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习惯“四字诀”
来源:汪伦专注、热爱、卓越wanglun@lo 作者:汪伦专注、热爱、卓越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杂谈随笔 方法论 职业习惯“四字诀” 读胡适先生书,见到一则故事: 《宋人笔记》中记一个少年的进土问同乡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那前辈是个参政(副宰相),回答道:“做官要勤、谨、和、缓”,后人称之为做官四字诀。胡先生说,他在小的时候,就听到这
杂谈随笔 方法论 职业习惯“四字诀” 读胡适先生书,见到一则故事: 《宋人笔记》中记一个少年的进土问同乡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那前辈是个参政(副宰相),回答道:“做官要勤、谨、和、缓”,后人称之为做官四字诀。胡先生说,他在小的时候,就听到这个故事,当时没有注意。他从前讲治学方法,讲归纳法、演绎法,后来年纪老一点了,才晓得做学问的有成绩没有,并不在于读了逻辑学没有,而在于有没有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这四个字不但是做官的秘诀,也是良好的治学习惯。在下初读此故事,业已经年,现在每次拾起,还常会细细玩味。对不才而言,治学已无从谈起,可依愚之见,我等法律实务者,如果工作中也能养成“勤、谨、和、缓”的好习惯,则善莫大焉。余习此文,旨意正在于此。勤,就是不偷懒,下得了笨功夫。我曾读《律师的艺术》,其中有言:赢得诉讼的方法,就是在庭前发奋地工作;只要准备充分,一个能力虽属二流,但却勤奋之人,却一次次战胜才华横溢却较少勤奋的对手。可见,勤奋对于我等法律人的重要性,但此道理小朋友都能明白,可能做到不懒,却又难矣。法律为业者,最怕的就是懒,一懒毁一生。尤其我等律师,美其名曰自由职业者,如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懒便成了习惯,勤便成了奢求。谨,就是不敬且、执事敬,如孔夫子所言“如见大宾,如承大祭”。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工作,也是谨。孰我直言,律师界花架子多,吹牛皮者多,希望能坐下来,认认真真研究案头,谨言慎行者再多些。胡先生言,谨就是把事情看得严重、神圣,就是谨慎。我等做不到把事情看得神圣,但绝不能将法律视为儿戏。法律人如若胆大包天,玩法律于股掌间,为官者早晚要进牢房,为律者迟早会栽跟头,不信看看高墙内曾经的大伽罢。和,就是虚心,不武断,不固执己见,不动火气。这一点对我等而言,确实有点难做到。比如,这两天网上在议贾敬龙故意杀人案,得知贾某已被核准死刑,许多人动了火气。胡先生说,不但不正当的火气不能动,就是正义的火气也动不得。胡先生的修为,我们够不到。但在做学问、做工作的问题上,我等最好还要努力做到。以不才之见,和,就是努力做个谦谦君子,像胡先生一般,为人如沐春风,如春风化雨,谦逊有礼,虚心若愚,虚怀若谷。缓,就是不能急性子。这一点,对年轻人而言,倒有点难。如果像我这等中年人,对身边小朋友说:年轻人,慢慢来。年轻人嘴里不说,心中总会犯嘀咕。当然,如果你是牛娃,可以试着弯道超车,但切不要让我看到人仰马翻啊。其实,我这里要言的,是工作上要认真行事。慢工出细活,忙中会出错。尤其写文章,得反复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在下写一篇拿出去的文书,至少也得改上三五次,养成的好习惯,就是将初稿放上几天,回过头再改,这样就会避免犯错,至少不会犯大错,这是得了“缓”的好处。胡先生言,有了好习惯,当然就有好方法,好结果。大家之言,平淡之中,乃真知灼见。再读胡先生书,是为记。(2016/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