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盾:克格勃在行动
来源:转型正义 作者:转型正义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剑与盾——克格勃在行动 俞飞 《法治周末》http://www.legalweekly.com.cn/index.php/Index/article/id/22819俄罗斯酝酿重建“克格勃”。外媒报道,挟执政党狂胜之势,克里姆林宫计划设立庞大的新国家安全部,以取代俄罗斯现有的众多安全机构。一 从契卡到克
剑与盾——克格勃在行动 俞飞 《法治周末》http://www.legalweekly.com.cn/index.php/Index/article/id/22819俄罗斯酝酿重建“克格勃”。外媒报道,挟执政党狂胜之势,克里姆林宫计划设立庞大的新国家安全部,以取代俄罗斯现有的众多安全机构。一 从契卡到克格勃沙俄时代,暴君“恐怖伊万”于1565年成立1000人规模的秘密警察——近卫军,五周内杀人六万,成千上万妇女婴儿被抛进护城河。“如果撒旦打算制定一项毁灭人类的计划,他也想不出比这更为穷凶极恶的高招。”俄罗斯的情报文化写下血腥凝重的一笔。十月革命后,破坏、颠覆、反革命武装叛乱此起彼伏。列宁决定成立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契卡),用革命的恐怖对付反革命的恐怖。契卡诞生之日起,徽章就是剑和盾。“别以为我会寻求革命的公道途径。我们现在不需要公道,现在是面对面的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我建议并请求建立一个同反革命进行革命清算的机构。” 契卡主席捷尔任斯基直言不讳,“我们代表的就是自我组织的恐怖主义——这话要先说清楚。实施恐怖政治,逮捕和消灭阶级敌人,消灭他们的肉体和精神。”契卡扫除黑帮、流氓、娼妓,镇压多起城市武装叛乱,成功保卫领导人安全。1922年苏联建国,捷尔任斯基削减契卡一半成员,改组为政治保安总局。三十年代,苏联政治生活极不正常。政治保安总局成了政治斗争的“马前卒”,没有法庭,没有侦查和预审,逮捕并杀害大量精英,使苏联在二战初期遭遇重大挫折。党内斗争失败者,运气好的,贬到边远地区担任无足轻重的职务;运气背的,甚至有杀身之祸。不同政见者要么流放出国,要么关入特殊精神病院。无数政治犯像刑事罪犯一样关入监狱和劳改营。大清洗给苏联带来巨大创伤,无数家庭陷入痛苦深渊。“这个‘创造奇迹的机关’能把任何一个中央委员、党员干部干掉,把他们指为叛徒、恐怖分子、异端分子和间谍。倘若斯大林怀疑到他自己的话,马上也会有证据提出来加以证实的。”布哈林致全体联共党员信中表示。捷尔任斯基的后任几乎都不得善终,雅戈达和叶若夫被枪决;贝利亚在斯大林死后冠以背叛者的罪名,遭逮捕处决。政治保安总局为表示和过去决裂,1954年改名克格勃(KGB)。名义上是苏联政府部级机构,实际上只对苏共中央委员会政治局负责。从契卡到克格勃,名称虽异,但性质未变,职能未变,它永远是维护国家政权,镇压异己力量的工具。 苏联有两则政治笑话:在莫斯科的地铁上,突然一个人问另外一个人:“同志,请问您在克格勃工作吗?”“没有。”“那您有亲戚在克格勃工作吗?”“没有。”“那你有朋友在克格勃工作吗?”“也没有。”“那你赶紧给我把脚挪开,你踩着我了!”谁是最幸福的人?最幸福的人就是,半夜克格勃来家里用手枪对着你说:“尼古拉耶维奇,你被捕了!”你镇定地回答:“我不是尼古拉,尼古拉住在隔壁!”从创建的第一天起,无论从机构设置、组织分工、人员编制、财政支出,还是活动规模、运作业绩,克格勃都居世界首位。全盛时期的KGB,国内150万谍报人员,国外25万线人,每年花费上百亿美金。KGB的成功,让老对手美国中央情报局、以色列摩萨德和英国军情六处也艳羡不已。二 KGB线人知多少?今年9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究人员雷米兹得出结论,苏联时代档案表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80年代曾为克格勃效力。1991年克格勃官员米特罗欣从俄罗斯带出大量KGB秘密档案手抄本,叛逃至英国,目前档案保存在剑桥大学。雷米兹称,在1983年克格勃成员培养名单里发现一份文件,上面写着:代号“Krotov”(鼹鼠),马哈茂德·阿巴斯,出生于1935年、巴勒斯坦,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成员,大马士革,克格勃特工。前克格勃中校波波夫在《克格勃的棋局》中披露,萨马兰奇是克格勃间谍。1977年西班牙驻苏大使萨马兰奇,因走私古董首饰名画出境,被克格勃盯上,最终同意合作。为了更好地操纵国际奥委会,克格勃上下其手,确保萨马兰奇1980年在莫斯科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奥委会成间谍老巢,针对叛逃苏联运动员的秘密行动在此策划——暗杀国际象棋大师库尔切诺伊。苏联国际象棋世界大师卡尔波夫也被KGB吸收,代号“劳尔”。 海明威也是克格勃间谍?1996年耶鲁大学出版社推出《间谍:克格勃在美国的兴衰》,作者俄罗斯人瓦西里耶夫披露,1940年海明威曾在哈瓦那及伦敦与KGB接触,见面时他主动说,“我想帮助你们。”海明威工作代号“阿尔戈”,克格勃称其为“钟声”,取自小说《丧钟为谁而鸣》。KGB三番五次召见海明威,但未给予任务。秘密档案记录,海明威是“自己人”。1950年7月克格勃致电驻华盛顿卧底,打听海明威身居何方,“最近一段时间的政治倾向和作品”。当时KGB准备策反美国著名作家,加盟间谍活动。历史上,克格勃曾招募作家高尔基、肖洛霍夫和小托尔斯泰等为其工作。冷战时期,美苏谍报战硝烟弥漫。克格勃女特工柳德米拉查阅绝密档案后称,梦露当年竟是一名克格勃特工,代号“玛莎”,她有一位“克格勃情人”——前苏联驻联合国外交官多斯托耶夫斯基。相貌英俊、谈吐优雅的苏联“乌鸦”,引起梦露注意,关系迅速升级为恋情。她与美国总统关系匪浅,克格勃对好莱坞性感女神垂涎已久,早就想拉她下水。1960年,梦露秘密访问莫斯科。联邦调查局解密文件记载,1962年7月胡佛收到爆炸性报告:梦露向苏联透露过与肯尼迪总统的谈话,梦露问起许多重要问题,涉及美国国家安全,总统向“枕边人”吐露实情。三 台北谍影幢幢1960年代,中苏交恶。KGB采纳“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策略,冒天下之大不韪,向蒋氏政权秘密伸出橄榄枝,以此向北京施压;美方拒不支持“反攻大陆”,台湾转而探寻与苏合作,共组“反毛同盟”。 1968年10月22日,台北松山机场迎来特殊客人——《伦敦晚报》驻莫斯科记者维克多。他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曾关在西伯利亚劳改营。之后,他奇迹般获释,流亡英国,娶妻生子,却能自由出入苏联。他提前透露苏军入侵捷克的独家新闻,第一时间捅出“赫鲁晓夫下台”消息。欧美认定他是克格勃的人。第一位造访台湾的苏联人,意欲何为?维克多秘密会见蒋经国:“你们对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情势有何看法?” 希望了解台湾是否愿意重修旧好。蒋经国直言:“当今中国大陆没有人可以继承毛,毛的接班人没有一个胆敢不反苏。毛垮台后唯一能统治中国的,就是国民党。”维克多表示:“莫斯科的党性极强,所以要让那些人改变想法,国民党必须提出许多保证,在光复大陆后会怎么做,否则一切免谈。” “我反攻复国政策,亦只有利用俄共此一转机,方能开辟反攻复国之门径,否则如专赖美国,只有冻结我在台湾为其家犬,绝无光复大陆之望。” 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俄共谋与我接近,以本月更为积极,故对此深思熟虑亦以本月为甚。如其果有成就,以达我光复大陆目的,乃为否极泰来之机乎?”KGB巧施阴谋,美国大为不悦。《华盛顿邮报》爆料“苏联遣人访台湾”,“苏联记者维克多曾在台湾访问并逗留四日。其人为斯大林之女所写回忆录的穿线人,系在东京取得‘中华民国’签证。离台时,拟顺道进入香港,但为港府拒绝,理由是香港不欢迎苏俄记者。”维克多提出双方潜伏在中国大陆的情报人员互相合作,“我们在华南掩护他们的人员,他们在华北掩护我方人员”。蒋介石日记提及:“乃证明其为俄共之国际情报员无疑。”心念“反攻大陆”,蒋难以抗拒“天赐良机”,“对苏之接洽继续不断,谋之于人,成之在天而已。” 不过,蒋介石始终担心莫斯科并无合作诚意,只是将他视为“玩物”。在蒋看来,苏联只在意打倒毛泽东,却无合作原则,不过是权宜之计。此外,蒋想起满清入关的前车之鉴,“恢复大陆领土主权问题,俄共如不能与我等先解决,或其阳为同意,而阴无诚意,则切不可与其合作”。 胡志明去世,柯西金与周恩来在北京机场会谈。五天后,“克格勃代言人”维克多在《伦敦晚报》上发文,称苏联准备随时袭击中国罗布泊核武器基地,以入侵捷克模式处理中国问题。此文一出,欧美舆论大哗。 同日,蒋介石遭遇车祸受伤。不顾车祸伤疼,他指示与维克多会商要点,由苏联提供武器装备,台湾派人负责打击中国大陆核设施:“先毁长江以南之中近程之飞弹基地;其次毁灭北方与西北的核子基地。” 苏台特工再度密晤,维克多摆出“过来人”态度:“社会主义世界里,是容不下两个领导人的,一旦两人有冲突,其中之一必不择手段干掉另一个。在这种时候,宁可和非社会主义国家合作,也不能容许一个背叛的社会主义领导人。” 天算不如人算。基辛格秘密访华,华盛顿与北京越走越近,莫斯科与台北渐行渐远。数年后中美建交,台湾“反攻大陆”梦化为泡影。对莫斯科而言,台湾已无牵制中国大陆的战略价值,这段秘密交往无果而终。2010年,克格勃退休军官科沃克夫出版《维克多传》,宣称自己是维克多在KGB的上级,冷战谍战疑案尘埃落定。 四 “强力集团”露峥嵘 末代KGB主席克留奇科夫积极参与“819政变”,企图挽救苏联。不成功,便成仁。特种部队“阿尔法”迟迟无法从克格勃总部接到明确指令,最终丧失逮捕叶利钦的机会。政变失败,克格勃只能愿赌服输,接受被解散的命运。 8月22日,群众怒火转到了克格勃总部捷尔任斯基的雕像上。一群高大威猛的俄罗斯男子爬上去,在雕像脖子上套上绳索,然后在一台起重机的帮助下将之轰然拉倒。就在那时,默默无闻的特工普京挥别老东家,无奈地看着自己为之奋斗了6年的情报机构被大卸八块。KGB特工星散,海外资产失踪。上世纪九十年代,克格勃人员只有一个目标:保存实力,等待东山再起。普京登上总统宝座让他们梦想成真。接下来的10年,他们重新集结。 “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所以我萌生了当间谍的念头”。2000年普京对传记作家吐露心声。这个人理应是对外而不该执行对内镇压的,是用来捍卫国家利益的——这就是普京眼中的间谍。 “KGB间谍形象帮助塑造了整个一代的苏联青年。”二战期间,克格勃间谍斯维多考洛夫打入德军内部,为苏军立下汗马功劳。1968年,根据他的事迹改编的小说被搬上银幕,电影名叫《盾与剑》。这一年,普京16岁。正是在斯维多考洛夫的感召下,普京萌生了当间谍的想法。 普京不止一次地说:“没有什么比作为一名契卡人更荣光了。”以国家安全局局长身份重回KGB总部大楼时,普京说:“我回家了!不要为克格勃昔日的历史感到难为情,克格勃有很多英雄,我们要为他们的业绩感到骄傲!” 2004年普京下令,重新恢复捷尔任斯基雕像,尽管是在莫斯科郊区的小村庄。同年圣诞节《生死倒计时》登陆莫斯科各大影院。影片以震惊世界的莫斯科剧院绑架案为蓝本,反映了新一代俄罗斯特工智勇双全的“英雄本色”。拍板投资电影的正是普京,俄国家安全局则提供了装甲车、运输机、坦克等等一大批真家伙。 普京崛起,俄罗斯情报机构迎来了第二个“黄金年代”。规模不断扩大,经费不断增长。在前苏联所有机构中,KGB最成功地挺过了俄罗斯向资本主义的转型,最强有力地卷土重来。 昔日那些呼风唤雨的寡头,一个个退出俄罗斯政治舞台,前克格勃特工笑到最后,纷纷占据重要位置。他们是:谢钦(俄副总理、“俄罗斯石油”公司负责人)、祖布科夫(俄副总理、“俄气”集团领导人)、弗拉德科夫(前总理、对外情报局局长)、伊万诺夫(副总理)等等。高峰期俄七成高层政坛人物是前克格勃特工,外界送上绰号:“强力集团”。 叛逃苏联的剑桥五人帮间谍菲尔比预言:“苏联领导层思想非常陈旧,未来的领导人会出现在克格勃里,原因是他们是苏联精英阶层中唯一受教育程度高,外语好,相对而言对外部世界了解较多的群体,而且他们又对国家权力机构的运作了如指掌。” “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是一个整体。历史表明,支撑俄国的重担将落在我们肩上。当身处险境时,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清除任何障碍,保持我们誓言的忠诚。” 强力集团人士自我期许。 历史舞台隐退25年后,大名鼎鼎的KGB重出江湖,国际情报界风云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