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焦点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四川土地征收办人员结伙造假 骗取扶贫款2000余万(2)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周亚强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2-06
摘要:至此,专案组共集中加班突破主要嫌疑人时间长达4个多月。一年间,该院上至领导,下至干警,放弃所有节假日,始终坚守在工作第一线,共走访村民200多人,调取材料8000多份,形成司法会计鉴定上千页。为用活用好线索

  至此,专案组共集中加班突破主要嫌疑人时间长达4个多月。一年间,该院上至领导,下至干警,放弃所有节假日,始终坚守在工作第一线,共走访村民200多人,调取材料8000多份,形成司法会计鉴定上千页。为用活用好线索,专案组努力挖掘每一条信息的潜在价值,以小见大、层层深入、梯次推进,始终牢牢把握办案主动权。

  身兼数职权钱交易空间大

  “遏制和减少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打击是治标之举,预防才是治本之策。”攀枝花市东区检察院预防局局长刘懋娜指出。为此,该院坚持打防结合,狠抓案件查办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发案规律的总结和发案原因的剖析,形成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存在职务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被四川省检察院转发推广,报告深度揭开了该区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窝串案的秘密。

  2010年,张世梁从银江镇政府调入东区土地征收办,负责测量工作、记录数据、签订协议、补偿款的发放、地表清除、移交土地等工作。攀钢尾矿库扩容技改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项目实施后,张世梁担任该项目现场工作组下设协议签订组副组长,主要是负责被拆迁村民的摸底调查资料核实、补偿资金核算及拆迁安置协议的签订。

  从张世梁职责可以看出,他一人身兼数职,权力过于集中,拥有较大自由裁量空间,对资料收集、复核、统计、征地拆迁面积补偿的认定具有确认权,成为部分被征地户获取非法利益的寻租对象。

  2012年,在攀钢尾矿扩容技改项目征地拆迁中,村民起加才主动找到张世梁,欲利用其职务之便,帮忙“整”10多亩土地,以套取政府发放的征地补偿款。为取得张世梁同意,他先是给了张世梁10万元的银行卡,后又以四社的名义起草了一份能够证实其有10.46亩土地需要补偿的证明。这份证明需要时任四社社长杨元平签字和村委会盖章。起初杨元平不同意,为达到目的,起加才找到村长韩大海(化名)打招呼,杨元平最终放弃了原则,在证明上完成了签字盖章。起加才因此骗取土地补偿款37万多元。

  杨元平作为基层干部,缺乏法制观念,对违纪与非法犯罪的界限模糊,抱有侥幸心理、从众心理,在金钱的诱惑下一次次突破底线,铤而走险,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2012年10月,在阿署达征地拆迁项目中,因有10座无主坟经登报后仍无人认领。而杨元平深知此类无主坟采集和基础信息确认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监督机制,便利用这一漏洞,与征地拆迁工作人员黄飞预谋找阿署达村三社村民蔡有忠来认领无主坟,待补偿款下发后进行私分。通过精心谋划,他们共骗取土地补偿款8万元,仅有5000元为迁坟所用。

  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频发多发,究其根本还在于征地补偿工作透明度不够。征地拆迁部门或相关人员大多只向群众公开相关政策,而具体的征地拆迁面积、应拆除面积、附属物、补偿标准、补偿金额等都不公开,或者公示不深入、不彻底。这种不透明公示,为不法分子搞暗箱操作、权钱交易提供很大空间。

  打防联动堵塞团伙作案漏洞

  多年来,东区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过程中,克服纯业务观念,既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又十分注重人文关怀,始终坚持“打击与保护”并重的司法理念。为此,讯问间歇,侦查人员会适时主动给犯罪嫌疑人宣讲法律法规和刑事政策,并在不涉及案情的情况下,做一些心理疏导,放松犯罪嫌疑人紧张情绪,缓解其思想压力。同时,最大限度给予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合法合理的照顾,坚持用证据和道理服人,让当事人既感觉到法律严肃,又体味到人间真情、社会温暖,使他们自觉配合办案。

  2015年8月,正值芒果收获季节,侦查人员通知阿署达村村民鲍和贵(化名)接受调查期间,得知其家里有大片芒果需要摘收和出售,为避免和减少芒果损失,该院本着不仅要使法律有力度更要以人性慰人心的原则,给予了他十余天的到案宽限时间,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将家里的芒果妥善处置。这一举动不仅感动了他本人和家人,更是受到当地村社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检察公信力和执行力得到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周亚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