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王林敏:泼妇打医生,警察背黑锅【警务舆情观察(3)】_山里人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山里人的三分地 发布时间:2017-05-10
摘要:5月5日晚上,常州女医生曾某与一名患儿家长产生纠纷。家长王某认为曾医生没有给孩子仔细做检查,并指责医生态度不好。而曾医生却责怪家属没有护理好孩子,双方随即发生冲突,王某拳击曾医生面部,致其脸颊肿胀、嘴角流血、头晕目眩。事发之后,曾医生报警

   5月5日晚上,常州女医生曾某与一名患儿家长产生纠纷。家长王某认为曾医生没有给孩子仔细做检查,并指责医生态度不好。而曾医生却责怪家属没有护理好孩子,双方随即发生冲突,王某拳击曾医生面部,致其脸颊肿胀、嘴角流血、头晕目眩。事发之后,曾医生报警,但让曾医生难以理解的是,警方做完笔录之后,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对打人者没有采取惩治措施。在警方那里得不到平衡,受到委屈的曾医生便上网发帖维权。


 从性质上看,这是一起普通的医患纠纷,但是患者一方属于法律“优待”的哺乳期妇女。对于稍有法律常识的人来讲,警察的处理并没有错。但是,在网络舆论空间里面,我们却可以看到,不仅医生本人难以接受处理结果,上网发帖维权,引起舆论关注,就连很多跟帖网民也对警方的处理表示不满。除了对打人者表示谴责之外,很多网民转向质疑警方的做法。孕妇打医生,警察背黑锅!基层一线民警又躺枪了。


  网易相关新闻的评论区,近7千跟帖中,除了质疑哺乳期打人的之外,绝大多数都把枪口对准了警方。我们首先梳理一下警方收到的舆论子弹,顺便想象一下警方的舆论机关枪扫射的惨状。

1


第一种类型是将心比心,让警察换位思考:

1、哺乳期打警察管不管?打官员管不管?

2、叫这些打领导,打警察!打过人没事才说明法律的平等

3、如果你敢在大街上喊两句涉及政府的口号,即使你正在分娩也能拘了你。

4、罚了500元……警察你让我扇一巴掌,我给你500元试试?

5、骂了警察一句,全国舆论都沸腾了。警察又委屈的落泪了,影响工作了。那么请问,殴打医生了,警察怎么不说话了。谁的尊严不是尊严?

2


第二种类型是恶意猜度,认为警察只知收钱,不知正义为何物:


1、医生挨打警察收罚款?

2、派出所的意思就是,你们打我光收钱就行了

3、五百元交给警察,被打者逍遥法外无任何处罚,处于哺乳期不能拘留,向被打者道歉并赔偿总可以吧,不影响她哺乳吧!警察这样的处理方式真让人心寒!

4、拘留不予执行,但罚款已收缴,后半句才是重点啊。钱弄到手,其他才懒得管

3


第三种类型是直接开骂,不管三七三十一,反正警察就是不对:

1、警察难道是傻B?!

2、机械执法!干脆换机器人来干活得了!

3、哺乳期的可以随便打人?那以后打架闹事专门雇佣哺乳期妇女,高薪无风险,被打者纯属活该,是不是!

4、这些披制服的既不在乎法律、也不在乎公平正义,他们在乎的只是你报案的人是在给他们日常的愉快生活找麻烦而已

警察是执法者,按理说,执法行为的最根本的评价标准应当是法律规定。但我们看到的现象是,网络评论的依据主要不是法律规定,而是各种道德评判、主观猜测,甚至是怒气发泄。专业理性的评论要么不被关注,要么被视为警方的水军。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评论区里的热门跟帖,即那些被点赞顶起来的帖子,几乎都是质疑法律规定不合理、警察处置不当。像如下这条在柏博士看来极为专业、极其理性的评论,几乎没有人关注,只获得了一个“顶”:

哺乳期等本身就是裁决不拘留,法律规定,我们都要尊重法律,有不满可以理解,毕竟谁被打了都不好受……要不就建议人大修修法律,哺乳期后再执行拘留……目前人家哺乳期,你想把人家送进拘留所,能送进去?你是办案民警,就是你想送嫌疑人进去人家拘留所也不收啊!警察收了,他自己离进拘留所不远了!……就是再不满,也要依旧严格执行法律,法律不完全等同于道德,道德上行得通法律不一定通……

从专业视角来看,国家法律规定哺乳期只处罚不执行,警察确实没辙。因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只作出行政拘留处罚,但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警方并不是没有做出“处理”,只是这种“处理”看起像没处理一样。一般人看到新闻时不会关注到,媒体所用的标题就不对。《女医生遭殴打警方不处理 派出所:打人者处哺乳期》。给人的感觉是,警方处警消极,媒体出面后警方对此做出了回应,好像媒体成了主持公道的了。这本身就是一种误导。

那么,警方处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警方在曾医生发帖后,好像给她发短信解释缘由、争取理解,结果被截图,又被当成消极处警的证据。作为儿童医院的大夫,曾医生应当知道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法律上享有的优待,因此,从医护人员的职业保护来讲,她与哺乳期妇女产生冲突,本身就是职业防范意识不强。感觉自己受委屈,不如回家学法律,发帖维权除了制造新闻效果,证明自己无知之外,还能得到啥?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所享有的法律“特权”,是立法者打着人民的旗号赋予妇女的,但是被某些战斗力强的妇女滥用。处罚但不执行,这本身是立法者的善意,但由此造成的负面社会效果,却让警方背起了黑锅。

您还可能喜欢:

1、【警务舆情观察(1)】

2、

3、

4、

王林敏:泼妇打医生,警察背黑锅【警务舆情观察(3)】_山里人


作者简介:

王林敏:副教授,法学博士。

研究方向:法制现代化、警务网络舆情

微信号:nianlun789

Email:[email protected]

【扫描二维码,关注柏博士】

责任编辑:山里人的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