,可能你说选俄语,我说选中文,双方就达不成一致。如果双方都选英文,在仲裁条款里,我不喜欢用俄罗斯法律,你不喜欢用中国法律,那么选英国法。”

虽然目前我国《仲裁法》规定,境外仲裁机构不能在境内直接仲裁,目前只能在自贸区内设立代表处,宣传自己、联络业务,但是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刘京对于未来非常乐观,他认为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对国际仲裁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通过上海自贸区架构,境内外的仲裁机构之间,也会产生良性互动,对我国的仲裁发展,也会起到推动作用,“中国一些大的民企、国企,走出去会有这些法律方面的需求,这对国内仲裁也是很大的促进。因为现在更多是观念上的交流,你有什么好的规则、规定,我的案子里面有中国律师,也有中国仲裁员,国内仲裁机构案子里也有外国律师,外国仲裁员,这样就能相互融合,不断地推动仲裁实践的相互借鉴。对国内仲裁机构也是好事情。”

原来不行的,非常麻烦的事儿,在自贸区框架内,变得更加简单,原来得去境外才能做的,如今在自贸区就能完成不少。上海自贸区成立三年以来,通过改革,不仅使中国企业走出去更方便,也让境外公司来华投资更便捷。在新的一年,上海自贸区又将为中国改革进程带来哪些变化?记者将持续观察。

责任编辑:苏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