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案
来源:尔心贵正 作者:尔心贵正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8
摘要:诉讼管见 侦查 破案 犯罪 大智慧破案苗 勇刑事犯罪,很大一部分都是作案者经过精心策划之后实施的,案情复杂,行踪无定,诡秘莫测,明显的证据匮乏。因此,要侦破案件,需要侦查人员周密的、高超的办案能力。只有自己的聪明才智胜过了狡猾的对方,才能侦破案
诉讼管见 侦查 破案 犯罪 大智慧破案苗 勇刑事犯罪,很大一部分都是作案者经过精心策划之后实施的,案情复杂,行踪无定,诡秘莫测,明显的证据匮乏。因此,要侦破案件,需要侦查人员周密的、高超的办案能力。只有自己的聪明才智胜过了狡猾的对方,才能侦破案件。否则,缺少大智慧,只会拼命苦干,不能确定正确的侦查方向,盲目调查,通常也就无法查明犯罪事实,抓获犯罪分子。罪犯尽管狡兔三窟,作案前总会想方设法寻找能够逃避法律惩罚的阴谋诡计。但是,再狡猾的犯罪人,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疏忽,留下种种蛛丝马迹,为破案提供的契机和证据。“‘你永远也不会毫无线索。’作为对事实的陈述,这句话有时并不正确,它更多反映了一个好侦探所应当具有的一种态度。这是一种信念,即肯定有什么人知道案件的某些情况;肯定会有人看见什么,有人说过什么,有人留下过什么。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线索进行调查。”[1]西班牙富商纳加恰乌是一所豪华夜总会的老板,膝下有位掌上明珠,芳名美洛娣。美洛娣是标准的美人胚子,一双大眼睛又明又亮。在治安环境不好的社会中,有钱人总是会成为歹徒袭击的目标。有一天上学途中,美洛娣被三名绑匪劫走。几小时后,纳加恰乌接到勒索1000万美元的电话。可是,纳加恰乌一时间只能筹到300万美元。时间越长,他就越担心女儿的生命安全。情急智生,他想起了当歌星的妻子出新的唱片封面上,她的眼睛反映出摄影师的影像。于是,他要绑匪拍摄女儿的照片,以证实她仍然活着。收到照片后,他马上报警。警方让专家把美洛娣的眼珠放大,果然得到了匪徒的样貌。警方一眼就认出是名惯犯作案,且知其出没地点。就这样,顺利破案,匪徒罗网,美洛娣安全回到了家中。[2]从这个案件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这就是只要侦查人员深入细致,拓展思路,总是能够找到诸如此类犯罪人根本想不到的漏洞,将案件真相揭露出来。破案应当找到犯罪人的软肋,切中要害,便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善于看到对手的薄弱之处,便拿不出有针对性的侦查措施,要侦破案件便是难上加难了。“侦察途径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突破口的选择。只要突破口选择得准确、恰当,就能够在取证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为进一步获取证据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必须认真地进行选择……突破口要选择在犯罪分子真正的薄弱环节上。”[3]宋仁宗时,建州蒲城县有位富民失窃,捕到嫌疑犯数人,但谁都否认自己作案,真盗是谁一直查不出来。蒲城县令陈述古审理此案,苦思冥想出了一个妙计。他谎称某庙有钟一口,至为灵验,能辨认盗犯。于是,派人把这口钟迎来安置在后阁供奉,然后带来嫌疑人,立在钟前,告诉他们说盗犯摸钟,钟会响;不是盗犯,钟不会响。陈述古亲自率领同僚,很虔诚恭敬地对钟祷告。祭毕,用幕帐围了起来,并暗中派人用墨涂了钟。过了很久,引着嫌疑犯们用手伸到帐幕里摸钟,然后检验他们的手,发现大家的手都沾着墨,只有一个疑犯没有。陈述古说,这个人就是真正的罪犯。原来,因为害怕钟有声音暴露了自己,所以,真正的盗犯才不敢去摸。经过审讯,这个手上无墨的人,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4]陈述古正是抓住了作案者做贼心虚以及迷信的软肋,巧妙设计了一个圈套,让盗窃犯神不知鬼不觉地中计,老老实实地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任何犯罪人都有自己的致命之处,侦查力量对之进行攻击,便可成功地破获案子。不然,假如侦查人员朝着犯罪人防守最牢固的地方下功夫,自然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犯罪自有他的手段,这种方法都是作案者精心设计的。侦查人员应当顺着犯罪人的思路,揭穿他的阴谋,寻找到破案的路径。否则,侦查思路与作案手段错位,很可能就会被掩盖伪装过的现场所迷惑,致使犯罪分子逃避了法律的惩罚。正在德国柏林近郊工人住宅区巡逻的值班警察,被一个身穿油污工作服的人叫住了,他叫贝克。贝克说,自己进不了家,门被反锁了。但是,往常都不是这样的,因为自己的妻子白天不出门,五个孩子也要进进出出,所以不锁门。于是警察帮助敲门,但是丝毫没有反应。看来情况不妙,警察撞开了门,发现贝克的妻子吊死在衣帽钩的绳子上。五个从4岁到12岁的小孩子也被吊死在壁橱的钩子上。贝克痛哭起来,尤为年幼的孩子死去伤心。警察认为贝克的妻子吊死了五个孩子后自杀,原因是生活陷入贫困之中,五张嘴要吃饭,又没有足够的东西。但是,法医疑问,贝克并不像营养不良,看上去保养得很好。邻居反映,贝克是拣破烂的,通常赶着一辆马车运送家具,清除旧房屋内的杂物,出卖房主不要的家具。探长荷尔门与贝克详谈之后,感到此案有很多方面令人困惑不解:贝克妻子看上去是个很能吃苦的女人,她怎么会因贫困而自杀呢?即使她自杀,怎么忍心杀死自己的五个年幼的孩子?一个瘦弱的女子,怎么能够把五个孩子像五件外套一样吊在壁橱的钩子上?作为丈夫的贝克,为什么保养得这么好?这好像不是一件简单的自杀案件。于是,探长派人跟踪贝克,发现他在外有一个相好的年轻女子。另外,尽管贝克文化不高,但回家总是拿着一本书看。这让荷尔门觉得好奇,他想知道贝克到底是在看什么书。乘贝克外出的时候,荷尔门进入了贝克家里,在书架上发现尽是些耸人听闻的小说,没有古典作品或者诸如此类的书籍。次日,他又悄悄地进入贝克家中,找到一本看似经常在被人翻阅的书,书名叫《雷那先生》,发行量不大。书中的一个情节引起了他的注意。讲的是,一个男人在一个从里面栓死的房间里死了,因而他被认为是自杀的。后来,办案人员仔细勘查现场后,才发现门栓旁的木制部分上穿了一个小孔,证明是他杀。原来,通过这个小孔,可以穿过一根铁丝,一头打个活结勾在插销上,就能在外面把插销从里面拴住或拉开,然后再用油灰把小孔堵上,巧妙得不留痕迹。荷尔门这才恍然大悟,连忙把贝克家的门卸下,运回警局进行检查,固然发现门栓后面,靠近边缘,离插销几厘米处,有一个小小的突出物。荷尔门用小刀把突起物刮下送化验室化验,结果这是着了色的封蜡。他去掉门上的封蜡,门上显出了一个小孔。案件基本有眉目了,荷尔门舒坦了一口气。这时,贝克气急败坏地赶到警察局,责问探长凭什么把门卸下。荷尔门自信的告诉贝克:“你也许再也用不上这扇门了,因为你以后的门都是铁制的,不是木制的。”经过审讯,贝克交代了自己因为离婚不成而按照书上描写的方法,谋杀妻子和孩子的犯罪事实。[5]很显然,如果没有找到犯罪人的作案方法,像此类案件是根本无法侦破的,始终会被假象所迷惑着。“‘从犯罪方法找出破案方法’。换句话说,不知道犯罪所使用的方法就破不了案。”[6]诚然,“捕获他们的唯一方法便是学会像他们一样去思考。”“我之所以能找到应对之策,原因就在于我力图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7]这是被誉为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现代歇洛克·福尔摩斯的约翰·道德拉斯所说的经验之谈,福尔摩斯的确用这样的办法来侦破案件:“我会把自己放在作案者的位置上,当然,首先要弄清楚他的智力水准,然后努力想象我自己在类似的情况下会如何行动。”[8]这种成功的破案方法,做侦查工作的人,是不能不铭记在心的。从理论上来说,犯罪都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实,没有不可被认识的。就像我们对面存在的形象一样,总是可以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得到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可以认识的,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无论是整体还是部分都应该被揭示,任何刑事案件都可以被侦破。”[9]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有条件的——包括主观上的和客观上的,主观上的条件就是侦查人员要具有相应工作能力。在一个水平不高的侦查人员手上无法查明的事实,在一位具有精湛侦查技艺的办案人员那里,就不再是一件那么困难的工作了。如果中国的侦查人员,人人都是福尔摩斯,破案率大大提升,便可有效预防各类犯罪,社会治安形势必定要好得多。因此,为了实现公平正义,使得社会秩序得到更好地维护,提高侦查人员的侦查本领,是至关重要的。 注释:[1] (美)佛莱彻著:《蛛丝马迹:犯罪现场专家讲述的故事》,毕小青译,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66页。[2] 《富商智破绑架案》,《大公报》1995年1月23日。[3] 周应德选编:《犯罪侦查学概论参考资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2页。[4] (宋)沈括著、胡道静校注:《新校正梦溪笔谈》,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147—148页。[5] 曾园林编著:《外国侦查案例选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3—158页。[6] (前苏联)拉·别尔金著:《世界奇案新探》,李瑞勤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年版,第99页。[7] (美)约翰·道德拉斯、马克·奥尔谢克著:《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阎卫平、王春生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8、190页。[8] (前苏联)拉·别尔金著:《世界奇案新探》,李瑞勤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年版,第51页。[9] 任惠华主编:《侦查学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