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网站合作

旗下栏目: 网站合作 聚焦特稿 原创独家

郑州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提升至12位 实现历史性突破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6-21
摘要:国家科技部2015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显示,郑州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由16名提升至第12名,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由第10名提升至第7名,可持续发展
核心提示:国家科技部2015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显示,郑州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由16名提升至第12名,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由第10名提升至第7名,可持续发展能力由第20名提升至第7名,实现历史性突破。

郑州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提升至12位 实现历史性突破

资料图

国家科技部2015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显示,郑州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由16名提升至第12名,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由第10名提升至第7名,可持续发展能力由第20名提升至第7名,实现历史性突破。

据悉,此次对全国116家国家级高新区(2014年以来新晋级的31家国家级高新区不参评)进行综合排名评价,是从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方面进行考评。

聚集创新资源,引进创新人才,为区域创新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高新区按照“围绕创新谋划发展、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每年增幅达到25%左右;全区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加,2015年达到5.2%。

持续大力引进和集聚创新资源。围绕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对接,持续引进创新资源,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技术和创新支撑。截至目前,区内集聚了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省的43%,全市的75%),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其中国家级5家),3个产业技术研究院、7个国家级工程中心、8个部属研究院、31个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和517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均在全省的25%以上),以及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等4所知名高校。全区80%的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正依托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北斗技术创新源的优势,着力集聚一批北斗产业相关的研发机构和企业,打造“北斗云谷”国家级品牌。

下大力度引进创新人才,鼓励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紧缺人才和大学生在高新区创新创业,打造人才高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区各类科技人才5万余人,驻区院士12人,市级以上创新团队和创新杰出人才均超过120个,区内万人拥有本科(含)学历以上人数3000人,从业人员中硕士和博士占比10%,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人(占全省23%),“万人计划”专家19人(占全省21%),河南省“百人计划”17人(占全省22%),科技人才密度居全省之首。

加大对高端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千人计划”、河南省“百人计划”专家扶持资金的拨付工作。对于通过郑州市“1125”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给予资金支持。

强化载体建设,健全孵化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围绕科技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需求,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化手段两种模式,坚持“综合性孵化器+专业园区”模式,构建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的产业孵化体系。目前,全区孵化面积达600万平方米,全国高新区领先。近年来,先后培育了汉威、新开普、思维自动化等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全国市场份额领先的科技型企业。目前,区内科技型企业超过2000家,经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6家(占全省的22%);累计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200余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200余项。

着力打造综合性孵化器。建设创业中心、河南省大学科技园、高新企业加速器、新三板产业园等一批综合性孵化器,助力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4个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综合孵化器。

着力打造专业园区。引进和建设电子电器产业园、中部软件园、中原广告园、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北斗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正加快建设,全面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着力加快新兴孵化载体建设。在新兴孵化载体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建立机械研究所产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信息工程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加快建设;引进UFO、金源、上海初创未来、中航联创等20家众创空间,累计入孵项目180余项,孵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其中,2家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被批准为省级众创空间。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最优发展环境

出台《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对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科技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实施科技金融创新,管委会财政投资50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鼓励区内创投机构、高校院所、领军企业等参与,设立5亿元的“自主创新投资基金”,基金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和运作。

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一址多照”集中注册场地,推行“三证合一”,为新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零租金、无场地”注册服务,并代办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行政审批事项;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建立“瞪羚”企业动态培育库,利用3-5年的时间培育200家瞪羚企业,支持其做大做强。

设立专项资金,对重点企业发展、创新载体建设、技术服务机构、创业服务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支持。

责任编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