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室动态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检察院时间:2016-11-24 15:25:00 打造警示教育流动基地实现送法上门 开展“关爱未成年人”献爱心活动 简介: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检察院是河南省基层检察院的优秀代表,曾荣获首届全国十佳检察院和第二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他们没有在成绩面前止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在当地党委和上级院的领导下,奉献担当、砥砺奋进,再次被评选为第六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 2013年以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基层院建设规划,深入推进“八化”建设,奉献担当,勇争一流,荣获第六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集体一等功”、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荣登中央政法委“全国政法英模榜”,连续三届获评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连续六届获评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连续十二年获评郑州市“先进基层检察院”。 一、强化办案,保障民生,服务大局促发展。一是办案质效持续提升。2013年以来,共审查逮捕1980件2641人,提起公诉2226件2766人,查办贪污贿赂犯罪83件103人,渎职侵权犯罪20件38人。2014年,反贪、反渎立案人数同比分别上升58.8%、37.5%,查办的百万元以上大案同比上升167%;查处的县处级要案同比上升150%。反贪局、反渎局分别获评全省反贪、反渎工作先进集体。二是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围绕经济发展,相继出台服务产业集聚区、非公有制经济等文件,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为二七区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持续开展“五进”送法活动,首创“流动式”警示教育基地,成立预防宣讲团,深入税务、电力、卫生等系统开展宣讲活动。开展的“人生四季”、“家风的力量”廉政教育活动,连续两届荣获郑州市精神文明暨优秀文化“五个一工程奖”。三是保障民生责无旁贷。积极参与专项整治活动,突出打击危害食品安全、侵犯知识产权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与相关行政执法单位会签《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法律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大对食品药品、环境污染等领域的监督力度,办理了毒米皮、毒豆芽等一批犯罪案件,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内外兼修,规范执法,狠抓质量护公正。一是抓牢抓实自我监督。作为高检院最早确定的全国“业务建设示范院”和“规范化建设示范院”,围绕执法规范狠抓案件质量。编撰《案件管理细则》系列丛书,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流程清晰。依据其中的《案件质量评查办法》,建立自查、互查、检委会委员复查、检察长抽查的“四级评查机制”。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每季度以PPT的形式在全院大会上实名通报,分析原因,限期整改。2013年以来,先后11次在上级院开展的各类精品案件评选活动中榜上有名,2015年在郑州市检察机关荣获的8起全国、全省优秀、优质、精品案件中,二七区院有4起。二是法律监督机制创新。在全省率先建立“检警联络室”,通过介入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全方位动态监督。办理的地跨四省、非法制售假种子600余吨的郝喜元案件,及3名相关执法人员的渎职犯罪案件,分获省市“十大精品案件”。三是量刑监督强化实效。独立承担高检院《量刑监督的途径与制度构建》课题研究,与公安、法院、司法局等单位会签各类规范性文件,强化了涉及犯罪情节的证据搜集,较好地贯彻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三、强基固本,严管厚爱,职业精神铸忠诚。一是从严治检守底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聚焦反对“四风”,锻造检察职业精神。强化领导班子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勇于叫响“向我看齐”。向全院干警发送“每周省鉴”廉政教育短信,制作廉政亲情寄语,把亲人的叮咛放在案头、刻在心间。二是文化育检激活力。以“奉献担当、勇争一流”的二七检察精神为核心,以党建文化长廊、部门工作理念、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构建检察文化体系,营造“激情工作、快乐生活”氛围。树立“以贡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导向,每月评选“绩效之星”,将考评结果与奖惩、晋升适度挂钩。三是检校共建提素能。与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联合建立“司法文明协同创新实验基地”,组织干警参加先进司法理念、侦查技能等业务轮训。2013年以来,3人次分获全国、全省检察业务专家,1人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能手,100余人次在上级检察机关举行的业务竞赛中获奖。协助郑州市院成功了办理“印度卡拉纳银行民事诉讼监督案”,受到高检院主要领导肯定。协助上级院办理了西藏自治区某副部级干部贪贿案件,圆满完成侦查任务,受到省、市检察院充分肯定。 四、机制创新,科技助力,提质增效谱新篇。一是效能研判实现人尽其用。积极适应检察官分类管理、办案终身责任制的要求,自主研发检察人员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办案业绩、质量、责任综合分析评价机制,每半年形成检察官办案效能分析报告,为党组进行人员调配、晋升晋级等提供决策参考。二是管理创新助力提质增效。作为全国检察机关最早设立案件管理机构、探索案件集中管理的基层院,始终把案件管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自主研发案件审查监督及电子证据管理系统,配合高检院上线运行的相关系统,将案件受理审查监督、案件实体质量同步监督,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提高监督的效率和刚性。通过狠抓案件管理,带动各项工作整体提升,案件管理的做法多次被高检院、省检察院转发,《检察日报》头版、河南电视台《检察视点》专题报道。在第十四次全省检察工作会议上,检察长丁铁梅以《搭建四个平台促进案件规范管理》做了经验发言。三是机制创新提升办案效果。整合全院力量,深挖贪贿背后的渎职犯罪和渎职犯罪中隐藏的贪贿犯罪。2014年探索创立贪渎并查“1+1”办案机制,有效突破了渎职犯罪案件刑期低、缓刑、免刑多的瓶颈,当年反渎局查办的11人全部为贪渎交织的重特大案件且实刑判决率100%。作为全省唯一的基层检察院,在全省反渎职侵权工作会议上做了发言。在未检工作中探索运用“三四五”模式,组建“青春护航志愿服务队”,编发《青春护航法律知识》系列图书,通过情景剧、模拟法庭等形式在全区75所中小学巡回开展法制宣讲,把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结合,受到高检院肯定。制作的关爱留守儿童沙画《关爱不能等待》,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未检30年新媒体优秀作品”。 五、强化保障,突出实用,支撑发展强公信。一是高科技保障规范司法。作为全省最早提出“科技强检”理念、实行“笔录键盘化”的基层院,持续提升科技保障能力,结合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形成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开发检察机关质量管理系统,为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研发提供了借鉴。2016年,又建成功能齐全的技术检验中心和全省首家“智能化同步录音录像系统”。二是数据化实现精细管理。建立模块化数据中心,采取集中统一管理平台,具备告警管理、能效管理、报表管理、日志管理、3D视图展示、移动运维等功能,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建成涉案财物管理标准化库房,依托涉案财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涉案财物管理的实时查看、同步监督,确保涉案款物管理规范、及时、准确。三是新媒体打造阳光检务。利用“三微一端”平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及时将检察工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报告。连续五年被驻区三级人大代表评为“人民满意的公仆单位”,被省人社厅和省检察院联合表彰为首届“河南省检察系统先进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