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行政法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廉 政治清明之根本

来源: 检察日报 作者:苏明龙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1-08
摘要:2015年12月21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与人民网等举办的“汉语盘点2015”年度字词揭晓,“廉”当选年度国内字。有评论指出,“廉”字当选,反映出公众对净化社会环境、建设清廉政治的持续期待。 “廉”字来源 “廉”是一个形声字,在

  2015年12月21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与人民网等举办的“汉语盘点2015”年度字词揭晓,“廉”当选年度国内字。有评论指出,“廉”字当选,反映出公众对净化社会环境、建设清廉政治的持续期待。

  “廉”字来源

  “廉”是一个形声字,在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廉,仄也。从广(yǎ″),兼声。”“广”是背靠山崖、上有高耸屋顶的房子。一手持二禾为“兼”。后来凡合二为一都以“兼”称之,如一身任二职为兼职。在古代,房屋的建筑格局通常是中前部为堂,后为室,堂、室有墙相隔,堂的南面无墙而敞开,有左右两根明柱叫楹,堂前的边角由立面、平面这两个面相交而形成,故从兼。清代知名学者段玉裁也在《说文解字注》认为:“堂之边曰廉”“……堂边有隅有棱,故曰廉。”棱角的特点是方,直,故廉有直义。由此看来,“廉”,事实上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为人的正直端方,二是为官的清廉不取。从建筑到人这样的引申变化,其实正暗含着古人对“廉”的最初、最直观的看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重要精神支撑。

  “廉”为政本

  据历史资料记载,“廉”最初指官员必须具有的品德之一。舜时代提出从政者要有九种品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简而廉”,意思是“性简大而有廉隅”,即性格豁达又行为端方。到西周时,“廉”作为官员一种必备的品质纳入考察考核。“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廉”在此当为坚持原则的意思。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主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把廉与礼、义和耻并列,作为国家的四大支柱之一。同是齐国的政治家晏子认为“廉者,政之本也。”把“廉”当作为政的根本、政治的根本,从而形成了“廉政”一词。史载,齐景公有一次问晏子说:“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意思是:要想做到政治廉洁而长久运行,他的行为应该和什么相似?晏子回答:“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也,是以长久也。”大意为:廉政要像水一样的清。清清的水很美,如果它浑浊了,它不会有好的前程,就会把它经过的地方都污染;如果它是清清的,那么在它所经过的地方,水会把一切污浊的东西都清除了。据查,这是我国历史上有人对“廉政”一词最早的理解。

  “廉”以任人

  “廉”也是古代选官任人的标准之一。唐朝儒家学者贾公彦注释“廉”字时说:“廉者,洁不滥浊也。”晏婴曾提出:“故圣人伏匿隐处,不干长上,洁身守道,不与世陷乎邪,是以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大意是:高尚的人隐居,不去干谒君上,洁身以守道,不与世人一同陷于邪恶,所以地位卑微却不失道义,生活困苦不失廉洁。晏婴又说“不苟合以隐衷,可谓不失志;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意为:不苟合来隐蔽忠诚,可称为不失忠;不贪求私利而妨碍廉洁,可称为不失行。把“行廉而不为苟得”作为一种高尚品德的内涵而固化。古书《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中提出的“六征”观人法:观诚、考志、视中、观色、观隐、揆德。重点要“其壮观其洁廉务行而胜其私也”,意思是对正值壮年之人要观察是否克服私欲廉洁办事;要“省其交友,观其任廉”,即通过观察交往的朋友来看他是否清正廉洁。诸葛亮提出鉴别人才的七种方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患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把“观其廉”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

  “廉”以修身

  古代先贤们历来注重“士”的修养和志向,认为“修、齐、治、平”中,“修身”是基本素质,“齐家”是能力体现,“治国”是价值追求,“平天下”是宏伟目标。在修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着重把“廉”作为重要元素提出并加以坚持。比如,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评价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就是在说屈原虽在浊世出仕,却“出淤泥而不染”,志向高洁、行为清正,这种志意,可与日月争辉。明朝郭允礼撰写《官箴》,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由此,“三十六字官箴”成为对“廉”字最为经典阐释,丰富和发展了中华“廉”文化。

责任编辑:苏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