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模拟监禁实验:你愿意当囚犯还是狱警?
来源:汪勇律师 作者:汪勇律师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刑罚执行 路西法效应 津巴多 模拟监禁实验 狱警 囚犯 汪勇律师 【法门按语】《监狱问题与人生启迪》是我在浙江工业大学开设的一门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一般人本能地排斥监狱,但监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惩罚犯罪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自由人更深刻
刑罚执行 路西法效应 津巴多 模拟监禁实验 狱警 囚犯 汪勇律师 【法门按语】《监狱问题与人生启迪》是我在浙江工业大学开设的一门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一般人本能地排斥监狱,但监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惩罚犯罪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自由人更深刻地认识人性、感知自由的场所,也是启迪人生的一个特殊面向。本学期的期末考查是一段材料,要求学生当场作答。通过这道题,可以促使学生思索有关自由、人性和权力的问题。学生们给出了多样的答案,也给我这位出题者很多有益的启示。现将题目及部分学生的答案总结整理出来(鉴于篇幅,本文仅对第一题的答案进行整理)。在上交的103份试卷中,有65人选择愿意当狱警,有38人选择愿意当囚犯。这些学生涵盖了大一至大四各年级的学生。以下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可以视为当代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我这里隐去了学生的名字。 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向阅读本文的读者诸君来提问:“如果必须要在模拟监禁实验中进行选择,您是选择狱警还是囚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可以将您的选择和理由写在下面的“写留言”内,相信这样的思考是有意义的。建议阅读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所著的《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和观看电影《死亡实验》(德国版或美国版),欢迎您的参与。 ——————正文—————— 先看题目及问题: 材料题:197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津巴多曾经主持了一项著名的实验:“模拟监禁实验”,这个实验也被称为“斯坦福监狱实验”(或称津巴多监禁实验)。该年的8月,津巴多教授招聘了24名身体健康的大学生志愿者,自愿担任狱警或者囚犯,其中有9名是囚犯,15名是狱警,这种角色都是临时抽签随机分配的。津巴多给他们支付每天15美元的酬金,共计14天。按照规定,每个角色都应当行使权力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本来他们预计实验14天的时间,但是实验的结果是,在特定的监禁环境之下,狱警越来越像狱警,囚犯越来越像囚犯。在该种监禁情境之下,“狱警”的暴力现象开始出现,而个别“囚犯”也出现令人担忧的心理创伤。最后这项实验不得不在第六天取消。 问题: 1.假如你也参与了本次模拟监禁实验,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愿意当狱警还是囚犯,为什么? 2.有人说“人是天使”;也有人说“人是恶魔”。请结合上述这段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 3.最近一段时间来,北京昌平的雷洋案件、广西某法院法警搜查律师手机事件、深圳某警察查验两女孩身份证爆粗事件相继导致舆论发酵,关于警察应当如何执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对警察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警察维护社会需要有必要的暴力,也有人认为警察容易滥用暴力。请结合本材料,谈谈你对警察执法权力的看法。 部分学生对第一题的回答: —————选择当狱警的理由—————— 谢××(法学院):如果可以选择,我应该选择当狱警。并不是说觉得囚犯弱势或狱警比较自由。可能主要原因跟自己的专业有关。也跟将来的择业方向有一定关联。作为一名法科生,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从执法者的角度考虑事情,而狱警其实也是担任一位维护法律的角色。《死亡实验》中一名狱警发动其他狱警殴打囚犯,可能很多人认为狱警担任了一个反派的角色。但正因为如此,我想体验一个这个角色和职位。如果我是一名狱警,能不能守住自己的初心,做一个最初想要好好执法的法律人。个人虽小,但也需要一定毅力。当了狱警,或许就能切实体会到可能滋生的暴力执法倾向,这样就能得到解决这种现象的方案。 吕×(海洋学院):我愿意当狱警。因为无论是不是模拟都不愿意成为囚犯。作为囚犯,我不能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无论暴力是来源于同为囚犯的人还是拥有威慑力的狱警,我能做的就是与人友好,但别人比见得对我友好。作为狱警,我有毅力把握自己的权力,合理地使用,而非强加自己的思想于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理由为了无缘无故的“优越感”而自认为高人一等,把别人不当人看待。我读过《心理罪(系列)》。在《教化场》一书中,提到的教化场计划及“斯金纳”的黑箱等等以人性、人格为研究对象的实验,都是不人道的。 周××(化工学院):我选择做狱警。在电影《死亡实验》中,扮演囚犯的完完全全处于监禁情境之下,而狱警拥有相对的自由。虽然是模拟的监禁,但身体这种状态要服从监狱的规则,精神也被迫服从监狱的规则。这种“设身处地”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紧张或者恐惧。而狱警可以在夜间得到自由的休息。我做狱警的话,我坚信我还能坚守自己的道义。 任××(计算机学院):事实上我两种角色我都不愿意,因为双方都牺牲了莫大的自由,都是在被限制一部分权利的同时背负很大的责任。如果非要选择,我更愿意做狱警。因为狱警虽然肩负重任,但拥有更大的权力,这意味着在模拟监禁这种小型社会中,你有机会应当和改变的机会。如果是囚犯,一旦这个制度崩坏,游戏规则出现漏洞,你也是无能为力的。 周培良(建工学院):我选择当狱警。因为当囚犯的话,在实验还未开始便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暗示自己的身份是囚犯,犯了罪,在监狱中需要受罚。同样不能违抗狱警,因此会将自己束缚住。而当狱警的话,不会有心理上的负担。能够随着时间的发展,更好地适用这个角色。同时,囚犯的身份带来的对自身的负面影响要远大于狱警,所以我选择狱警这个身份。 袁××(理学院):我愿意担任狱警。在我看来,人有一个可贵的拥有的东西“自由”。监狱给犯人最大的惩罚和机会就是失去自由。我知道自由诚可贵的条件下,不想体验被剥夺人生最重要东西之一的感觉。对囚犯来说,被囚禁失去自由是一种让他人自新的机会,只有在漫长的监禁环境下,才会有多次重新唤起自己拷问自己内心深处的机会。在我并没有做任何对不起自己和社会的条件下,体验剥夺自由的囚犯生活效果是甚微的。我不会把自己真正当成一个囚犯虔诚忏悔,因此失去意义。反之,作为预警,有机会观察监狱中的各种人格,观察暴戾的人格在剥夺自由后的自我反省和追悔,也看冲动人格在回味外面美好的世界的后悔和懊恼。当然,我也只是单凭自己对监狱的印象所作出的臆测,也许监狱的生活远比我想象的复杂亦或是单纯。然而这个实验反映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环境对人的影响显著。”可能有扮演者会认为自己是狱警的身份是比囚犯要高一级的。因为潜意识里有一种不平等的观念,所以会出现轻蔑的念头,这也是暴力滋生的原因。可是我扮演狱警的话,更多的会抱着一颗坍缩、包容、好奇、平静的心对待这个角色。 钟××(教育科技学院):我愿意当狱警。原因是:第一,尽管这是一次模拟监禁实验,但人的潜在意识会给自己带来暗示,仿佛自己就是囚犯。对比狱警,囚犯会在心理上有更多的压力。包括这个实验的规则也是如此,要求不同的角色拥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而囚犯的权利又有多少呢?实验进行到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我的推测,同样的志愿者,就好比两个完全一样的气球,不同的速度给里面充气,一定是充得快的那个先破的。第二,虽然说“人之初,性本善。”但人毕竟是动物,动物的生存本能就是弱肉强食。只要出现危机感,这种天性就是迸发出来。只是不同的个体具有差异性。狱警跟囚犯的差别是,狱警让人更有安全感。而我对自己的了解也让我理性的认为我比一般人更能克制恶的天性。所以,我的脑海里有一幅和平相处的图画,我认为我更适合做狱警。 刘××(生物工程学院):我愿意做狱警。因为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被身边的人当作孩子看待。他们告诉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似乎一直处于被看管和担心的状态。出于好奇,我想体验狱警这一角色,想体验看管他人和发布命令的感觉。我平时性情较为温和,也想看看经历角色的转换后,一个人的性格是否会发生变化,我是否会变得有暴力倾向。如果凭借我的努力,是否能使监狱的环境、狱警于犯人的相处模式得到改变?人影响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人?我想通过扮演狱警这一主动的角色来探索答案。 ——————选择当囚犯的理由—————— 许××(理学院):我更愿意当囚犯。在当今社会,不少青年都被当做宝贝看待,导致的结果是:骄傲自大,无拘无束,不能严以律己,若不经过教育便步入社会,很可能就会轻易触犯法律。我希望能通过扮演囚犯,来了解自己忠于职守的程度,锻炼自己的忍耐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自己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一个人若能本份地扮演一个地位卑微甚至卑贱的囚犯而不越权,不以己悲。那此人一定能更完美地担任任何一种工作。我希望能成为这样内心坚强的人,因而选择尝试当囚犯。 鲍××(国际学院):当囚犯。单从这个实验的角度来看,“囚犯”显然更具有挑战性,在事先已经知道实验的情况下,扮演“狱警”显然更困难,要表演出凶狠、权威的样子并不容易。另外,这个实验存在风险,“狱警”的风险是变得“残酷”“暴力”,“囚犯”的风险是产生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比较看来,真正可怕的不是“受委屈”,而是变得会“委屈别人”,没有什么比变成一个“坏人”更可怕的了。 陈××(理学院):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愿意作囚犯,理由是:(1)当囚犯更纯粹地体验监狱内的生活,了解在监狱内囚犯是如何生活的;(2)囚犯虽然犯了罪,但也享受自身应有的权利,体验当囚犯能更加了解和意识到一个人应有的权利,并对侵犯自身权益的行为作斗争;(3)体验当囚犯,了解在监狱中的艰苦,更能体会到正常生活的美好,这将会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王××(经贸学院):我愿意作囚犯。想进入那种四面都是高墙,每天每夜都住在那里,只是看着钟作息的生活。从小看电视,总是会接触法制节目或是警匪电视剧,当看到一个个罪犯被判刑时,总是会好奇他们该怎样度过在监狱里的那些时光。想体验一下当你穿上囚服的那一刻,意味着你与这个世界从此脱离。你不能在周末约着好友一起出去吃饭看电影,不能和家人在一起,平凡人所拥有的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一切,这些都与你无关。人最可怕的就是失去自由,我想尝试一下这种无助的感觉,每天在监狱里按部就班地吃饭睡觉,没有一件事是值得你向往或者期待的。别人最珍贵的时间却成为你最为难熬的东西,有时候可能还会和其他狱友发生冲突或者遭到狱警的虐待,想知道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强。所以,我愿意做个囚犯。 郑××(经贸学院):我愿意作囚犯。作为一名狱警,需要忍受囚犯的反抗,在正义与邪恶之间挣扎,需要有很强的承受能力,而且实验完之后,有被“囚犯”报复的风险。我自认为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大,也没有对他人的控制欲,对他人的控制能力也不是很好。而身为囚犯,我有很好的自控能力,14天枯燥无味的生活不会让我抓狂,我个人的脾气较好,有自己的独立想法,不会与囚犯中的“另类”为伍,安分守己地忍耐完是很有可能的。做囚犯不用像狱警一样伤脑筋,整天与“囚犯”斗智斗勇,可以轻轻松松地完成任务,拿到报酬。 朱××(信息工程学院):如果我参与本次实验,我愿意选择当囚犯。理由是,在生活中,我不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而“囚犯”生活是一种通过限制你的部分自有而改变自身一定的生活习惯和自我认识的过程,“监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自制力不强,有诸多陋习的人也是一种利好,我选择当“囚犯”可以体验这一个过程。 孙×(信息工程学院):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做囚犯。做狱警固然代表正义的一方,但作为囚犯,也是会有不能体会的另外一面。囚犯是因为犯罪而被关进监狱,其实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但不一定会犯罪。作囚犯能更好地感受一下自己犯了罪之后会使怎样一种状态。如果我犯了罪,应该怎样去改正。这样从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醒自己加强对法律的重视。一个人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受约束,很容易犯错。体验一下当囚犯的生活,能够更好地约束自己,提醒自己不要被利益冲昏了头脑,毕竟我们不是一个人活着,我们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整体就应当遵守秩序。 刘××(环境学院):如果我参加这个实验,我会选择囚犯。在接受教育的十多年中,曾有一位物理老师对我说过一句话“其实有时候,没有坐过牢也是一种遗憾。”这位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平凡朴实。但身处当时情境的我却被深深地触动了。而且这句话一直藏在我心里。我并不是想去做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很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我选择做一个囚犯只是因为我的私心,我想去监狱看一看,我也想知道如何作为一名囚犯,我的心态和想法会有怎样的改变,我又会有怎样的不同的心境。我绝不会让自己走上不归路,只是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让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去选择囚犯。人生百态,虽然不是每一种我都能尝到,那既然有了这个不需违法的机会我就可以去尝试,我想我是不会错过的。 朱××(艺术学院):这是一个残忍的实验,我必定不会参加的,如果二者必选其一,我愿意做囚犯。而原因非常简单,我只是想体验那种阴森的、深刻的、给心理带来巨大打击的恐怖。我所学的专业是艺术,我也将在其他领域中探索,而艺术最重要的则是如何表现,曾经我也想体验监狱的生活,虽然在监狱中精神和肉体会受到一些伤害,但也是能够让我能比任何一个正常人看到更多人性中的黑暗,从而创作出更特别的多样化的作品。 刘××(艺术学院):我想去体验囚犯。我的专业是和设计有关的,我认识到,在道德上,囚犯也有好坏之分。如果作为囚犯去体验他们的生活,是否能为监狱的一些设施进行改善。大家都会有一种感受,糟糕的环境会使人脾气变坏,如果能有一个简单、干净、清爽的环境,是否会对囚犯的心理及生理带来一定的改善。无关道德,我只是想站在一名设计师的角度,去体验一下囚犯的生活。#gjOOiKzmgjSTips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9999999999em; z-index:999999999;width:56px; height:24px} #gjOOiKzmgjSTips a { background: url(http://mat1.gtimg.com/www/sogou/sogou_tips_v1.png) no-repeat 0 0; display: block; width: auto; height: 24px; line-height: 24px; padding-left: 23px; color: #000; font-size: 12px; text-decoration: none; _position:relative; margin: -32px 0 0; } #gjOOiKzmgjSTips a:hover { color:#45a1ea; background-position: 0 -34px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