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
来源:法平如水 作者:法平如水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清风文苑 勤奋敬业 不懈追求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 都说读一个人的著作相当于与此人神交,品味《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季老求善追真、高尚坦荡的形象在我脑中逐渐丰满,勤奋、责任、淡名利、永追求,是季老透过这一本薄书向我传达的丰厚人生哲理。勤奋与
清风文苑 勤奋敬业 不懈追求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 都说读一个人的著作相当于与此人神交,品味《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季老求善追真、高尚坦荡的形象在我脑中逐渐丰满,勤奋、责任、淡名利、永追求,是季老透过这一本薄书向我传达的丰厚人生哲理。勤奋与敬业“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季老最为勤奋,但他的勤奋并非是抓住人生夕阳的及时醒悟,而是日复一日的踏实积淀。季老一生,始终坚持每日四点钟起床治学,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如一。他曾说:“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几十年来,我已经爬出了上千万的字。我爬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都是甘露醍醐,吃了能让人飞升成仙;但是其中绝没有毒药,绝没有假冒伪劣,读了以后,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季老的勤奋总倾注着一颗责任之心,他的工作多是为别人、为社会、为国家,责任成为了他勤奋一生的原动力。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检察人,勤奋和敬业是必修的基本功。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唯有不懈努力,坚持向书本学习,向案卷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会学习,才有可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而勤奋之余,还要善于思考,思考自身的责任,思考如何承担责任。责任使人坚强,责任使人执着,只有以责任承载着能力,才有机会充分展现并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锤炼和修养,将实现公平正义、维护法律的尊严作为一切勤奋的原动力。正如季老所说的那样:“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淡泊名与利淡泊名利、求善追真是季老一生的写照,他曾这样告诫自己:“对待名利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予理睬,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平平常常地生活。”名利之争是很多人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考验,而如何平衡个人心中思想感情对名利的矛盾呢?我们不妨学学季老的达观,“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面对金钱欲、享受欲日益膨胀的现实社会,我们在物质享受和名利追逐上要懂得知足,眼睛要向下看,坦然面对并珍惜凭自己能力所拥有的一切,不为与他人盲目攀比待遇和物质享受之事。走进检察人的行列,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做到“勿唯小贻大,勿唯私损公;勿唯利害己,勿唯权伤民”,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形成“无愧于党、无愧于民”的廉洁作风。但是淡泊名利并不代表着从不逐利,此利非个人之小利,而是将个人追求与人民、与社会、与国家利益紧紧相连的大利。对于个人在检察事业上所能做出的成绩,要永远知不足,眼睛向上看,正视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不断实现检察工作的奋发创新,为造福人民与国家之事。我想,一个真正品行高尚的人,是能克制自己欲望的人;而一个真正人格伟岸的人,是敢为人民为国家而担当的人。永葆追求心季老说:“不完满才是人生。”是啊,人生不如意常有十之八九,无论少年还是白头,无论大官还是小民。尽管总有人以毕生之力追寻完满,人生却总是悄然布下一道藩篱,阻隔现实与梦想的交汇。人生的结局注定存在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追求人生的完满。追求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意志消沉、没有追求的人,将会整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而有所追求的人,才能努力创造,奋发图强。梦想因需努力追求而愈发美丽,人生的完满也可以这样诠释:在你年富力强之时,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唯一确定的就是心中的梦想,当我们怀揣一颗追求完满的心,并不畏风雨地为之奋斗,这样的人生就是完满;而当我们驻足于人生尽头,追忆这一生的得失,纵使留下诸多遗憾,但只要能肯定地说我曾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过些许有益的事,那么我们的人生也是完满的。在社会物质基础和时代发展的局限下,要在现阶段实现完全的公平正义,践行纯粹的法律精神,还有一段长途需要跋涉,但这都阻碍不了检察人追求法治真谛的梦想。不管还要经历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只要我们坚守对检察事业的忠诚与信心,以绵薄之力不断追求工作上的每一次进步,纵使此生不可完满,但千千万检察人的协作前行,必将实现检察事业的不断开拓。读季老的书就像是和智慧在交流,总能沁人心脾,发人深思。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希望能借智者的这一盏小小明灯,驱散迷雾,追逐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