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社会经纬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婚恋网站实名审查有限难避婚骗 勿太过信任实名制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法制日报 第一天聊个人、第二天谈家庭……第五天开始被称作“老婆”,到了第八天按要求汇钱送“贺礼”后,却与对方失去联系。在一家知名婚恋网站上,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的杨女士结识了实名认证的田先生,不料这名自称早年丧偶、事业有成的“另一半”竟是三个
法制日报


    第一天聊个人、第二天谈家庭……第五天开始被称作“老婆”,到了第八天按要求汇钱送“贺礼”后,却与对方失去联系。在一家知名婚恋网站上,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的杨女士结识了实名认证的田先生,不料这名自称早年丧偶、事业有成的“另一半”竟是三个年轻人的“杰作”。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伙人用一本“8天恋爱秘笈”,骗走了杨女士3万余元。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落网,此案将于近日移交检察机关。

  离异母亲注册婚恋网择偶

  今年4月,杨女士的女儿在国内一家知名婚恋网站上帮母亲注册了一个账户,留下了相关信息和手机号码,打算通过网站给离异多年的母亲寻找“另一半”。没过多久,一个名叫“田文生”的男子打来电话,表示要和杨女士处朋友。

  “田文生”自称在深圳打拼,小有成就,渴望寻求美满婚姻。通过电话交流,杨女士对谈吐幽默的田先生心生好感,很快与他确立了恋爱关系。

  5月上旬,杨女士得知男友酒店开张,打算送份贺礼。“田文生”推辞一番后,勉强答应收一对花篮,并给杨女士一个当地花店的电话号码。5月11日,杨女士与花店老板联系,但没想到一个花篮要价1880元。在男友的催促下,杨女士订了两个,随后又被店方电话告知还要花钱写花牌和匾额。于是,杨某又陆续把钱打到对方指定账号,共计3.6万元。

  钱汇过去了,“田文生”的手机却打不通了,花店老板也联系不上,杨女士这才惊觉自己可能是碰到了骗子。

  冒用实名信息网络“猎婚”

  5月14日下午,阜南县公安局接到杨女士报警,遂成立专案组。经过深入调查,民警发现犯罪嫌疑人的全部活动轨迹都在广东梅州,且系团伙作案。在细致侦查下,民警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丘某和钟氏兄弟。

  7月4日,专案组民警将3人抓获。随后,专案组继续深挖,又陆续带破4起网络婚恋诈骗案,受害人分布湖北、重庆、河南、甘肃等地,已查明涉案金额15万余元。安徽省公安厅将此案列为重点挂牌督办案件。截至9月3日,专案组已成功追回赃款10万元。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3名犯罪嫌疑人设计的婚恋骗局主要是针对离异丧偶的中年妇女。他们事先准备了“恋爱秘笈”,上面记载着8天恋爱“攻略”。一旦在婚恋网站上寻找到目标,他们只要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按“脚本”照读就可以了。

  “为了博取受害人信任,他们还用手机软件改变声音,一人分饰女儿、父亲等多种角色。”民警说,这样一来,3名犯罪嫌疑人平时可以各自找对象联系,需要配合时再互相帮忙。

  不能保证身份信息是否相符

  除了对方骗术高超,自身疏忽大意外,太过信任婚恋实名制也是杨女士受骗的原因之一。

  借助网络平台交友已成为时下单身男女扩大交际圈的新潮方式。杨女士登录的知名婚恋网站是一个以婚恋交友为主的大型网站,引入公安部身份认证系统,需要验证会员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以提供安全的交友环境。

  “实名认证是通过公安系统和相关认证部门完成,可以让会员之间核实对方身份证上的照片、年龄、居住地等信息,但也可能出现有人利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的现象,目的是否单纯也没法保证。”这家婚恋网站的客户专员告诉记者,所以网站会提醒会员多查看实名信息,在交往过程中保持谨慎理性,不要贸然与对方发生钱财上的往来。

  链接    

  付某打着高级管理人才的幌子,通过交友征婚网站寻找“作案目标”,前后至少有6名受害人被骗取钱财。近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依法对付某予以批准逮捕。

  33岁的付某2009年起就没有正式工作,通过假身份在珍爱网、百合网、世纪佳缘等征婚网站注册,并发布征婚消息,再以各种借口骗取钱财。付某先后租住京基100等高级公寓,谎称自己是银行高管、地产公司运营总监、地产集团资金副总等,使很多女性都抵不住诱惑。据警方调查,迄今至少有6名女性朋友被付某欺骗,骗取金额共7万多元。

  □说“法” 网站若未尽审查责任需担责

  对于实名制后的婚恋诈骗,安徽省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国平认为,由于审查技术手段有限,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在网上编造虚假信息,把婚恋网站当成作案工具。如若实名认证的婚恋网站没有尽到应尽的审查责任,且没有在网站公示可能出现的风险,给服务接受者造成损害的话,应承担一定责任。反之,则不能过多苛责网站。但若是网站采取营销手段扩大了实名认证的影响力,超出了付费会员,也就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让消费者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诱使一些不良后果的发生,网站也应承担一部分责任。

  范国平建议,要想避免类似上当受骗的现象发生,需要多方合力“下药”:单身男女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能轻信网络信息;网站运营商、服务提供者要严于自身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核查方式,增强认证可信度;公安网监、工商等部门应强化技术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利用网络作案的不法分子,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  李光明制图/李晓军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