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元就能查到同事开房记录,你的隐私真的隐私吗?
来源:看律师怎么说 作者:看律师怎么说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热点资讯 12月1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条令人毛骨悚然的新闻: 记者只花了700元,就在网上买到了同事的个人信息,涉及网吧、出行、开房等11项隐私内容,甚至提供即时手机定位服务,只要你肯出钱,这些“服务商”就能把你要找的人“人肉”出来。个人信息贩卖
热点资讯 12月1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条令人毛骨悚然的新闻: 记者只花了700元,就在网上买到了同事的个人信息,涉及网吧、出行、开房等11项隐私内容,甚至提供即时手机定位服务,只要你肯出钱,这些“服务商”就能把你要找的人“人肉”出来。个人信息贩卖平台化 在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记者直接在QQ上搜索定位服务,就能找到许多相关的服务商,甚至有第三方平台为其担保,直接在平台上下单,操作流程与正规的购物网站类似。 小编也试着在百度搜索“开房记录查询”,也跳出了许多相关网页,直接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就可以查询。实名制的错? 从媒体披露的内容来看,这些不法运营商所售卖的个人信息,基本都是通过身份证留下的。随着实名制度的推广,上网、开房、买车票/机票……都需要顾客提供身份证登记,但显然,我们提供的信息并没有被妥善保管。 有网友在南都的微博下面评论:只会让人实名制,信息都不知道卖成什么样了。内外合谋,黑色产业链已成型 根据司法机关近年来公布的多起涉及买卖个人信息的案例,除了非法窃取个人信息的网络黑客,许多掌握相关隐私信息的行业内部人员,甚至是政府机关内部,都曾出现过涉案人员。 这些人将盗取的个人信息打包贩卖给网络上的“服务商”,或者自行三三两两组成一个团队,分工明确,上下级互相配合,逐渐衍生出一条黑色产业链。数据泄露该怪谁? 就在几天之前,京东被爆12G用户数据遭泄露,这些数据中包含了用户的京东账户密码、邮箱、手机等重要信息。黑客会先把账户里的余额或者优惠券转走,再根据这些信息把其它的社交网站“洗”一遍。事后京东发布声明,承认于2013年发生数据泄露事故,但也指出当时有此遭遇的不止京东一家,国内所有互联网公司以及大部分政府部门、银行均被波及,对京东在此事中的责任未有提及。这也意味着京东只是巨大冰山的一角,还有更多数据泄露事件没有被公众知晓。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 随着徐玉玉案件的发酵,数据泄露引发的电信诈骗等案件层出不穷,针对在互联网上盗取、出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相关规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这些黑客和服务商已经触犯了《刑法》,涉嫌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目前我国已开通互联网举报中心官方网站,各省市也都设有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