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行政法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文艺片和商业片其实都不简单

来源: 检察日报 作者:苏明龙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28
摘要:从我个人认知角度,今年公映的电影《闯入者》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都值得重新商榷一下。虽然导演本人力争以文艺片导演定性自身,从而获得文艺影迷的情感认同,进而取得票房上的收益,但是,《闯入者》中表现出来的浮躁和吞吞吐吐的状态,实际上都已经与文

  从我个人认知角度,今年公映的电影《闯入者》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都值得重新商榷一下。虽然导演本人力争以文艺片导演定性自身,从而获得文艺影迷的情感认同,进而取得票房上的收益,但是,《闯入者》中表现出来的浮躁和吞吞吐吐的状态,实际上都已经与文艺电影背道而驰。

  先说本片的叙事风格问题。电影《闯入者》以一个刚刚丧偶的老太太独自居住屡次遭遇莫名骚扰电话切入。这是一种较为通俗的故事架设方法,在电影剧本的商业创作中,已经司空见惯。有骚扰电话,必然有幕后的骚扰者,找出骚扰者,自然成为电影情节往前发展的推动力。这一商业电影的故事叙述方式,终极答案,一定是谜底揭晓,矛盾冲突升级后化解。显然,本片将这样一个故事模板轻松拿来,为自己所谓的文艺片所用。

  文艺片与商业片的很大不同便在于,商业片为了看点的丰富与剧情的张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剥削”剧情的真实性问题,而艺术片则不能进行这种“盘剥”,必须保障艺术的真实,缺少了这种真实,其讨论的艺术范畴就失掉了现实基础。反观电影《闯入者》,男一号给老太太打骚扰电话、到老太太大儿子家门口扔垃圾等,都是极其不具备现实性的。

  现实中,一个一门心思想复仇的人,不会用这种小儿科的手段来开始自己的复仇行动。显然,《闯入者》的剧本是创作者自己闷头苦思出来的,缺少现实热度。乃至于后来要杀人的男一号与老太太独处一室,导演还教条化地安排出“杀人者”的自我救赎,显然是一厢情愿。这些手法,都是商业片为了剧情需要而惯用的伎俩。如果还认为《闯入者》是文艺片的话,那这些伎俩的屡次出现,实在缺少了创作者的基本真诚。

  再说影片混乱的情感线路问题。该片主题到底是什么?笔者帮电影《闯入者》梳理出了表达出来的主题:第一,中国人的养老问题;第二,人的救赎问题,包括男一号的自我救赎和老太太的自我救赎;第三,三线老工人的精神诉求问题。

  在这至少三个主题的应接不暇之下,影片实际上将其突兀添加在剧情之中,从未有过一个从始至终的主线主题。影片开始的三四十分钟,都是讲述老太太与大儿子、大儿媳、自己母亲和二儿子的感情戏份,有冲突,当然也有亲情。我们分明看到的是,《闯入者》要讲一个老年人的孤寡等问题啊!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闯入者》中流于表述,并未有任何深刻而有力度的见解。

  然而,剧情一转,老太太与男一号碰面之后,便成了各自自我救赎的戏份。男一号放下屠刀,老太太也自我忏悔,皆大欢喜。然而这种救赎,来得太轻巧了,没有现实主义的硬度。而且,救赎类型的影片不胜枚举,并不具备中国独特的现实性。

  基于这个问题,影片将剧情拉入第三个主题:三线工人的精神诉求。影片最后的三线诉求部分,不过是为前三分之二的浮夸剧情埋单,为《闯入者》手捏制造中国热度与现实基调罢了。但这最后的三分之一,又是浅尝辄止的———没有能力真正发现与呈现三线工人的精神诉求问题。

  一部及格的电影,至少应该知道自己的情感主线不能乱,不能又想说这个,又想那个。《闯入者》最有价值的主题是第三个,而前两个不过是为拼凑剧情服务。文艺片一旦沦为没话找话的程度,就注定不是什么好片了。

  三线工人的精神诉求到底是什么?老太太与自己当年在三线工厂劳动时候的老工人们座谈,是整部电影最“有话想说”的地方。可是,这却成为《闯入者》最大的败笔。老工人说,你离中央近,应该向中央反映,我们的处境,我们活了这么一大把岁数,也没什么可争的了,但至少中央要给我们一个说法,我们要公平……

  三线工人只是要个说法,要个公平?不知道三线历史和三线工厂当下情况的,让这个突兀桥段,一定会搞得满头雾水。原来,以男一号家庭为代表的三线工人,所仇恨的,不过是有人回到了大城市比如北京等,享受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远超过他们的福利。他们所要的公平,也不过是可能重回大城市的梦想。更具体一点说,不过是回到特权阶层,这种特权,更多的当然是指地域特权———地域资源分配不均上的大城市特权,尤其以北京等地最为显著。

  中国城乡分化,北京等大城市存在地域特权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难道不是如何化解特权、如何建树资源的合理分配,而成了削尖了脑袋到特权阶层中去?这种想法,还有什么可以值得同情的呢?

  三线工人问题,应该被重视,但《闯入者》“提携”出来的问题,本身便是不敢直面问题,是扭曲的世界观。这俨然是对三线工人的歪曲和诋毁了。

  为了能够较为充分地完成此文,笔者特意花了几天时间让三线城市的朋友帮忙去采访三线老工人真实的精神诉求是什么。整理出来的问题,并非大家想回到北京等地域特权城市,而是国企改制后,集体资产被贱卖,工人在偏远山区失业、缺少甚至没有再就业机会,老工人的养老问题堪忧等等。这些,都被影片一句“我们只是想让中央给我们一个说法就好了”抹杀掉了。

  用商业片的创造手法,伪装出文艺片的气色来,很容易伤害到真正的现实主义才能呈现的社会症结问题。那些在北京CBD中心区悠哉游哉地喝着咖啡就把电影拍了的,说自己是文艺片,我想给他一大哄!

责任编辑:苏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