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补贴可否换个方式

来源:张春生 作者:张春生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时事评论 兰州市委市政府举行媒体座谈会,李荣灿回应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免费公交,每天财政补贴400万元。”(兰州晨报,2016年12月13日)兰州市政府为减少尾气排放、治理大气污染;减轻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采取免费乘坐公交车、增加公交车次和延长公
时事评论 兰州市委市政府举行媒体座谈会,李荣灿回应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免费公交,每天财政补贴400万元。”(兰州晨报,2016年12月13日)兰州市政府为减少尾气排放、治理大气污染;减轻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采取免费乘坐公交车、增加公交车次和延长公交车运行时间等措施,不少市民给予正面评价。但是笔者想说:一、如何让“为民”政策真正成为“惠民”的好举措?我们一在强调政府强化制度监管,保障实施;媒体加强舆论宣传,正确引导;社会积极配合参与,协调发展。但是,这些好的政策落地后,作为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到底执行成什么样、实施多久、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需要科学规划、主动作为,要真正为民做好事、做实事,不能只把目光放在眼前。二、这样的做法是否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中国式过马路”、从众心理等,都显示出我们的社会化文明程度还有待提升。占有欲、不吃亏的心理驱使,可能导致部分市民闲着也是闲着,为了乘公交车而乘公交车。由此引发公交车更加拥挤的状况发生,这既为市民的安全出行带来隐患,又是对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三、可否将财政补贴科学调整?个人更加愿意管理自己的资源,相较于公共资源利用率低的特点,可否考虑将资金贴现,如加强企事业人员的交通补助,老年人的出行费用补贴等通过其他形式研究一套分配标准,发放到个人头上。笔者个人认为,这样落实补助资金的分配,一方面让人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手中有票子,有利于个人社会福利的提高,幸福指数的提升;一方面有利于资金补助到个人,有利于人们出行方式管理,特别是部分老年人,能走路的不坐车,缓解公交压力。治理污染,有决心有信心更要有恒心。我们不只需要“兰州蓝”,更需要“中国蓝”。希望更多治理污染的可行性方案能够落地实施。作者网名:时辰盗
责任编辑:张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