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行政法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警惕三种情形 避免人生倾覆

来源: 检察日报 作者:苏明龙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1-12
摘要:唐朝诗人杜荀鹤曾在《泾溪》中这样讲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道理昭然若揭,即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员干部要避免“平流无石处”的人生倾覆,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警惕那

  唐朝诗人杜荀鹤曾在《泾溪》中这样讲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道理昭然若揭,即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员干部要避免“平流无石处”的人生倾覆,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警惕那些可能致其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情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中,多次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特别注意三种容易“出事”的情形,值得引以为戒。

  交往搞“小圈子”

  当下官场“小圈子”问题比较突出。人民网做过一项调查,85.04%的受访者认为身边的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小圈子”;87.16%的受访者相信,“小圈子”里结交“小兄弟”,是因为具有“某种共同利益”。作为社会个体,党员干部不可能没有交往,有一定的交往圈合情合理,但问题是“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该同谁搞好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官商勾结和上下勾连交织”背后多有一个人数众多的“小圈子”,横向联成一“窝”、纵向结成一“串”,扭曲了正常的官场秩序。这种“小圈子”的本质是利益联盟。利益是润滑剂,利益交换是潜规则。古语曰:“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一旦利益不能兑现,“小圈子”就作鸟兽散。

  搞“小圈子”不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严肃强调,“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对党员干部而言,“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党员干部要始终践行科学的交往观:一是在党内交往上,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谨记“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尽忠”的箴言,不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乐于在党内上下级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方面争做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的促成者;二是在社会交往上,要有高度的是非分辨力和政治敏感性,即使是对“同学、同行、同乡、同事等小圈子聚会”也要保持警惕,因为“搞不好就会形成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小圈子”,要像孙悟空把唐僧放在那,用金箍棒画一个圈,妖魔鬼怪就进不来了,自己要给自己画一个圈,否则就陷入“圈子文化”的巨大漩涡,身败名裂。

  谋事贪“小便宜”

  在其位谋其政,党员干部应既廉又勤。但近年来,诸如收受礼品、购物卡、消费券等不正之风在一些党员干部中盛行。说到底,是有些党员干部手中有了权,就想方设法捞点好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虽然这些似乎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便宜,但面广量大,已经成为诱发腐败的直接动因,其危害不可小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腐败堕落,往往是从贪占“小便宜”开始的,深究其因:一是个体认识问题。有党员干部认为“自己掌点小权,干不了大事,平时行个职务之便,吃点收点或捞点,既上不了纲,又触不了法,最多算生活小节”,又或者“现在有点小问题、小毛病的人很多,国家管不过来,单位无暇顾及,与其保持操守,不如随波逐流”。二是组织管理问题。对有些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小错,党组织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贪“小便宜”终究吃大亏。道理虽浅却已为无数贪官的忏悔证实。古有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党员干部走向腐败堕落的邪路,“起初往往都是从作风失范开始的,从不讲规矩开始的,从违反纪律开始的。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开始”:从“不廉洁”开始,从“小”开始,从“第一次”开始。如有的党员干部接受宴请,在吃饭过程中收受高档礼品、购物卡,不经意中便违反廉洁自律;有的党员干部往往经不住“小恩小惠”的诱惑,集腋成裘,小问题越积越多,滑入大贪之列,悔之晚矣。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和“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诱惑,坚决破除“小节无害”的糊涂认识,从拒绝“小意思”抓起和做起,防微杜渐,多积尺寸之功,才能炼就百毒不侵之身。

  做人使“小心眼”

  当清官还是当贪官,心态很重要。“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最怕的就是心理畸变。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有四种“小心眼”要特别引起注意:一是侥幸心理。有党员干部“自认为贪占‘小便宜’手段高明,没人知晓”,或者“是自己人、哥们儿,保险可靠,不会出问题,即使出问题也会有人代为‘顶缸’”。二是攀比心理。有党员干部可能“看到身边的人搞点‘小腐败’,生活滋润,逍遥自在,便心理失衡、按捺不住,于是揣摩效仿,甚至暗中较劲、试比高低”。三是补偿心理。有党员干部“认为为他人办了事”,出了力、费了心思,得些东西属理所当然。四是从众心理。有党员干部“认为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与其保持操守,不如随波逐流,即使查也是法不责众,检查一阵子,享乐一辈子”。从许多贪官忏悔看,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也不能有。

  做人使“小心眼”害己害人。对于有的党员干部而言,“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必然促使其私欲膨胀。就如同癌细胞分裂,任凭发展,后果就像滚雪球一样不可控,不断催生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干部心理畸变,激发腐败动机,强化腐败行为,导致其肆意弄权。这就是为何有党员干部完全丧失腐败边际效用递减的认知,贪财无厌,动辄就是接受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不法之财,胆大包天。党员干部要深知“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的道理,“吾日三省吾身”,加强日常心态管理,保持心胸开阔,关键是“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打消了各种“小心眼”,自然就不会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

责任编辑:苏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