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学派
来源:学古论今abc123 作者:学古论今abc123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读书随笔 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对古希腊怀疑学派进行了简要概述:怀疑主义之成为一种学派的学说最初是由亚历山大时期的皮浪(死于约公元前275年)提倡的。对于感官的怀疑从很早以来就一直困扰着希腊哲学家。智者们,特别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曾经被
读书随笔 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对古希腊怀疑学派进行了简要概述:怀疑主义之成为一种学派的学说最初是由亚历山大时期的皮浪(死于约公元前275年)提倡的。对于感官的怀疑从很早以来就一直困扰着希腊哲学家。智者们,特别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曾经被感官知觉的模糊及其显著的矛盾而引到了一种有似于休谟的主观主义。皮浪在对感官的怀疑主义之外,又加上了道德的与逻辑的怀疑主义。据说他主张绝不可能有任何合理的理由,使人去选择某一种行为途径而不选择另外的一种。在实践上,这就意味着一个人无论住在哪个国家里,都是顺从着那里的风俗的。一个近代的信徒会在礼拜日到教堂去,并且奉行正确的跪拜仪式,而不必具有任何被人认为是足以激发这些行动的宗教信仰。古代的怀疑主义者奉行着全套的异教宗教仪节,他们的怀疑主义向他们保证了这种行为不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而他们的常识感又向他们保证了这样做是便当的。怀疑主义自然地会打动许多不很哲学的头脑。人们看到了各派之间的分岐以及他们之间的争论的尖锐,于是便断定大家全都一样地自命为具有实际上是并不可能获得的知识。怀疑主义是懒人的一种安慰,因为它证明了愚昧无知的人和有名的学者是一样的有智慧。正象希腊化时期的每一种学说一样,它本身就成为了一付解忧剂而受人欢迎。为什么要忧虑未来呢?未来完全是无从捉摸的。你不妨享受目前,未来的一切都还无从把握。因为这些原因,怀疑主义在一般人中就享有了相当的成功。怀疑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来说,并不仅仅是怀疑而已,并且还可以称之为是武断的怀疑。科学家说:“我以为它是如此如此,但是我不能确定”。具有知识好奇心的人说:“我不知道它是怎样的,但是我希望能弄明白”。哲学的怀疑主义则说:“没有人知道,也永远不可能有人知道”。 对此,波浪的弟子蒂孟(死于约公元前235年)提出了一种理智上的论证,这种论证从希腊逻辑的立场来说是很难于答覆的。希腊人所承认的唯一逻辑是演绎的逻辑,而一切演绎都得象欧几里德那样,必须是从公认为自明的普遍原则出发。但蒂孟否认有任何找得出这种原则来的可能性。所以一切就都得靠着另外的某种东西来证明了;于是一切的论证要么便是循环的,要么便是系在空虚无物上面的一条无穷无尽的链锁。而这两种情形无论哪一种,都不能证明任何东西(罗素在评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时曾引用了一个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凡人都有死(大前提);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所以:苏格拉底有死(结论)。他认为这个看似公认为自明的大前提只是或然的,只要当有活人存在的时候,它就不可能是确切无疑的。再如第一因的问题,即便最后归结到上帝,也还存在着一个又是谁创造了上帝的问题)。古代的怀疑派并不怀疑现象,也不疑问那些他们认为是仅表示我们所直接知道的有关现象的命题。蒂孟说过两句话,一句是说:“现象永远是有效的”。另一句是说:“蜜是甜的,我决不肯定;蜜看来是甜的,我完全承认”。一个近代的怀疑主义者会指出,现象仅仅是出现,它既不有效也不无效;有效或无效的必须是一个陈述;但并没有一种陈述能够和现象联系得如此之密切,以致于不可能有虚假。由于同样的理由,他也会说“蜜看来是甜的”这一陈述仅仅是高度或然的,而不是绝对确实可靠的(罗素本人是否也可算作是一位当代的怀疑主义者?他承认知识必须局限于经验的范围,关于经验范围以外,是否有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以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如何等问题,都是不可认识的。他说:“我们永远都不能证明在我们自身之外和我们经验之外的事物的存在。”他否认经验世界的必然性,坚信经验事实中只有重复性,没有必然性,必然性只是一种动物的“原始信念”:因为过去的多次重复,并不能保证未来必然重复。他写道:“我们没有任何根据可以预料太阳明天还要出来,预料下一顿饭时不会中毒。”他还打了一个比喻:一只小鸡自春天从蛋壳中孵化出来起,每日定时受主人喂养,经过数百天的重复使它产生定时进食的必然信念。但在一个圣诞节的早晨,它出乎意料地被主人抓住脖子宰掉后,作为节日的美餐吃掉了。人也不能迷信自然界的必然性,否则会有丧生的危险)。蒂孟的学说有似于休谟的学说。他认为某些从未被人观察到的东西,就不能有效地被我们所推知;当两种现象屡屡被我们观察到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一个推知另一个(休谟的见解:“因为甲,结果乙”,意思只是甲和乙事实上经常相连,并不是说它们之间有某种必然的关连。“我们无法洞察这种连结的理由”。笛卡尔派格令克斯的“二时钟”说:假定你有两个都十分准确的钟,每当一个钟的针指整点,另一个钟就要鸣响报时,因此倘若你眼看着一个钟,耳听另一个钟的响声,你会以为这个钟促使那个钟打点)。皮浪的学说,通过与蒂孟同时代的阿塞西劳斯(死于约公元前240年),被代表柏拉图传统的学园接受过来。大多数人所接受于柏拉图的乃是信仰一个超感的理智的世界,信仰不朽的灵魂对可朽的肉体的优越性。但在某些方面也可把拍拉图看作是宣扬怀疑主义的。其笔下的苏格拉底是自称一无所知的,我们自然而然地总把这话认为是讽刺,但是这话也可以认真地加以接受。有许多篇对话并没有达到任何正面的结论,目的就在要使读者处于一种怀疑状态。有些篇对话――例如《巴门尼德篇》的后半部――则似乎是除了指明任何问题的正反两方都可以提出同等可信的理由而外,并没有什么别的目的。柏拉图式的辩证法可以认为是一种目的而不是一种手段,若是这样加以处理的话,则它本身就成为对于怀疑主义的一种最可赞美的辩护。这似乎就是阿塞西劳斯所解说柏拉图的方式,他自认为仍然是在追随着柏拉图的,他砍掉了柏拉图的头,但是保留下来的躯干却无论如何仍然是真的。阿塞西劳斯的教学方式会有许多地方是值得表扬的,假使跟他学习的青年人能够不为它所麻痹的话。他并不主张任何论点,但是他却要反驳学生所提出来的任何论点。有时候他会自己前后提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用以说明怎样就可以令人信服地论证两者之中的任何一个命题。一个有足够的叛逆勇气的学生,就可以学到机智并且避免谬误。但事实上除了机伶和对于真理漠不关心而外,似乎并没有人学到了任何的东西。阿塞西劳斯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整个的学园大约有两百年之久一直都是怀疑主义的。在这一怀疑时期的中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公元前156年雅典派至罗马的外交使团有三位哲学家,其中有一个就是不愧继任阿塞西劳斯作学院首领的卡尔内亚德(约当公元前180-110年),他在罗马讲起学来。那时候的青年人都渴望模仿希腊的风气,学习希腊的文化,于是都蜂涌而来听他讲学。他的第一篇讲演是发挥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关于正义的观点,并且是彻底建设性的。然而他的第二篇讲演则是反驳他第一次所说过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要建立相反的结论,而仅仅是为了要证明每一种结论都是靠不住的。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论证说,以不公道加于人对于犯者来说要比忍受不公道是一桩更大的罪过。卡尔内亚德在他的第二篇讲演里,非常轻蔑地对待了这种说法。他指出,大国就是由于他们对软弱的邻邦进行不正义的侵略而成为大国的,这一点在罗马是不大好否认的。船破落水的时候,你可以牺牲别的弱者而拯救你自己的生命,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是一个傻瓜。他似乎认为“先救妇孺”并不是一句可以导致个人得救的格言。如果你在得胜的敌人面前溃退的时候已经丢失了你的马,而又发现有一个受伤的同志骑着一匹马,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你是有理智的,你就会把他拉下马,抢过他的马来,不管正义是怎么样的讲法。这一切不大有建设性的论证出于一个名义上是柏拉图的追随者之口,真是令人惊讶的,但是它似乎曾使得具有近代头脑的罗马青年们大为高兴。但是它却使得有一个人大不高兴,那个人就是老卡图。老卡图代表着严峻的、僵硬的、愚蠢而又粗暴的道德规范,正是靠了这种道德规范罗马人才打败了迦太基的。老卡图从年青到年老都过着简朴的生活,一早就起床,进行严格的体力劳动,只吃粗糙的食物,并且从未穿过一件价值一百辨士以上的衣服。对于国家他是忠心耿耿的,他拒绝一切贿赂和贪污。他严格要求别的罗马人也具有他自己所实行的一切德行,并且坚持说控诉和检举坏人乃是一个正直的人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他竭力推行古罗马的严肃的风尚:“卡图把一个叫做马尼里乌斯的人赶出了元老院,这个人本来是极有希望在下一年被任命为执政官的,仅仅因为这个人在白天并且当着自己女儿的面前太多情地吻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卡图在谴责他做这件事时还告诉他说,除非在打雷的时候,他自己的妻子是从不吻他的”。卡图当政的时候便禁止奢侈和宴会。他要他的妻子不仅哺乳她自己的孩子,还要哺乳他奴隶们的孩子,为的是用同样的奶喂养起来之后,奴隶们的孩子就可以爱他自己的孩子了。当他的奴隶年老不能工作时,他就毫不怜惜地把他们卖掉。他坚持他的奴隶们应当永远不是做工便是睡觉。他鼓励他的奴隶们互相争吵,国为他不能容忍奴隶们居然做了好朋友。若是有一个奴隶犯了严重的过错,他就把其余的奴隶都召来,并且诱导他们来咒骂这个犯过错的人罪该万死,然后他就当着其余奴隶们的面前亲手把他处决。卡图和卡尔内亚德之间的对比真是非常全面的:一个是由于道德过分严厉、过分传统以至于粗暴,另一个是由于道德过分放恣、过分沾染了希腊化世界的社会堕落以至于下贱。卡图从一开始――从青年们开始学希腊语,从而希腊语在罗马日益为人重视的时候――就不喜欢这件事:怕的是渴望学习知识与辩论的罗马青年们,会完全忘掉荣誉与武力的光荣。于是有一天他就在元老院里公开地攻击这几位使臣都是狡猾的人,很容易说服别人相信他们。假使没有其他方面的考虑的话,仅此一点也就足以说服元老院对使臣们做出一个决定的答复来,好把他们遣送回国去教书,去教他们自己的希腊孩子,别让他们再管罗马的孩子了,让罗马的孩子们还象从前一样地学习着服从法律和元老院吧。在卡图的眼里,雅典人是没有法律的低等人,所以他们若被知识分子的浅薄的诡辩术所腐蚀的话,那是没有关系的;但是罗马青年则必须是清教徒式的、帝国主义的、无情的而又愚昧的。继卡尔内亚德之后的下一任学园园长是一个迦太基人,他的真名字是哈斯德鲁拔,但是他和希腊人打交道时喜欢自称为克来多马柯。与卡尔内亚德之把自己只限于讲学不同,克来多马柯写了四百多部书。他的原则似乎和卡尔内亚德的一样,都从事反对那些变得日益广泛流行的占卜、巫术和星相学的信仰。他们也发展了一种建设性的有关或然性的程度的学说: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有理由感到确实的可靠性,但是某些东西却似乎要比别的东西更近乎真实。或然性应该是我们实践的指导,因为根据各种可能的假设中之或然性最大的一种而行事,乃是合理的。这种观点也是大多数近代哲学家所同意的一种观点。克来多马柯之后,学园就不再是怀疑主义的了,并且从安提阿古(死于约公元前69年)而后,它的学说有好几个世纪实际上已经变得和斯多葛派的学说没有分别了。然而,怀疑主义并没有消失,它被来自诺索斯的克里特人艾奈西狄姆复兴起来了。诺索斯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可能有过怀疑派,他们以怀疑动物的女神有没有神性来取悦于放荡的廷臣们。艾奈西狄姆的年代无法确定,他抛开了卡尔内亚德所宣扬的或然性学说,又回到了怀疑主义最初的形式上去。他的影响相当大,追随他的有公元二世纪时的诗人鲁西安以及稍后的古代怀疑派哲学家中唯一有著作流传下来的塞克斯托.恩皮里库斯。有一篇短文《反对信仰神的论证》据说就是他根据克来多马柯的口授而采自卡尔内亚德的。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解释说,在行为上怀疑派乃是正统的:“我们怀疑派在实践上追随着世人的做法,并且对它没有任何的意见。我们谈到神,把他们当做是存在的,我们敬神并且说他们执行天命,但是这样说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表示信仰,从而避免了教条者们的鲁莽轻率”。接着他就论证说,人们对于神的性质是意见分岐的,例如有人认为他是有身体的,又有人认为他是没有身体的。我们既然对他没有任何的经验,所以我们就不能知道他的属性。神的存在并不是自明的,所以才需要证明。同时他还有一个比较混乱的论证,指出这样的证明乃是不可能的。其次,他就谈到了罪恶这一问题,并结论说:“那些积极肯定神存在的人,就不能避免陷于一种不虔敬。因为如果他们说神统御着万物,那么他们就把他当成是罪恶事物的创作者了;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说神仅只统御着某些事物或者不统御任何事物,那么他们就不得不把神弄成是心胸狭隘的或者是软弱无能的了,而这样做便显然是一种十足的不虔敬。”(二难推理)怀疑主义尽管继续打动着某些有教养的个人一直要到公元后三世纪,但是它却与日益转向教条化的宗教和得救学说的时代性格背道而驰。怀疑主义者有足够的力量能使有教育的人们对国家宗教不满,但是它却提供不出任何积极的东西(哪怕在纯知识的领域内)来代替它。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神学上的怀疑主义(就它大多数的拥护者而论)已经被对于科学的热诚信仰所代替了,但是在古代却并没有这种对怀疑的代替品。古代世界没有能够回答怀疑派的论证,于是就回避了这些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