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上诉人陈建朝、庞海凤与被上诉人陈建华、陈建信、赵玉娜、袁小三、陈香瑞为析产继承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9
摘要: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4)南民三终字第00595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陈建朝。 上诉人(原审被告):庞海凤。 委托代理人:张元亭,河南昊宏律师事务所。 委托代理人:赵银堂,河南雷鸣律师事务所。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陈建华。 被上
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4)南民三终字第00595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陈建朝。

上诉人(原审被告):庞海凤。

委托代理人:张元亭,河南昊宏律师事务所。

委托代理人:赵银堂,河南雷鸣律师事务所。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陈建华。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赵玉娜。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陈建信。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袁小三。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陈香瑞。

委托代理人:陈建信。

上诉人陈建朝、庞海凤与被上诉人陈建华、陈建信、赵玉娜、袁小三、陈香瑞为析产继承纠纷一案,陈建华、陈建信、赵玉娜、袁晓三、陈香瑞于2009年5月20日向内乡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原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分割陈建华、陈建信、赵玉娜、袁小三、陈香瑞与陈建朝、庞海凤的父亲陈来成在内乡县招待所对面遗留下来的三间三层门面房遗产。原审法院于2011年4月8日作出(2009)内法民初字第674号民事判决书,陈建朝、庞海风不服提出上诉,本院经审理于2011年9月17日作出(2011)南民一终字第564号民事裁定,裁定撤销原审法院(2009)内法民初字第674号民事判决,发回内乡县人民法院重审。原审法院经重新审理于2014年4月18日作出(2011)内民初字第1221号民事判决。陈建朝、庞海风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4年5月26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4年6月27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陈建超、庞海凤及其委托代理人张元亭、赵银堂,被上诉人陈建华、陈香瑞、赵玉娜、袁小三的委托代理人陈建信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审理查明:陈香瑞,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和陈建朝、庞海风之父陈来成系内乡县城关镇清真寺村居民。六十年代,解放大队(清真寺村委前身)把现位于内乡县城天龙宾馆南隔墙这一处宅基地批给陈来成一家使用。八十年代初,内乡县城关镇实验站(该站和村委平级),把位于内乡县城关镇西郊西路298号这一处基地也批给陈来成一家使用(该处宅基地于2007年经村组及陈来成同意,由陈建华、陈建信二人扒旧建新,居住使用至今)。至1988年3月,清真寺村委及该委第8小组,鉴于陈来成家有三个儿子(即长子陈建朝、次子陈建华、三子陈建信),按政策规定应批给陈来成家三份宅基地的实际情况,就把位于内乡县防疫站东巷二排一处宅基地批给了陈来成家中长子陈建朝,由陈建朝在此建房使用。至1998年4月,内乡县建设局向陈来成颁发了内建字(98)第076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允许其在内乡县城天龙宾馆南隔墙建造一座上中下三层三间门面房。房屋建造时,陈来成看场,其三个儿子(均已结婚,长子陈建朝之妻庞海凤,次子陈建华之妻赵玉娜,三子陈建信之妻袁小三)负责出资。其中,陈建华出资16000元,陈建信出资4500元,其余均为陈建朝所投资。房屋总造价为10万元(含装修费)左右。房屋建成至今,一直由被告陈建朝夫妇管理、使用,至今未办理权属证明。至2000年4月,陈来成之妻程花阁去世。2008年9月,陈来成去世。后陈建朝、陈建华、陈建信弟兄为如何分割内乡县城天龙宾馆南隔墙房屋争执不下。陈建华、陈建信于2009年5月21日诉至原审法院,后陈香瑞,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和陈建朝、庞海风各自爱人及妹妹陈香瑞亦参加到诉讼中来。

2010年9月,经陈香瑞,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申请,并向陈建朝、庞海风明确告知后,原审法院司法鉴定科委托南阳世纪正泰评估有限公司对内乡县城天龙宾馆南隔墙三间三层门面进行了评估。经评估计算,委托的资产于评估基准日(2010年11月19日)的评估价值为1091318元。其中土地价值855000元(土地使用面积为85.5平方米),房屋价值236318元(建筑面积为252.6平方米)。经本次庭审调查,陈香瑞,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和陈建朝、庞海风对该评估报告的效力均无异议,表示该评估报告可以继续使用。

庭审中,陈建华、陈建信、陈香瑞三人均表示放弃继承父亲遗产中(争议房地产)房产部分份额,但三人同时要求继承遗产中地产部分份额,赵玉娜、袁小三两人还要求分得争议房产中其应得部分份额。

另查明:陈香瑞在讼争房屋建造时并未出资。本次庭审中,陈建华、陈建信、赵玉娜、袁小三、陈香瑞要求分割争议房屋建成以来的房租,诉讼过程中陈香瑞,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五人又表示放弃该项诉讼请求。

原审法院依法对陈氏兄妹的舅父程国琢进行了调查,证实陈氏兄妹父母在世时已分过家,将位于内乡县城关镇西郊西路298号这一处宅基地分给陈建信、陈建华兄弟二人使用。将位于内乡县防疫站东巷二排一处宅基地分给陈建朝使用。庭审中,陈建华、陈建信表示1991年左右分过家,陈建华、陈建信认可位于内乡县城关镇西郊西路298号这一处宅基地分给陈建信、陈建华兄弟二人使用,但就本案中争议的房地产,陈建信、陈建华并不认可已分过家。

原审法院认为: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结合陈香瑞,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和陈建朝、庞海凤诉辩主张、举证、质证及庭审查明的事实,对该案评述如下:1、本案中陈香瑞,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要求依法分割争议财产,而陈建朝、庞海凤主张1990-1991年分过家,该房屋是其独立所建,不属于共同财产。陈氏兄妹父母现已去世,就争议房地产是否分过家已无法查清,但结合陈香瑞,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和陈建朝、庞海凤提交的证据以及庭审查明的事实,本案涉及争议的房地产系包括陈建朝、庞海凤、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小三及其父母(陈来成、程花阁)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建造,应为家庭共有财产。在陈香瑞、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和陈建朝、庞海凤的父母去世后,陈香瑞、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主张析产、继承这一诉讼请求,依法予以支持。2、关于陈建朝、庞海凤辩称争议房屋是其独立所建,陈建华、陈建信当时出资属于支持,并非共同出资建房及其已和陈建华、陈建信于1990年至1991年分过家,原审法院认为,不管陈建华、陈建信的出资是否属于支持,但陈建华、陈建信出资建房属于事实,陈建朝对此也予以认可,庭审中陈建朝、庞海凤未能提交充分、有效的证据予以证明陈建华、陈建信的出资属于赠与及已和陈建华、陈建信就争议房产分过家,因此陈建朝、庞海凤的辩称意见不予支持。3、在讼争房屋分割问题上考虑共有人对房屋的使用、居住和实际需要等多方面情况,从有利于生产、生活需要,不损害房屋的效用以及有利于家庭内部和亲属之间的团结,减少和避免矛盾的原则出发,兼顾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合情合理地进行分割。本案中讼争房屋不宜分割,陈建朝、庞海凤建房时投入较多,贡献较大且一直管理、使用至今,可归陈建朝、庞海凤所有。而陈建华及其妻子赵玉娜、陈建信及其妻子袁小三应得房产部分,考虑房产市场行情的涨落因素,则以其当时的出资额占当时建房价格的比例乘以系争房屋的市场评估价结果计算,由陈建朝、庞海凤对陈香瑞、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适当予以补偿。陈建华、陈建信均表示放弃继承争议房地产房产部分份额,因此,陈建华、赵玉娜应得房屋价款为236318元(房屋评估价值)×16%×1/2=18905元。陈建信、袁小三应得房屋价款为236318元×4.5%×1/2=5317元。4、宅基地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的一种,根据“房地一体主义”原则,既然讼争房屋归陈建朝夫妇所有,相应的地产即宅基地使用权亦归陈建朝所有。本案中争议的房地产,系陈来成夫妇二人提供宅基地使用权,陈氏兄弟负责出资建房形成的家庭共有财产,共有财产中的宅基地使用权应视为陈来成夫妇二人的出资份额。现陈来成夫妇二人已去世,其中的出资份额即土地价值部分(评估价值855000元)应为陈来成夫妇二人的遗产,应由陈建朝、陈建华、陈建信、陈香瑞四人继承,由陈建朝向其弟妹支付继承应得份额,份额按四人均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本案中赵玉娜、袁小三不具备继承主体资格,因此对赵玉娜、袁小三要求继承这一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条、第七十五条第二款、第七十六条、第七十八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第一款第七项、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经原审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判决如下:一、位于内乡县城天龙宾馆南隔墙上中下三间三层门面房归陈建朝、庞海凤所有;陈建朝、庞海凤支付陈建华、赵玉娜房屋价款18905元,支付陈建信、袁小三房屋价款5317元。二、陈建朝、庞海凤支付陈建华、陈建信、陈香瑞每人所继承父母遗产份额的213750元,共计641250元。上述第一、二项规定在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履行完毕。如果未按本判决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14700元,房地产评估费11200元,共计25900元,由陈香瑞、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负担12900元,陈建朝、庞海凤负担13000元。

陈建朝、庞海凤上诉称:一、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1、涉案房屋属陈建朝、陈建华、陈建信、陈香瑞已履行20年的分家协议分得的财产,原审判决作为遗产处理错误。2、原审判决将陈建华、陈建信资助陈建朝的建房款认定为投资建房款错误。3原审判决将陈建朝、庞海凤在内乡防疫站东侧自己申请出资所建房屋认定为分家分得的财产错误。二、依照法律规定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属遗产范围,原审判决把集体土地使用权评估作价,让该集体之外人员继承违反法律规定。三、原审采信的评估结论把62平方米的地皮扩大为85.5平方米,一亩地作价666多万元,明显不公。

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陈香瑞辩称:一、原审认定事实正确。我们全家共有三份宅基地,陈建华、陈建信伙分的是内乡西郊298号这一处,陈建朝分的是内乡防疫站东侧宅基地,现争议的房屋是我们父母的宅基地,由我们兄弟三人共同出资建设的,系家庭共同财产。二、按照农村批宅基地的规定,每个家庭成员中谁批了宅基地出去,老宅基地就归其他兄弟和父母,陈建朝已申请有了一处宅基地,老宅基地就没他们的份,陈建朝称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属遗产范围,难道就能有他一人继承?三、原审法院委托的评估结论,陈建朝、庞海凤已当庭签字,至于评估价格是评估单位的事,评估结论作出至今已有四年,因物价上涨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请求二人予以赔偿。

根据双方当事人的上诉及答辩意见,并经征询双方当事人同意,合议庭归纳本案的争议焦点为:1、涉案房屋是陈建朝、庞海凤的个人财产还是陈建朝、庞海凤与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陈香瑞的家庭共同财产,原审判决对该房屋按家庭共同财产处理是否正确,处理方法是否适当;2、涉案房屋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属于遗产,能否作为遗产来继承;3、南阳世纪正泰评估有限公司对涉案房屋及土地的评估结论程序是否合法,结论是否正确。

二审庭审中,陈建朝、庞海凤申请证人郑金芝、庞海林出庭作证,郑金芝证言的主要内容是陈建朝在盖防疫站的房子时在郑金芝处购买过钢筋,庞海林证言的主要内容是陈建朝在盖防疫站的房子时砖和沙石是庞海林拉的,陈建朝给的钱。陈建朝、庞海凤还向法庭提交了程国琢(陈建朝、陈建信、陈建华、陈香瑞之舅)的证言,证言内容为,陈建朝、陈建信、陈建华兄弟三人分家的事是其家庭内部分家,程国琢没有参与他们的一切事项,他们父母也没给我留下任何遗嘱。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陈香瑞对郑金芝、庞海林的证言认为系家人凑钱盖的房子,不能证实是陈建朝个人所建。对程国啄的证言认为内容不实,程国啄本人不会写字,签字也非本人所签,内容虚假,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合议庭认为,因防疫站东侧的房屋是否系陈建朝所建与本案的争议焦点无关联性,故对证人郑金芝、庞海林的证言不予审查。对陈建朝、庞海凤出具的程国啄的证言因证人未出庭作证,对其真实性无法确认,不予采信。

本院经审理对原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1、依据现有证据能够证实涉案争议的位于内乡县城天龙宾馆南隔墙房屋系1998年陈建朝、陈建华、陈建信兄弟三人共同出资所建,该房屋占用的宅基地系内乡县城关镇清真寺村六十年代分给给陈来成一家使用的,原审判决据此认定该房屋为陈建朝、庞海凤、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小三、陈香瑞及其父母(陈来成、程花阁)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家庭共同财产并无不当,本院亦予以认定。陈建朝、庞海凤上诉称该房屋已通过分家协议分给了陈建朝、庞海凤,但未出具有效证据予以证实,本院不予采信。2、因涉案房屋系陈建朝、庞海凤、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小三、陈香瑞及其父母(陈来成、程花阁)的家庭共同财产,应当首先按照其家庭成员的出资情况对涉案房屋进行析产,之后对其父母陈来成、程花阁应分得的份额部分依照法律规定有陈建朝、陈建华、陈建信、陈香瑞兄妹四人进行法定继承。因陈建朝、庞海凤建房时投入较多,贡献较大且一直管理、使用,原审判决酌定该房屋归陈建朝、庞海凤所有,并由陈建朝、庞海凤对其他家庭成员予以补偿并无不妥,本院亦予以认定。各方当事人均认可涉案房屋建造时陈建华、赵玉娜夫妇出资16000元,陈建信、袁晓三夫妇出资4500元,其余部分为陈建朝、庞海凤所投资,本院对此予以认定。涉案房屋所占用的土地系六十年代末内乡县城关镇清真寺村分给给陈来成一家使用的,原审审理中各方当事人均认可当时土地的市场价值为200元每平方米,该部分价值17100元,本院认为该部分认定为陈来成、程花阁的投资较为适当。因涉案房屋当时的总造价为10万元(含装修),陈建华、赵玉娜夫妇应享有16000/(100000+17100)=13.66%的份额,陈建信、袁晓三夫妇享有45000/(100000+17100)=3.84%的份额,陈来成、程花阁享有17100/(100000+17100)=14.6%的份额,陈建朝、庞海凤享有下余的67.9%的份额。3、南阳世纪正泰评估有限公司对涉案房屋及土地的评估总价值为1091318元,虽然该评估报告将涉案房屋及土地的价款分开进行了计算,但土地价值应依附于房产,应认定涉案房屋的价值为1091318元,陈建朝、庞海凤虽对该评估结论提出异议,但并未举证证实该评估报告的评估程序违背法律规定,本院对该评估报告评估的涉案房屋的价值予以认定。按涉案房屋的现有价值计算计算,陈建华、赵玉娜夫妇应享有13.66%×1091318元=149074元,陈建信、袁晓三夫妇享有3.84%×1091318元=41907元,陈来成、程花阁享有14.6%×1091318元=159332元。2000年4月,程华阁去世,其享有的份额7.3%发生法定继承,应由陈来成、陈建朝、陈建华、陈建信、陈香瑞五人继承,每人应继承79666/5=15933元。2008年9月,陈来成去世,陈来成享有的7.3%份额及其继承程华阁的15933元,共计95599元应由陈建朝、陈建华、陈建信、陈香瑞四人继承,每人应继承95599/4=23900元。据此陈建朝、庞海凤应当向陈建华、赵玉娜夫妇补偿149074元+15933元+23900元=188907元,向陈建信、袁晓三夫妇补偿41907元+15933元+23900元=81740元,向陈香瑞补偿15933元+23900元=39833元。4、涉案争议房屋所占用的土地系内乡县城关镇清真寺村委分给给陈来成一家使用的农村宅基地,我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属村民集体所有,不能作为一般财产进行继承。故原审法院将涉案房屋所占用的宅基地作为陈来成、程花阁的遗产判决由其子女陈建朝、陈建华、陈建信、陈香瑞继承不当,本院予以纠正。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基本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处理欠妥,应予纠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二)(三)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内乡县人民法院(2011)内民初字第1221号民事判决。

二、位于内乡县城天龙宾馆南隔墙上中下三间三层门面房归陈建朝、庞海凤所有;陈建朝、庞海凤支付陈建华、赵玉娜房屋价款188907元,支付陈建信、袁小三房屋价款81740元,支付陈香瑞房屋价款39833元。

三、驳回陈建华、陈建信、赵玉娜、袁小三、陈香瑞的其他诉讼请求。

一审案件受理费14700元,房地产评估费11200元,共计25900元,二审案件受理费10450元,共计36350元,由陈香瑞、陈建华、赵玉娜,陈建信、袁晓三负担21810元,陈建朝、庞海凤负担14540元。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龚 跃 伟

                                             代理审判员     沈    飞

                                             代理审判员     马    蕊

                                             

                                             

                                             二○一四年八月十九日

                                             

                                             

                                             书  记  员     张 俊 博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