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谈河南“替考”风波中的三类人

来源:路在脚下 作者:路在脚下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观点交锋 谈及河南高考替考,很多人可能会为替考规模之大而震惊,那么这次替考是一次意外的个例,还只是冰山一角的显露,有待观察。我个人更认为这可能是一种现象,因为成功的演出总要经历数次的彩排。这次替考风波中,涉及三类人。第一类人是中介,我想这个
观点交锋 谈及河南高考替考,很多人可能会为替考规模之大而震惊,那么这次替考是一次意外的个例,还只是冰山一角的显露,有待观察。我个人更认为这可能是一种现象,因为成功的演出总要经历数次的彩排。这次替考风波中,涉及三类人。第一类人是中介,我想这个中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中介必须获得两种信任。首先必须获得考生家长的信任,而获得考生家长信任的基础无非就是与考生或其家长相熟的人对中介的介绍或担保。其次中介本人必须获得替考考生的信任,而中介获得替考考生信任的前提可能是中介往年成功实例的展示和高额的回报,二者更可能是缺一不可的。因为换作我是替考考生,我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安全问题,其次是还要有可观的回报。中介获得了双方的信任,就进入到替考行为的预备及实施阶段,因为替考考生进行替考的操作涉及到技术问题,本人不甚清楚,故不赘述。在此需要谈及的是替考考生的安全问题,考生的安全问题一般由中介来口头保证,考生家长来具体实施保护措施。当然也存在中介具体实施保护措施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因为替考行为仍然是一种熟人行为,提供保护措施的人不会轻易的相信以赚钱为目的的中介,更不会为一个陌生人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总而言之,中介所起的就是牵线搭桥的作用,但也正是中介的作用,才使得供、需两端实现了连接,达成了交易意向,中介也从中实现了提取佣金的目的,但与具体实施替考的考生相比,中介获得的佣金可能只是九牛一毛。第二类人是替考考生。谈及这类人,我更想分析的是替考考生的心理。据新闻报道,替考考生多为大学生,且绝大多数家庭贫困,因为替考有风险,可能面临开除学籍的风险,家境殷实的孩子不会想到去替考挣钱。尽管大学的奖学金制度和助学贷款措施帮助很多大学生实现了大学梦,但奖学金是有限的,甚至助学贷款也有名额限制,我想更多的学生不愿贷款,有谁想一上大学就负债呢。面临金钱的诱惑,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在其三观尚不丰满的情况下,能够抵制诱惑确实是有难度的。而更多的替考考生参加替考只是为了让自己在大学的生活富裕点,或者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很多的人并没有意识到替考的危害后果和行为曝光后面临的惩罚。我想,大学生还是比较单纯的,如果他们知道了替考行为可能面临的危害和惩罚,他们也许不会去参加替考。而学校尤其是辅导员老师对其管理的学生参加替考负有教育失位、管理不力的责任。总之,绝大多数的替考考生赚钱的目的及用途是好的,但是却用了不恰当的手段,而在中介信誓旦旦的安全保证和学校相关教育失位的情况下,总让我觉得不该给参加替考的在校贫困大学生更多的苛责。第三类人是考生家长。这是既让人恨又让人感到无奈的角色。中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倾注无数的心力培养自己的孩子,以至于爱的至深而忘却了应该给孩子的是非教育。相对于无数父母花高价买学区房而言,找人替考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个经济实惠的途径,尽管大部分的涉事父母非富即贵,并不在乎替考的小钱。如果把中介比喻成是拉皮条的,那么考生父母就是合伙嫖娼的和为嫖娼提供保护伞的人,考生父母和他们的孩子一同强奸了中国的应试制度和考生及替考考生单纯的心灵,强奸的手段就是金钱或权势,而替考行为也与强奸有些许的不同,强奸是违背妇女的意志的,而替考则是你情我愿的交易,尽管花钱用权找人考试起初可能会让考生和替考考生有些许的不适或者不爽或者不安,但各取所需意愿的实现很快会把考生和替考考生推向危险的兴奋点,就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埋下可怕的种子,即钱权可以得到一切,显然这不是中国教育的目的,更与平等、公正、诚信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树立平等、公正、诚信的价值观首先必须树立明确的规则,其次必须普遍的适用,若不能普遍的适用,而存在个例或特例的话,那么人们对于规则的信仰就会荡然无存,甚至会养成无视规则的习惯。如果规则不能普遍的适用,那么从其产生的危害后果来看,最好不要有规则的存在,因为树立新规则并推行适用比有规则而无视规则的存在要容易的多。所以,在没有好的法治环境的情况下,不去制定过多的规则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但现实中,规则的确存在,也不只是规定在书面的文件上,有些隐藏在人们的心中,从河南替考风波出现的那一刻起,舆论矛头的指向就是人心所向,尊重民意,响应民声,依法区别惩治河南替考风波中的三类人,既是在告诉天下父母要教子有方、养女有道,也是在给即将或已经步入大学殿堂的学子们上一堂生动的诚信和法治课。
责任编辑: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