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读李瑞环同志有感

来源:法平如水 作者:法平如水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清风文苑 朴素者,智慧者 ——读李瑞环同志辩证法随谈有感 我怀着喜悦和赞佩之心,认真读了李瑞环同志的《辩证法随谈》一书,读完后,受益良多,感触至深。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它们之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毛
清风文苑 朴素者,智慧者 ——读李瑞环同志<辩证法随谈>有感 我怀着喜悦和赞佩之心,认真读了李瑞环同志的《辩证法随谈》一书,读完后,受益良多,感触至深。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它们之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中国化的语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使哲学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的生活之中,这些经典著作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李瑞环同志的《辩证法随谈》与这些著作一脉相承,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此书实话实说,直言不讳,体现了智慧与朴素的永恒魅力。读一读书中的“语录”,痛快之中有所感悟,击节之时能使我们更加聪明。直面现实的真言真理总是真理,敢于善于服从真理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中国是一个大国,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多变的问题。作为大国国民,一方面我们具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有时又因苦于看不透国家和世界的形势而为祖国的未来担忧。李瑞环同志体察民情,又长期处于宏观的位置,对国情的认识全面而深刻,对周遭的变故清醒而透彻。从前,我们常夸于祖国的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很少强调人口众多,平均落后的现状。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86年11月5日,李瑞环同志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就举重若轻地道出“中国小勺多,你别看小,锅再大也经不起捞”的实际。并且,李瑞环同志在阐述中国的崛起是否威胁别国,是否称霸时同样精辟:“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构成威胁,不在于它发展快慢、是否强大,正像一个人是不是伤害别人、并不在于他的个子大小、身体强弱,而要看他的品德和为人。”深奥的道理、真正的事实,变得深入浅出,由于对国情有较多了解,对时局有较深感悟,经多年锤炼,造就了独特的“李氏风格”。 这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需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时代,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的缺席、失语、妄语,都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舆论喧哗。检察机关在坚持利用传统传媒推进检务公开、深化检察监督、树立良好形象、赢得公众支持的同时,更不能无视新兴媒体的发展对检察工作的挑战和机遇,须直面现实,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实现检察工作发展和满足公众诉求的双赢。 继承传统的真言和谐的思想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尊老爱幼、兼容并包、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等等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成语无不包含着和谐的意义。强调和谐的作用,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也符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此,李瑞环同志理解十分深刻,对于传统有着辩证的扬弃:“‘和’的思想,强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由于‘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因而它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现在,我们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含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事哲学和人生理念。”此番论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有力地引导了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事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人民群众现实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检察机关责无旁贷。就像全国十大检察官方工副检察长教导我们的“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法”,热爱人民,从内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心为民所系,权才能为民所用,才会敬畏和严守法律,不被私情私利左右,保障执法活动不偏不倚,使国家的法律和权力真正发挥为人民服务的作用,保障人民群众在公正的环境中实现权利和维护尊严。克服消极被动、就案办案、机械执法的执业惰性,自觉、主动、依法、合理地把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贯彻于司法活动始终。这就是我们在继承传统中学会的创新,一种不盲从的工作态度,一种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一种秉承了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态度。敢为天下先的真言文字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认识的载体。任何一段文字或者一篇文章,即使是理论家的文章,也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形势等条件的反映,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一般而言,越是当时引起轰动,大家认为不错的文章,其时令性就越强。难能可贵的是,李瑞环同志的某些言论,不仅具有时令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适性。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开始逐步加速,是求快还是求稳,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李瑞环同志有他自己的独到看法:“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这就如同一架机器,各个部件各有功能,其正常运转是由部件和总体性能决定的,能快不快就会浪费机器,盲目求快就会损坏机器。”至今,“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发展思路,从经济学的视角可行,从社会学的视角有益,从哲学思辨的视角亦有所得,这就是一种超前的智慧。时至今日,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的形势给法律职业者,给我们检察官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现代法治理念的指引下塑造借鉴中外法治文明发展成果的司法文化。这种司法文化的形成应当立足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吸收其精髓,同时在法治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一种现代司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本质上要求我们在实际办案中,以最佳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为标准,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实现法情理的统一。虽然我们追求法治的道路还十分短暂,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矛盾和困难,这种奋斗需要检察官们付出艰辛的努力,依靠自身的点滴实践,推动法治巨轮不断前行。《辩证法随谈》就是这样一本饱含着许多益心益智益人道理的书籍,是李瑞环同志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活学活用辩证法的理论结晶和实践总结,对于人们提高哲学素养、加强自身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志逾鸿鹄,行若赤金”——一切言语还需要靠事实说话,一切行为还要经由人民的评判,一切论述还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最后,以李瑞环同志于2001年4月19日在南非参观罗本岛博物馆时曾作了一首小诗,与大家共勉:“人生共几何,肉骨皆粪土。汗水滴柱石,大厦存千古。功过谁评说,后生定先祖。劝君莫论一时遇,九泉之下看荣辱。”
责任编辑:法平如水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理解与适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