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缓如风的生活
来源: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 作者: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发布时间:2017-08-20
摘要:法静亦水 食物的力量 缓缓如风的生活 我还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去买一把我真正喜欢的琴 1 来上海混荡近两个月,几乎天天上班,像现在这样星期四与星期五连休两天的假期不常有。 说实话:作为兼职,我的工作时间可由自己安排,只不过是我自己欠虐,一直把自己放在
法静亦水 食物的力量 缓缓如风的生活 我还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去买一把我真正喜欢的琴 1 来上海混荡近两个月,几乎天天上班,像现在这样星期四与星期五连休两天的假期不常有。 说实话:作为兼职,我的工作时间可由自己安排,只不过是我自己欠虐,一直把自己放在绷紧的弦上罢了。 离回家之日渐近,假期不易,所以还是决定要出门,去上海的街头逛一逛。 事先定好目的地,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 坐地铁七号线到常熟路站下车,骑着小黄车顺利抵达武康路。下午一两点的天气属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艳阳高照,不带防晒装备,一天就能让你黑一圈,辛亏我戴了一副墨镜和一把黑色雨伞,自认为装备齐全,用来看街上的漂亮妹子,绝对不会惹人生疑。 到了武康路,我就站在十字路口,把腰扭成柔美的弧度,拿着手机,反复调整角度,抓拍那幢像极了“哈尔的移动城堡”的标志性建筑。斑马线旁等绿灯的路人也似乎模仿我的妖娆动作在抓拍,仿佛那幢建筑有魔力一般。 我离开那幢建筑后就瞬间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我当时手里拿的是一部单反,那我扭腰的拍摄动作一定是有专业摄影师的风范的,如果你拿的是一部手机,那么你就是在装逼,还是在马路中间。 2 逛完武康路,去上海音乐学院附近的琴行玩了一下子吉他,我对于吉他总有一种莫名的情愫,特别喜欢它的音色,琴行对我也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看见了就忍不住想进去摸一摸、弹一弹,可我却只把自己当做一个过客,玩一把,过个手瘾就离开了,我知道我现在还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去买一把我真正喜欢的琴。 最后兜兜转转,我又溜达到了静安寺附近,刚好想起上海作家协会也在静安区,于是就骑车赶了过去。 巨鹿路675号,很小的一个地方,静安区附近寸土寸金,上海作家协会就坐落在静安中心的一个街道旁。 这是一个让许多文艺青年心心念念有机会一举成名的地方,因为一个新概念作文大赛就将郭敬明、韩寒等等穷书生捧成了文学大腕,成为所谓的青春文学领军人物。 我依稀记得高中时期偶尔也花钱买过几本萌芽杂志,浪费了不知道多少节正课,就为了捣鼓出一篇文章,后来独自跑到复印店请老板娘排版打印,然后将文章装进信封,把投稿当做写信一般邮寄到了这个离县城高中几百公里外的魔都,巨鹿路675号。 当然以我的文笔底子肯定进入不了复赛,仅有一次的投稿终究石沉大海,可我不伤感,因为这个叫上海作家协会的地方每年都会收到几万封来自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的投稿来信,进入复赛的人少之又少,进入决赛拿奖的人更是屈指可数。所以我只把文学当做是我青春时期一个幼稚又崇高的梦罢了。 我走进上海作家协会的大门内,里面是一片被竹林包裹的屋子,看似神秘。我想深入,但门口小屋内的保安挥手拦住了我,于是我走了过去准备跟他闲聊几句。 “这里是萌芽杂志社吗?” “对。” “那你知道新概念作文大赛吗?” “知道,就是这里主办的,投稿就是投到这里。” “我也参加过比赛,投过稿,可是没有进入复赛。”这时保安拿出好几封快递给我看。 “那你投的是这个地址吗?巨鹿路675号,要写明萌芽杂志社,新概念作文大赛。” “我知道,我就是这么写的。” “那你肯定是有些地方写的不过关,你继续努力一定可以进入复赛的,很多人都是这样。” “嗯嗯,那谢谢你了。” 我当然也忘不了这个地址,在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的许多篇后记上,它们的作者也永远忘不了这个地址——巨鹿路675号。 3 逛完心心念念的上海作家协会,感觉完成了此次上海总行的一个战略性目标。于是决定打道回府,到静安寺站乘地铁回家。 我在前往静安寺站地铁口的路上玩街拍,偶然看到一幢特别恢宏的欧式建筑,于是就慢慢摸索走了过去。但我没想到那幢建筑正门前的铁门在外会围着那么的人。建筑的正面已经不太适合拍特写了,满天的横幅、广告已经将它严严实实给包裹了起来,原来这个叫上海展览中心的地方今天正在举行一个叫“上海书展”的大型活动。 一听说参展票只要五块钱,具有守财奴潜质的我立马买了一张票杀了进去。 展览馆很大,里面金碧辉煌,但我完全忽略书展的事情,虽然我也具有一点文艺气质,喜欢文字,但我不喜欢这种跟菜市场一般的批发式书展。我甘愿一心沉迷于手机摄影中,被展厅柔美的灯光和夸张的建筑结构吸引。 没过多久,手机拍照就快拍的没电了,我就走到旁边的一个名牌耳机体验店去充电,顺便带上耳机听起歌来,话说铁三角耳机的立体音效真的好听到爆炸,我带上耳机忍不住来了好多张自拍,因为耳机太贵,我实在买不起,但这并不妨碍我拍几张图用来过过眼瘾。 书展逛的没意思,不买书的我正准备出厅回家,就看到门口处有一个什么知名插画家在开读者见面会,我就随便挑了中间的一张椅子坐了下来。 插画家叫度薇年,如今已晋升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她皮肤挺白,看起来还是一副少女相,可能是喜欢画少女系插画的缘故,心中依旧秉持着一颗少女不老的心。她一身淡蓝色的着装,头发刚好披肩,显得文艺气质十足。 此次她来上海是为她的新作品《微蓝》开读者见面会做宣传。 对于插画家,我只知道郭敬明的御用插画师年年,很有天赋的一个插画家,她的作品我第一次见是在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的出版书上。 事隔经年我竟忘了年年这个名字,刚好插画师度薇年这个名字里也有一个“年”字,我就开始猜想她是否就是郭敬明的御用插画师,如果是她,那我觉得我此次就没有白来,赚了。 “接下来就是互动环节,在座各位有什么问题想问薇年,都可以举手,另外举手的读者也将获得由度薇年送出的一份小礼物哦!”主持人一说完,已经有几个读者举手,他们问的都是度薇年平时画画的调色、技巧之类的专业问题。 我当然也想举手,冲着她的身份:知名插画家。但还没有想到该问她一些什么有建设性的问题。可我的两条腿在此刻却提前开始抖得厉害起来,颤抖突然传递至全身,感觉椅子都有点坐不住了。 不会吧!我就是想问她一个问题罢了,只不过是当着众多读者的面罢了,用不着那么紧张吧,我这都还没有举手呢,感觉自己好怂啊!我努力的安慰自己。 “还有没有人举手,互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只限最后三位读者哦!”主持人一说完,我前面的两位女生立马抢占先机,我犹豫再三,在她们的提问一结束后,就顺势把手举了起来。 “那个微年可以……可以问一下你是郭敬明的御用插画师吗?” “我不是,但如果你认识他,可以推荐给我哦!” “另外我还想问你,你的插画有选用在那个萌芽杂志,就是新概念大赛获奖作品的书上吗?” “好像有吧!” “请问您还有什么想问微年的吗?” “没有了。”旁边好多的粉丝看着我发出微微笑声,似乎觉得我问的问题有些奇怪,不着调。我当然更是这么觉得,其实我只是想确认一下她到底是不是那个年年。最后我如愿收到主持人送出的小礼物——度薇年的插画贴纸。 接下来还有一些环节,可我没放在心上,许多人都拿出手机在给度薇年拍照,我当然也拍了好几张。 “那个微蓝你笑一个,你笑一个好看,来,笑一个!”一个大叔站起来拿出一个相机就对着度薇年,一抹微笑在他略微6棕黄老气的脸上显得他有点憨厚。 可关键是他还叫错了名字,把度薇年的作品名字和她的笔名搞混了,一个劲的叫着微蓝,度薇年对着镜头笑一下又转过头去,笑一下又转过头去,害羞尴尬不已。 大家望着这个大叔,实在是有些哭笑不得,似乎都觉得他像是在“调戏”度薇年大大。 好像在说 “微蓝,你笑一个,你笑一个好看,来,妞,给爷笑一个!” 书展办的貌似还很盛大,我只知道往后几天,张皓宸、卢思浩、安东尼、范子文、范子豪……等等小鲜肉作家会陆续来到此处开读者见面会。可我已经没有时间去光顾,因为我还得忙着工作。 4 回家路上,我实在饿的不行,直往楼下的清真面馆赶,进了店面二话不说就跟老板点了一份牛肉炒饭和一瓶芬达。 这家面馆我来过好几回,似乎里面所有的菜色都能够与牛肉搭上沟,可能是因为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少数名族吧。 老板娘年纪不大,身材高挑,脸色净白,经常裹着一块黑色头巾,应该是信伊斯兰教的,怪不得店里面都挂有清真的标志。 我吃饭的时候,他们俩夫妻还有他们的父母正在给孙子换尿不湿。一加五口,有说有笑,民族话我虽然听不懂,但气氛感觉起来就是其乐融融。 我的炒饭快吃完的时候,时间已将近晚上九点半,外面正巧走进来一位化着俏妆的女顾客。 “老板,我点一份牛肉拌面加一瓶芬达。” “好,稍等。”老板的父亲去厨房里头忙,夫妻俩负责照看孩子。 “你们这店面开了很多年吗?” “开了十几年吧!” “哦哦,我记得我小的时候这一块都是这样的店面,只是现在就很少见了。” “他们都搬迁了嘛。”我被老板和女顾客的对话震惊到了,看着他们年纪轻轻,他们一家人竟然经营这家店面已有十多年了。 这家店越接近午夜时生意就越火,上班族赶地铁回来,一旦饿了就会来这里吃饭,似乎还是从前不变的味道。 我一直不愿意在食物上花费多余的时间,不管什么山珍海味,隔了一宿都是得拉出来的,遇到好吃的就多吃点,因为大多数好吃的自己也吃不起,遇到不好吃的勉强填饱肚子就可以。 可是我没有想到,有些食物对某些人来说就是一份珍贵的记忆,只要手艺不变,一旦品尝到那份食物的味道,就能将你的记忆拉回到从前,这也许就是食物的力量。但时间总是一个很虚拟的词,它会将很多的东西都摧残得面貌全非,但如果有人可以十几年如一日坚守食物这份最原始的味道,这行为就足以震撼人心。...... http://blog.sina.com.cn/u/5220897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