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摔跤吧!爸爸》----不只是励志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5-27
摘要:影评 前几日,在影院观看了《摔跤吧!爸爸》,据说是一部催泪剧,到了影院一看,果然如此。尽管印度的影视业也很发达,但是观看印度的片子很少。总觉得有文化差异,就很难理解当地的习俗以及风土人情。尤其是在新闻或是一些纪实的图片了解到的印度就是经济的滞
影评 前几日,在影院观看了《摔跤吧!爸爸》,据说是一部催泪剧,到了影院一看,果然如此。尽管印度的影视业也很发达,但是观看印度的片子很少。总觉得有文化差异,就很难理解当地的习俗以及风土人情。尤其是在新闻或是一些纪实的图片了解到的印度就是经济的滞后,人口的急剧增长。在读了余秋雨的作品对印度恒河的描述,印象可谓是一落千丈。我们接触到的资料是有限的,也就难于了解到一个曾经的文明古国真实面貌是什么样的。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便被故事深深打动了。越来越觉得在教育子女方面,印度人的思想和我们的传统观念何其相似。影片里的父亲为了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为国家争得荣誉,便将这些期望寄托在了女儿的身上。这时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看来简直就是恶魔,当别的孩子还睡梦里的时候,姐妹俩已经在巷子里、田野上跑步;当别的孩子可以享用甜食的时候,姐妹们却要吃从来没吃过的鸡肉;别的女孩子可以穿漂亮的衣服,她们只能穿用男装改成的短裤;别的女孩可以化妆参加聚会,而她们就是想放松一天也要被父亲惩罚;尤其是当她们不想练习而寻找借口的时候,她们的父亲决定将她们的头发剪掉。试想头发对姐们俩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头发被剪掉之时,在女孩无数次的祈求父亲和强忍着泪水的时候,也正是她们再也不能做那个娇弱的女孩了,只能坚定在摔跤上练出一番成绩的决心。也更能看出父亲的对女儿的期望如此之高、爱之弥深,但这种爱是隐藏起来的,貌似姐妹两人吃了更多的苦,遭了更多的罪,但是她们在印度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即女孩只能做家庭主妇的社会背景下,却获得了人生的自由,走出了和其他女孩不同的人生之路,更难能可贵的是实现了父亲未完成的夙愿,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而影片改变自真实的人物经历,就更充满了震撼人心灵之处。影片的主演阿米尔·汗为了演好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父亲,据说增肥60多斤,后又减肥练成肌肉男,光是演员为一部电影如此的付出就是一大看点。而在剧中饰演女儿的演员更是朝气蓬勃,青春靓丽,使得这部剧在沉甸甸的期望和责任之外,也充满着阳光和朝气。这里面,主要的冲突就是父亲的严加训练和小女孩天性使然的反叛,以及后来女儿在专业学校里教练的训练思路和父亲的训练思路不一致,一个以防守为主,一个以进攻为主。而大女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认为父亲的训练方法过时了,便又和父亲产生了矛盾。甚至拼尽全力将年轻时叱咤风云的父亲摔倒在摔跤场上,父女两人的矛盾也上升到了顶点。而经历了几次在国际赛场上的失利后,女儿才终于理解了父亲的一片苦心和对自己殷切的希望以及对为国家争光的坚定决心。这时才宁可违背教练的意图,也发自内心的遵从父亲的训练方法,而父亲的训练方法也的确在赛场上起到制敌的作用。最后,父亲的摔跤技巧以及给女儿灌输的必胜决心和顽强的意志,为更多的印度女孩树立榜样的精神力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决赛中比分落后之时,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摔跤动作,获得了冠军。摔跤这项运动是很苦的,就是男孩子都不一定能吃的了这样的苦,两个女孩叔叔家的哥哥就是例子,只能做一个不合格的陪练。而从服装、场地、饮食以及人们不理解、嘲笑的目光,尤其是父亲的严厉,让两个正在成长的小女孩吃尽了苦头。在影片开始时,会经常看到两个小女孩强忍泪水、欲言又止的表情。当然这些都是为后面做好了铺垫,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和高强度的训练中。两个小姑娘才会脱颖而出,用毅力和汗水迎来了一场有一场的胜利。我们来看一下,影片为什么会戳中人们的泪点,在于父亲为了实现自己未实现梦想的专注和锲而不舍;在于两个孩子承载着父亲的希望和为国家争光而努力的拼搏;在于父亲对于女儿的如山之爱是含蓄的,甚至有时是藏在内心的;在紧要关头,父女连心的血肉亲情迸发出强大惊人的力量。尤其是在印度这样的国家,能让自己的女儿追求自由的体育精神,已经不只是在梦想、体育精神上的超越,也是对世俗、社会的男尊女卑的超越,因此这位父亲的行为更让人为之动容。但是,在这一切感人和完美的背后,我们是否要思考,父母要不要主宰孩子的人生呢,当然影片巧妙的安排母亲反对父亲这样的做法,父亲对母亲承诺只需一年的时间,不行的话就不再训练。但现实中的父母未必都是如此。作为父母,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是否要在孩子的身上实现。当然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里,这是一个完美的结果。而在现实中并不会都是如此。我们知道在中国也有这样的父亲,也实现了看似完美的结果。比如,丁俊晖的父亲,在丁俊晖小的时候,就让小丁辍学在家,专心练习打台球。甚至不惜花重金请教练,参加各种比赛。他的父亲也是时时刻刻的陪伴着丁俊晖的练习。而丁俊晖也的确是争气,在斯诺克的这个体育项目上,让外国人记住了这个黄种人的面孔。我们不可否认这是丁俊晖有这样的天赋,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天赋并为之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从而使他名利双收。但是,我们是否就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发现某方面有些天赋,就一定要这样做呢。当然不是这样简单,其实这样做了,没有成功的人也大有人在。毕竟那些在激烈竞争中的人脱颖而出的只是少数。况且体育运动的目标是为了让人们活的更健康、更积极向上,而绝非是拿奖牌就能解决的。当然,拿了奖牌对于运动员个人来说,名利双收,甚至未来的出路也变得宽阔了。但是对于全民的身体素质,光靠几块奖牌,就能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也不见得。在体育竞赛上,在挑战人类极限上,向着更高、更快、更远的目标,人们取得的成就能够振奋人心,但也仅此而已。全民身体素质的上升,健康水平的提升,才是重中之重。我们说中国13亿人口,就不能找出5个能打篮球的、11个能踢足球的、几个短跑天才,其实这与整个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关。如果把那些专业的体育运动员比作是金字塔塔尖,那麽整个国民的身体素质就是金字塔的塔基,尽管我们的基数是庞大的,但是并不代表着这个高度是高的。而全民素质的提升,抓好青少年的体育教育,而不是只抓专业体校的某个专业的几颗苗子,放眼长远,而不是眼前的争金夺银,必将会提升金字塔基层的高度,那麽专业的运动员的高度也会相应提升。家长到底要不要让孩子来实现自己未实现的人生愿望呢,其实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来说。像《摔跤吧!爸爸》里的姐妹俩,为国家赢得了奖牌,争得了荣誉,但是却也在训练中失去了很多本该在那个年龄段该有的快乐。作为家长的教育观念,一定不是越俎代庖来替孩子做决定,更不可能让孩子来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只要给孩子提供建康成长的土壤、空气、水就可以了,而不应该去干预孩子成长的本身。在家长认为没实现的愿望,在孩子身上也许就是不喜欢做这样的行业或是事情。我们一定记得一篇文章《病梅馆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于是“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如果孩子比作梅,作为人之父母,只要提供它健康成长的土壤就好了,给予他充足的阳光、清澈的水等等,如果它长歪了,要微微的矫正一下而已。而不应以家长的意志来代替孩子的意志,以家长的审美来改变孩子的成长轨迹,肆意的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最后只能像梅一样,呈现弯曲之态来应和人们的审美意识。只要孩子是向上的成长,没必要过多的对孩子修枝剪叶。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人类为了自己的需求,可以虐待各种动物。如为了多挤出牛奶,便在小牛出生后,将之与母牛分离。为了让小牛迅速的长肉变为肉牛,关在笼子里,小牛从而失去了行动的自由,这样的牛肉才足够的鲜嫩。唯一一次行走和见到其他的牛就是被送去屠宰场的路上。牛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如果仅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需求来要求孩子,从未从孩子的角度来出发,和上面的事例有什么差别吗?只是出发点和程度不同而已吧。有一位父亲带着女儿去看庙会,人山人海,好不热闹,但是女儿吵闹着要回家。父亲很是不理解,但是当父亲把女儿抱起来时,女儿就不在吵闹着要回家了。因为此前女儿看的只是满大街的人腿,根本看不到父亲看到的那些好玩的、好看的事物。最简单的很多家长为孩子拍照片,直接居高临下的向下一拍,孩子在照片中都是渺小的,难道只是简单的蹲下,把视角放的和孩子一样平,就如此之难吗。只是我们从来不会换位思考。种种的小事都能看出家长的越俎代庖,何况在大事情上呢。而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也会由此产生。然而如果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最后很可能是孩子离家出走,或是不相往来。这样的事例也是比比皆是。当然,如果家长在某方面有一定的特长和专业,孩子在家长的耳濡目染之下,也喜欢这些事情,则是另当别论。如在历史上,书法家的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家。而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也是文学大家。这里面更多的是影响孩子,耳濡目染有时胜过言传身教。于是我们来看,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有没有兴趣,就让孩子学钢琴,当然陶冶一下情操也无所谓,如果真的是规定每天必须连续弹够多少小时等等,如果这个孩子不喜欢弹钢琴,也没有从弹钢琴中找到音乐的美,那他的童年将会是很悲催的。作为家长,试想一下,全中国又能出几个朗朗和李云迪呢。况且孩子的天赋本不会有太大的差距,那些所谓天才不过是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而已,但是也会失去更多成长所需要的东西。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从小被父母逼着训练钢琴的钢琴师,已经小有名气,可是尽管在才华是超群的,但是在生活上很难照顾好自己,在人际关系上也是一塌糊涂,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为了追求名利让孩子去实现家长的未实现的梦想或是家长认为的美好前程而丧失了孩子本该有自己成长的机会,还是让孩子自己经历风雨,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蓝,作为家长,真的应该好好思索。因为别人成功的故事,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作者:王少明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你缺的是朋友,而不是朋友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