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东西
来源: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 作者: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法静亦水 自己的灵魂 草民,却可以有一般人所难企及的良好品德与人生智慧 一个人与另一人的差距究竟在什么地方?如果外在地看,就是你的金钱、权力、名声、外表、种族(民族)那些东西。人们的婚恋、交友选择,往往也在最初的时候,以这些外在做标准。但是事
法静亦水 自己的灵魂 草民,却可以有一般人所难企及的良好品德与人生智慧 一个人与另一人的差距究竟在什么地方?如果外在地看,就是你的金钱、权力、名声、外表、种族(民族)那些东西。人们的婚恋、交友选择,往往也在最初的时候,以这些外在做标准。但是事实是这些,往往就错的。仅以婚恋而言,注重外在的所谓自由恋爱,反不一定如过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得靠谱。过去的婚姻虽不自由,但强调“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令两个陌生的男女,至少还有些因相近的家庭教育带来一定的共通性。像最近闹得纷扰的王宝强、马蓉离婚事件,俩人明显以金钱、美色为纽带,但受教育程度与个人修养、见识差距甚远,结果走向婚姻破裂也是原本可以预期的事。 从人格素养来看,一个人的金钱、权力、名声等外在的东西,与一个人的成功与精神境界的提升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人很富有,当了大官,但可以比较卑鄙、无耻、粗鄙,有些人虽然只是比较贫困的一介草民,但却拥有一般人所难企及的良好品德与人生智慧。有些大学教授、专家学者的丑陋,可以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有些没有多高文凭的民间人士,却拥有非同凡响的真知灼见。但这又不同反过来,认为富有阶层、官员、学者等社会精英人士一定不如平民阶层。事实上,从大的数据上来看,精英人士的家教家风甚至优秀基因,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平民人士了。一个人的个人修养、礼节、品德、诚信度、价值观等,有一定的性格因素,也与后天的环境薰陶、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只是凡事无绝对。一些人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姊妹兄弟,也可能变成完全相反的人。 人格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最难让人感受,并且体会出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来。有些人你必须与之绝交,甚至恨不得杀了他,除了欺骗、侵害等之外,他那种巨大的人格缺陷,令你无法忍受。有些人以自我为中心,个人私欲过度膨胀,凡事只想到自己的利益与自己的感受,从不替他人着想。不知不觉间,他就侵犯了别人。有人从自私与粗鄙跃升到疯狂的地步,反而将对他百般宽容与忍让的人,视为自己的仇寇。别人不愿意搭理他,不想与之一般见识,他反倒认为是对自己的大不敬。 你的言行,无时不在展示着你的精神格局与人生视野。你的格局吃不够大,虽然拥有财富,却很可能不会善用财富,而是活脱脱浪费了财富。你的格局吃不够大,虽然拥有权力,却很可能就变成贪官、庸官、坏官,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铁可耻下场。你的格局吃不够大,虽然拥有名词,却很可能浮于虚名,到头来不会有什么真正的个人成就,反倒因才华虚耗了自己的灵魂。 人的本质是精神、内在、人性,是灵魂。若没有人类意义的灵魂,你就只是一种动物,换句话说,便是禽兽。你存在的意义,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不是自我私欲的膨胀,而是人性美的不断完善。虽然很难,但一个人真正存在的意义,是要努力变成一个圣贤之人,将自己的灵魂锻造成优质灵魂。灵魂很可能是脱离肉体存在的一种存在物,很可能真需要千百次生死轮回的历练,最终臻入化境,实现自己与神的最后联通。人最主要是自己的追求不能散失,也不能走偏。邪与正、恶与善、粗鄙与高贵、小气与大度、虚伪与诚信等,都可以自我选择,也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而所有外在的,尤其是那些物化的东西,都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正是此理。这不是说要完全放弃外在,完全鄙视物欲的一切,而是当那些东西属于你的时候,要善于利用,并且完全没有的时候,也应当去争取。只不过你需要对那些有清醒的认识。你要做的是成为物的主人,而不是成为物的奴隶。 再一点,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是建立在反人类、反文明的那些理想与信念上。你宏大的精神格局,不是说你必须负有解放全人类的什么历史使命,不是说你可以变成什么拯救者,不是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成了真理的化身。历史一再证明,凡是为别人与社会规划乌托邦、完美世界的人,往往都是邪恶之徒。你的大格局在于你可以将自己的思考与发现与他人分享,你的意见与理念能够经受时间与历史的检验。你可以获得他人的敬重,但时刻切忌,不可以因了那样的尊荣而变成霸权。你的观察力敏锐,对时势的预判力强,你将你的发现分享给他人与社会,那只是你的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你借此获取特权的方式。真正的智者,在人们的敬重之中,就已经有所获得。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灵魂,在这过程中不断得到升华。公众号:poem1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