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比能力更重要?
来源:琅嬛寻梦 作者:琅嬛寻梦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杂谈随笔 能力 重要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古以来,许多人就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然而在历史上,“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象比比皆是。若说生不逢时,或者不识时务,
杂谈随笔 能力 重要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古以来,许多人就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然而在历史上,“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象比比皆是。若说生不逢时,或者不识时务,未免过于浅显。似乎屈原屈从权贵,文天祥投降元朝,才是聪明之举。其实,他们的能力并不是不强,而是在封建社会的体制下,还有比能力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能够得到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集团的认可,不然可能比岳飞死的还惨。古人要实现人生价值,出路更窄一些,经商并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若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就要参加科举,做官后治国平天下。而这些离开政治权力,可以说是死路一条。获得政治权力的道路其实并不多,尤其是在和平时期。得不到皇帝的信任,也就没有施展抱负的平台,更不可能名垂青史。政治权力总是一种比较稀缺的资源,考上进士的文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能够出将入相的机会,更像是大海捞针。在这条道路上谋发展的人,多少都带有一些悲剧。而尤为可悲的是,即便对皇帝忠心耿耿,也随时可能卸磨杀驴。当皇帝看别人一钱不值的时候,他离一钱不值也就不远了。于是,一个新的王朝即将走上历史舞台。这些并不是说个人能力不重要,个人能力在什么时候都很重要。关于伯乐却是值得思考的,古人一说到“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往往认为就是伯乐。要是谁做到“三顾茅庐”,更是千古佳话。每个人做事,确实需要一定的条件,而有的条件自己确实难以具备。但是不是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明君身上,对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在封建专制社会,那些读书人除了向皇权效力,可能别无选择。在当今社会,是不是依然会有这种现象呢?譬如在一个单位,大家能力相差无几。有些人得到提拔,恐怕也并不是能力的问题。至于提拔的真正原因,想了解清楚也并不容易。虽然,这些事情没有多少人过于计较,并不等于这样做就没有隐患。在能力不能解决问题时,又有多少人愿意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呢?当人们对伯乐没有太大兴趣的时候,大约又要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了。而人们寻找伯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伯乐能给他们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为什么伯乐可以可供这样的条件?这个问题恐怕古代人从来没有想明白过。在他们的眼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们就不好好想一想,朱元璋给别人放牛的时候,自己都没有一寸土地,又如何做君王呢?真实的原因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政治权力不是某个人天然拥有的。可是对于政治权力造成的各种影响,却未必有太深的认识。比如,有些人的生活不大好,有些人就认为生活不好,就是因为他平时不好好干。再比如,有的人在官场一帆风顺、呼风唤雨,而有些人就一直在原地踏步。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那些人不注重学习,工作不努力啊。用这种理论解释个别现象或许可以,若说整个社会都是这样,那简直是污蔑,这些是地地道道的专制强权逻辑。有些人不靠裙带关系,就是乡政府,恐怕也没人让他们上班。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要么识时务者为俊杰,随波逐流;要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人在矮檐。可是,无论有些人多么对政治权力依依不舍,权力肆意妄为的时代毕竟要成为过去。制约个人发展的最大桎梏,也终将会打破。个人发展是个人权利的一部分,这个权利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个人要得到公平的对待。而这个公平,是拥有个人权利的民众共同认可的,并不是掌握政权的某个人认可的。岳飞有没有罪,不是赵构说了算,而必须经过审判机关认定。就是赵构能不能当领导人,也要由民众进行选举。这样,个人有能力,在机遇均等的情况下,发展的机会自然会多一些。而那些依靠投机取巧获得职位的人,他们若不具备相应的能力素质,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淘汰。这样,也就没有多少人在邪门歪道上下功夫了,有才能的人也不用过于担心英雄无用武之地。只是,公平的社会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不然中国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朝代。个人的权利如何去争取?应该没有什么终南捷径。还好,可以到许多国家看一看,好的方面可以借鉴一下。最关键的,或许还是教育,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人的判断能力,另外可以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权利意识也会逐渐增强。因为在个人权利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下,人们很难有幸福的生活。比如明朝的袁崇焕,身为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可以说是大明的钢铁长城,最后只落得陵迟处死。每个人的权利意识汇集到一起,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