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解东坡志林《禁同省往来》

来源:一了文房 作者:一了文房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8
摘要:东坡汉学 宋解东坡志林15解《禁同省往来》文/宋建江 朋友们好!现在讲《东坡志林·禁同省往来》。这里的省不是现在的概念,在唐代、宋代,这个“
东坡汉学 宋解东坡志林15解《禁同省往来》文/宋建江 朋友们好!现在讲《东坡志林·禁同省往来》。这里的省不是现在的概念,在唐代、宋代,这个“省”是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其中分三个省,一个是尚书省,一个是中书省,一个是门下省。这三个省权力非常大,地位也非常高。这三个省的省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非常之高。他这一篇说的是元祐元年,也就是宋哲宗登基第一年,按现在公历是1086年,苏东坡被从地方召回到朝廷,去朝廷任职了,封他为中书舍人,这个地位非常显赫。是中书省的一个官,当然他是中书令的下属官员。宋代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这三省一直没有正职,顶多一个两个副职,宋代的宰相也就是这三个省的副职来担任,有的时候是尚书省的副职,有的时候是中书省或者门下省的副职来担任宰相,所以这个很奇特。也就是说,苏东坡这个时候仅仅次于宰相的地位。咱们先说说这三个省都是管啥的?尚书省呢,按我们现在的官僚行政体制,相当于后来的国务院,下边管各个部。当时的尚书省下边设了六个部,吏、户、礼、兵、刑、工,当然这六个部的尚书,官位也是非常之高的。这个尚书省,由于李世民当过尚书令,李世民之后,这个尚书省的正职尚书令再也没人当过。一般的皇帝封他的臣子官衔的时候,就避开了尚书令,这个地位太高了,因为李世民当过。在唐朝中期的时候,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曾经被授予尚书令,等于是一字并肩王了,跟皇帝的待遇差不多了。但是他被授予尚书令并没有实权,位极人臣,待遇、俸禄都非常高,实权由六部尚书掌握。门下省,类似于现在我们的全国人大以及负责提意见、建议这样的机构,是一个审核机构,中书省出了政令,由他们来审核;也是个监督机构,尚书省执行法令由他们来监督。中书省呢,一般中书省的人都伴随在皇帝左右,是一个决策机构。皇帝和宰相们议定的事儿,由中书省起草文件,颁发诏书。苏东坡这个时候担任的中书舍人,等于是皇帝身边的秘书长这类的人,地位非常显赫。他说这一年,1086年,我就任了中书舍人。当时的宰相害怕咱们这个中书省的好多事不保密,容易泄露,就想着要在舍人厅后边装上木栏杆,不让外边其他省主要是指尚书省、门下省来回串门,并且禁止同省(中书省内部)人的来回串,意思就是不让串岗吧。中书省除了苏东坡以外还有其他官员,当时负责中书省这个人是宰相,这个宰相具体是谁就不说了,宋哲宗登基第一年的宰相,从网上应该能搜出来。这个宰相有这个想法,苏东坡就开玩笑,对同僚们说:“我们大家做事应该简单,经常要沟通,何必要栽这些篱笆呀,栽这些刺呀。”苏东坡认为这是栽刺。同僚们听了都是笑笑,也就过了。没想到第二年真的装上了木栏杆,把每个人隔开,各办各的公。闲暇的时候,苏东坡读白乐天的文集,白乐天就是白居易。白居易也在中书省待过,中书省在唐代的时候被称为西台,西省,那么有西台、西省就有东台、东省,东省指的就是门下省了。苏东坡看到白居易的文集里边有这么一句话:“我们西省北院啊,新建起来一个小亭子,种着竹子,开着窗户,东边通着门下省(骑省),与门下省的李常侍经常饮酒作诗。”白居易也在皇帝身边当过很显赫的中书省职务,所以有这么一段记载。这个时候,苏东坡就记了一句:“原来唐朝的时候,我们中书省还专门开着窗户跟门下省通气儿,我们今天本省还不让往来,非常可叹。”这是苏东坡在日记里边发了一通牢骚。关于这个省,什么时候变成了地方行政机构呢?是从元朝开始的。因为元朝统治的疆域太大,就把好几个州设一个行省,行省的总头子相当于副宰相级别,官位非常之高。一开始元朝设的行省不是太多,有的时候设立,有的时候还撤并。到了明清两代,这个省完全固定下来,彻底就成了地方行政机构。但是在日本不这样,日本的省还是在中央,没有变成地方的行政机构,比如文部省啊,外务省啊等等,相当于我们的各个部。他这个省虽然沿用唐代的称呼,但是也变了很多,跟唐宋的省不是一个概念。宋朝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没有正职,一般以尚书省的左、右副职,来兼任中书省、门下省的副职。因为都没有正职,一般来说尚书省的左、右副职,就相当于左、右丞相,是这样一个情况。从这一篇给大家介绍了当时最高决策机构、最高行政机构是什么样子,以及苏东坡在这里边开玩笑似的发了一通牢骚。这一篇没有别的。苏东坡从地方官员到了中央看来很厉害,其实在宋代的地方官员并不一定比中央官员地位低。因为宋代实行好几种待遇,好几种官僚制度,有的没有实权但是俸禄很高,有的级别很低但是做的官并不小,他就以这个实职来给他俸禄。你比如苏东坡最小的官做了个儋州别驾,他这个官如果死套行政级别是个九品官,相当于乡长、副县长级别。但是这个职务是知州的第一副职,而知州一般都在五品或者六品,甚至有的州的太守是三四品官。那么他作为儋州别驾的待遇,应该是以知州的第一副职给他实际待遇,并不限于九品。所以宋代这个官员的级别、待遇并不一定怎么回事,有些书上就记载:“宋代所有官员都是临时的。”苏东坡前半生当一些州的太守啊,他这个实权是相当大的,所以一召到朝廷,地位是很显赫的。宋代有很多中央大员到地方当知州的,所以宋代的知州或者太守的地位是相当高的。那有些时候中央官员里边不掌实权的,有些就是虚职,但皇帝给他的俸禄很高。比如说杨家将里边的女将穆桂英,被封为浑天侯,虽然平常不打仗的时候在家待着,不掌实权,但他这个浑天侯的俸禄是相当高的。她老公公杨六郎倒是没被封侯,但他镇守三关,三个地方的兵权由他掌握,是相当有实权的,那肯定是按照实际职务给他俸禄。再者,从包拯身上我们能看出来,包拯作为开封府尹就曾经数次下去临时担任地方的知州,可见宋代的知州地位是相当高的。从这一篇就是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这个省从中央机构到地方机构是怎么演变的,以及苏东坡在他那个时代所处的实际地位是什么样子,从这一篇可见一斑。好了,谢谢大家!(8.1晚小东坡国学堂群内所讲)
责任编辑:一了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