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莫当自私的人

来源:思绪飞扬 作者:思绪飞扬 发布时间:2017-07-30
摘要:随笔散文 莫当自私的人 自私,也许是人与生俱来的习性。走进社会后,多了很多道德的约束,绝大多数的人便把自私的那一面隐了起来,更多地显示出了大公无私的形象。至于少数始终无法收敛其自私习性的人,则依然还是那么自私。 自私的人是可怕的,也是可恨的。
随笔散文 莫当自私的人 自私,也许是人与生俱来的习性。走进社会后,多了很多道德的约束,绝大多数的人便把自私的那一面隐了起来,更多地显示出了大公无私的形象。至于少数始终无法收敛其自私习性的人,则依然还是那么自私。 自私的人是可怕的,也是可恨的。与其为亲友,则对亲友无益;与其为同事,则对同事无助。因其所做的一切都从自身出发,只对自己有利的才做,不会去考虑所做之事的是与非。这种只有价值观念而无是非观念的人,当属“小人”之列,不足以为亲、为友、为同事,应当远离为上。 至此,不禁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职场中的成功人士,多年来一直非常爱护他的一位亲友。不但把这位亲友引入职场,而且还千方百计的予以提携,让她得到了不小的进步。可他的这位亲友并不给他争气多少,也几乎不曾去考虑单位的整体利益。亲友的表现无疑给他带来了许多尴尬,但出于感情还是继续地给予帮助,前段时间更是有些逾越规矩地把她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这事对亲友而言,当然是件喜事,可对他来说,则是冒险之举,潜藏着违规的巨大风险,甚至可能会因此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果不其然,亲友的不争气自然是授人以柄,引来了别人的投诉告状,他为此而危机四伏。然而,可叹可恨的是,他的这位亲友竟是那么的心安理得,对他所承担的风险简直视若不见,不但毫无关心之意,而且还非常的不情愿采取积极措施去努力挽回一点儿影响。 哀莫大于心死,现在的他对这位亲友已彻底绝望。尝着他自酿的苦酒,只能是对天长叹一声,既有今日又何必当初。他的循情违规固然是其咎由自取,这另当别论。可这位亲友的自私自利呢?则是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缺失,虽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说,却也未必要求你报什么恩德,始料不及的是居然还会如此冷漠吧!难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此话是错的,这才是最可怕的。 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并不少见,无数的残酷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做人的道德底线,也拷问着做人应有的良知。人何以会变得如此呢!是社会道德已失去了约束力和凝聚力吗?还是活在物欲横流世界里的人已丢失了部分人性?我想,不论是那一种情况都是奏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哀音,人心会由此而逐渐变冷,人与人之间将难以有情谊,社会和谐将成为一句空话。真是悲哀,难怪法国的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自私是永远存在的。”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自私自利与否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一个重要标准。对“小人”不单要防,而且还要要打,许多人已闻小人色变,甚至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人一旦被冠以了“小人”的标签,那便是人格破损之时,肯定成为一只过街老鼠,毕竟到现在为止,中国社会还是由儒家的仁义思想所指导。 是否还记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话说的真是既狂且自私至极,奸雄这顶帽子自然就非他莫属了。当然,演义或许有其虚构的成分,真实的曹操是个雄才大略且礼贤下士之人,应该没有这么自私自利,否则其霸业是难成的。君不见他的《短歌行》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多么柔情!多么坦荡!看了敬仰之心顿生。不得不说的是,现实里的一些人比曹操可是奸多了。 与自私相对的则是无私,无私属仁义之举,自私当然是不义之为了,与儒家的核心文化是背道而驰的。孟子曾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见,义之价值比生命更高,这并非要求人人都要做到舍生取义,那只是一个最高目标。可是,就算你到不了这样的境界,起码你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这可是做人的基本底线。 佛家最讲究因果报应,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自私的人无疑是为自己种下了一种孽缘,肯定会有所报应的。或是在此时,又或是在彼日,总之冥冥中自有你看不见的天道维系着人间的公平,切莫多行不义之事,天道只酬诚,而不会眷恋无义缺德之人,相反还会谴之。 陶铸有一句名言,叫做“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这种胸怀广大包容的境界是可取的,值得这个功利社会学习与倡导。可是,当一个人被别人的自私行为严重地伤害了时,是没有那么容易修复的。我们不能只要求无私者给予包容,似乎更要首先谴责和约束自私者,那就让所有的自私都见鬼去吧! 〔原创文章〕 2017.6.17
责任编辑:思绪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