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费孝通与《乡土中国》_谢志浩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谢志浩的自留地 发布时间:2017-04-25
摘要:费孝通与《乡土中国》 诸位学友: 晚上好! 今天,高景芳老师让我过来,交流一下,内心很是感慨。因为与费老结缘有年了,最早的时候,在咱们学校聊《百年中国历史人物》选修课。当时,选修课呢,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选了四个老头,也不知道怎么选的,

费孝通与《乡土中国

诸位学友:

晚上好!

今天,高景芳老师让我过来,交流一下,内心很是感慨。因为与费老结缘有年了,最早的时候,在咱们学校聊《百年中国历史人物》选修课。当时,选修课呢,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选了四个老头,也不知道怎么选的,感觉好像生活在直觉的世界当中。第一个老头,就是费先生——费孝通。第二个老头就是季先生——季羡林。第三个老头是季先生的那个同事,东方学的大家,现在大家都知道季先生,特别是百家讲坛有一位聊《西游记》、《三字经》的钱文忠,复旦大学的,写了一本书——《季门立雪》,季老怎么点拨他,季老带他的时候,怎么着怎么着。季老把他送到德国,说你在德国完成了,研究生也就毕业了,本科期间在外国读的是研究生但回来以后还接着是北大本科毕业,这个就比较好玩。这就等于说是,季老对他有再造之恩。再一个呢,就是季老的同事——金克木先生。这位先生,一听名字,就觉得好玩,“金”真的克“木”——金克木,这位先生是一位隐藏的大家。还有一位,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位编外博导,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王先生,王元化,研究《文心雕龙》的一个大家。

不知道怎么回事,对这四个老头,特别感兴趣,王元化是最早写的一位学人,题目就叫《有学问的思想家——王元化》,因为,这位老先生的书斋名叫——“清园”,我就住在“青园”街,分来住在集体宿舍就在青园街和裕华路交接处,后来,住在“青园”小区(直到2011年离开,不妨说,我的积累,离不开青园街,离开青园街,第二年,就出版了第一本小书——《那些有伤的读书人》)。不过,老先生“清园”的“清”,有三点水,咱们“青园街”没有三点水,不过以后应该改一下,毕竟通往民心河嘛!对他(王元化)总是感到特别亲切,实际上这位先生也是清华的,清华教工子弟,他所谓的“清园”就是——“水木清华”,这是王元化先生魂牵梦绕的地方。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四个老头,有三个与清华结缘:季先生本来就是清华本科的;还有一个王元化先生是清华教工子弟,等于说,有这么一段缘分。费老,清华研究生,读研究生的时候,正好,和还没有成为钱钟书太太的杨绛先生一起求学。后来,我写了第二篇,我对农村的印象。是在我小时候,那时候,好像河水也特别清澈,这个季节也会开满了鲜花,所以,就写了一篇——《开满鲜花的田野——费孝通》。我在中文系,并没有十分浪漫的情怀,但是,这篇题目,还是有一点浪漫的气息。后来,费孝通先生,2005年去世的时候,当时,正准备发给他的一位小师弟。结果,没来得及发,老先生就去世了。后来,发到了广西民族学院(现在叫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正好,他们那时候要组一个费老去世的纪念专辑,殊胜因缘,谢学友在那里发表了一篇,因此,印象就比较。

(一)

我搞的主要是“谱系”研究,百年的历史人物,比如说费老,大概什么时候出生,跟他大概一块出生的还有哪一些,受的教育是不是有些相似,再有,他们外出留学,感受到的那个时代风潮,是不是比较相通等。从这些方面来看,我觉得他在社会学,其实,我更愿意说他是人类学家。有人说他是文化人类学家,还有人把他叫社会人类学家。

但是,现在,费老给我们的印象,大家很多人认为他是很大的社会学家,因为,他给邓小平先生出招了。晚年,费老出山,出山以后,他为中国社会做的一个大的贡献,其中一个就是“小城镇、大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中国农民吃饱了,当时,中南海主事的——邓小平先生,就想到:中国农民吃饱了,会不会到处乱跑?吃饱了,他在村里转悠两圈,散散步消消食,没问题,但是,吃饱了,到城市里来怎么办?那时候,到城市很难,因为,首先,你要有户籍,再一个,你还要有粮票。但是,农民自己背着粮食来了,弄个小磨香油,再弄个粮油批发到菜市场去了,这怎么办!

邓小平先生很有战略眼光,中国是二元化社会结构,你吃饱了,没事别往城市里跑,你能随便往城市里跑吗,这不是破坏了中国的二元化社会格局!所以,费老说“小城镇,大格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农民吃饱了,比如说,二愣子,三胖子,也不要到城市里去,就在乡镇、县城,就把买卖工业,弄到那发展。大家可以看,费老对中国的一个基本面——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民最早就在乡镇,家里有小芳,或者翠花,伺候着公婆,种着“一亩三分地”,有的地方,可能比较“土豪”,比如说,东北地区种着百八十亩地。二愣子,三胖子,到乡镇那边去打工,晚上骑个自行车就回家了。

费孝通先生,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理想主义者,也是浪漫主义者,有点跟毛润之“遍地英雄下夕烟”那种感觉,差不多。只不过,毛润之不主张,农村有那么多工业,哪个地有那么多工业,那么,那个地方岂不就是城市了!毛润之那个时候发展工业,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基础,但,他发展“工业”,不发展“城市”,每一个特大型企业,就像一个城堡,也是一个小社会,无待外求。所以,就会发现,毛润之时代的城市,容纳的人口有限。因为它围绕着资源、能源,投资设厂,最后,形成一种情形,就是说,有一个工业化,但是,没有城市化。即使有城市,也将城市的功能,压抑到最低。在毛润之看来,城市就要进行生产,就要到处都有大烟筒,而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1978年以后,邓小平找费老出招,费老就出来了,从某种程度上,参与了中国城市化发展路径的决策。所以说,当时,胡耀邦总书记,带着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海归——费孝通先生前往英国。再一个,费孝通先生作为一个民盟中央的负责人,后来任民盟中央主席,居然,他的文章——《小城镇大问题》,作为中共中央文件下发,下发到县团处。就为了让各级党政干部,好好学习《小城镇大问题》,一定不能让,小芳、翠花的老头,到大城市打工去,让他们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传达到县级。在1980年代,县委书记每年过年之后,正月十五前后,都有在火车站、汽车站拦截那些——二愣子、三胖子的使命。宋丹丹有个小品《超生游击队》,里面说的“盲流”和“流氓”都差不多了,那时候就把他们叫“盲流”。所谓“盲流”,顾名思义,“盲”目“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在自己的国家,寻找安身立命的所在,竟然成为“盲流”,这个国家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

责任编辑:谢志浩的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