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是真名士自风流_断桥梅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网友投稿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2-30
摘要:是真名士自风流 ——读《驿外断桥梅》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启胜 书当快意读易

                                是真名士自风流                                                

         ——读《驿外断桥梅》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启胜

书当快意读易尽。

    实在地说,初读《驿外断桥梅》,按照辑书的顺次,前几页并没有勾起我阅读的兴趣。但是越读越不忍释卷,及至读到“熏染书香”已被感动得不行。数量虽少,只有12篇,篇幅也只占总量的30页,但从这12篇生动的小文里,深切感受到“断桥梅”王乐成老师因爱书而好书,因好书而去淘书,淘书有瘾,嗜书成癖的“书虫”形象。      第二辑“履痕处处”尽显王老师文人本色,读书人的气质。写景、状物、叙事、抒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风光旖旎的大门,如同置身其中。第三辑“友情暖心”通过说事儿来刻画人物,表现性格,了了数笔,便活龙活现,仿佛缘坐对面。那灵动清丽的文字,简洁明快的风格,简直大快人心。第四辑“思乡偶记”文字更加优美,笔触更加细腻,而感情也更加丰富。《春雨润心情》最后一段春雨的描写。甘饴美如酥,温润如奶酪,像捧进温室的冰激凌,要慢慢的融化了。《暖心事儿》,记录了几句看似唠叨,实则叮咛嘱咐的家常话,体现了老娘亲对漂泊在外游子浓浓的舐犊之情;《慢了半拍》,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出一个娴淑妻子对夫君的脉脉温情和无微不至的真挚关爱——今日一别,从不指望你背井离乡去觅爵封侯;执子之手,唯愿与君偕首同心到地老天荒。而《怀念》则是在家乡为亡父上坟时的一段心灵感喟。一缕淡淡的哀伤,满心自责的愧意,如泣如诉,读来黯然神伤。


这就是《断桥梅》。

   然而,这就是断桥梅吗?是,又不是。掩映在《驿外断桥梅》中的断桥梅,其昭人的远不止这些。

   有志者,事竟成。《断桥梅》成书虽不在北京,但收录的都是北漂时的剪影。五十多岁的断桥梅,从一个县检察院的副检察长退居二线离岗后,像众多怀揣淘金梦想的年轻人一样,打起背包行囊,毅然离开了他熟稔的故土,北上来到了久已心仪的《检察日报》,在正义网做了一名文案策划、文字编辑兼记者。期间,他关注民生,鼓呼公平正义,尽自己的努力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成了一位著名的法律博客博主撰稿人。我在想,在漂居北京的日子里,在群星荟萃、大咖云集的检察日报社中,在孤独彷徨苦闷徘徊的时候,五十多岁的断桥梅是怎样深深扎根并且枝繁叶茂的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答案就在《2011,感恩的心》《2012,元旦随想》《回眸2012》《2013,我的写博岁月》《回望2014》《五年法搏路》等总结性文章里。这些文字,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奔走,为了汲取》,不只是一篇文字的题目。行路艰难,冷暖自知。每读及此,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苦心人,天不负。断桥梅老师爱买书、喜藏书,更好读书,乃至嗜书如命成癖。在北漂的日子里,每有闲暇,断桥梅老师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到各大书店、旧书市场淘书。中外名著、文史子集、社会经济、哲学法律、佛学道经,兼容并收。以至于返乡时自己最发愁的是满满的书籍该怎么往回运(《回望2014》),以至于妻子戏谑地埋怨说家里能开书店了。但是断桥梅老师淘书,绝不是为了“晒书”之多。在《晒书》一文中写到“书,是买来读的,不是用来装饰的,唯放腹中,才能防腐防霉变。”而他确实为读而买。每出发外地,随身三大件,携带的除了工作必备的电脑、相机,最难取舍的就是不知道该放下哪本书。断桥梅老师好读绝非装样子,而是持之以恒,每天必读。一次因工作繁忙,加班任务重没有读书,竟在第二天的日记中深深自责。书,成了断桥梅老师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质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文思飞扬的《驿外断桥梅》。当然,该书收录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读书、码字,不只为工作之需,生活所迫,乃修为之计。持之以恒,应融汇在读书、码字、善行的点滴间。”(《定格的不只是脚印》)。京漂四年,每当夜色深深时,是断桥梅最能自主的时间。除了读书,就是坚守自己的法博阵地。用断桥梅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码字”。几年来,断桥梅老师码字千万,文章千篇,粉丝过千,成为十大最有影响力法律博主之一,且上升的势头有增无减。基于二十年的检察实务工作经验,又由于拥有较深的法学专业素养,加上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温良恭俭的谦和态度,在京城达人圈中广有人缘。成了尹樾、冷眼观潮、何家弘、谢晖等文学、新闻、法学界大腕的座上宾。文友、博友遍布天南海北。每到一处,神交已久的文友、博友每每亲临探望。或小酌,或慢品,交流心得,相见甚欢。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作为断桥梅老师的学生,每常感自惭。读罢此书,更加惶愧难当。当断桥梅老师的生命中已经离不开书的时候,书却离我越来越远。时间都去哪儿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表达了时光易去不返的百般无奈、万分惋惜、无限珍惜。当我们按点上班时,断桥梅老师也在上班忙碌着;当我们吃罢晚饭盯着电视不断换屏时,他在读书;当我们入梦时他还在码字;当我们盼来了双休,认为终于可以睡个囫囵觉或者逛街时,他去书市淘书,去博物馆、艺术馆看展览;当我们到了某个景点乱拍一通,只不过到此一游,而断桥梅老师可能也去了,他不只为欣赏风景,而是去探究发掘蕴藏在其间的民俗文化。他也拍了,他拍的获奖了,而且码成了文字……于是,我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就在清茗相伴下静心快意读书的孤灯清影里,时间就在夜色阑珊时还在码字成文的清脆键盘声中,时间就定格在《驿外断桥梅》这本书和之后的文字里——在鲜活的文字里,我们看到:时间不老,断桥梅老师青春永驻。

   《驿外断桥梅》,只是一个驿站。下一站,已经启程。

责任编辑: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