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法律图书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新闻发布会 本网从最高人民法院网站了解到,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草原资源,依法惩治破坏草原资源犯罪活动,2012年10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8次会议讨论
法律图书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新闻发布会


  本网从最高人民法院网站了解到,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草原资源,依法惩治破坏草原资源犯罪活动,2012年10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8次会议讨论通过了《解释》。今天(2012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  于厚森对《解释》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作简要的介绍和说明。
  一、《解释》出台的背景
  草原与耕地、森林一样,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据统计,我国共有草原约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7%,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我国对草原资源、草原生态的保护十分重视。一是党和国家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是制定了草原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其中包括草原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为依法惩治非法占用草原的犯罪行为,切实保护草原资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1年8月3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将1997年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的犯罪对象从“耕地”扩大为“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同日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规定,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中“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以及有关行政法规中关于土地管理的规定。明确了非法占用草原行为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的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召开了全国牧区工作会议。草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受到空前关注,草原的战略地位得到显著提升,“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草原工作方针也更加明确,标志着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
  但是,由于受利益驱动以及对非法开垦草原追究刑事责任没有明确的定罪量刑标准等原因,破坏草原资源现象相当突出,草原生态逐年恶化。其中,垦草种粮的案件居草原违法案件的前列。2009年,仅内蒙古开垦草原种粮的案件就有947起。与此同时,由于草原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钢铁、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等矿藏,在工业需求与丰厚利益的驱动下,未经依法批准征占用草原进行各类工商业开发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实践中,由于我国刑法相关条文缺乏明确具体的定罪量刑标准,司法操作性较差,各地在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对非法占用草原能否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问题时常产生争议,影响了对犯罪的惩治以及对草原资源的有效保护。根据农业部关于商请制定《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建议,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5月启动了《解释》的制定工作。随后,赴内蒙古等地就破坏草原资源问题进行充分调研并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分别召开了十多次座谈会进行专门研讨。经多次修改《解释》稿,并征求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农业部以及各高级人民法院等多方意见和专家学者意见,最后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二、《解释》的主要内容
  《解释》共七个条文,主要规定了非法占用草原行为的定性问题;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的“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认定标准;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行为的定罪量刑标准;阻碍草原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煽动群众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的处理;单位非法占用草原的定罪量刑标准等问题。
  (一)非法占用草原行为的定性
  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非法占用草原的行为能否追究刑事责任的认识模糊问题,《解释》第一条明确规定违反草原法等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草原大量毁坏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定罪处罚。
  (二)非法占用草原行为的定罪量刑标准
  《解释》第二条主要规定了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的“数量较大”和“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情形。非法占用草原“数量较大”的标准一般为“二十亩以上”;曾因非法占用草原受过行政处罚,在三年内又非法占用草原的,则为“十亩以上”。
  关于造成草原“大量毁坏”的认定标准,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非法占用草原,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不仅以“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为条件,还需造成草原大量“毁坏”。对草原“毁坏”的认定标准,《解释》区分了两种不同情形:
  第一、对于非法开垦草原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木,或者在非法占用的草原上建窑、建房、修路、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剥取草皮的,采取“改变用途即毁坏”的认定标准,即只要在非法占用的草原上实施以上行为的,即应认定已对草原造成毁坏。这是因为,草原与耕地、林地不同,草原生态十分脆弱,一旦改变其用途,用于种粮、采矿等非草原建设,即会造成草原严重毁坏。以非法开垦草原为例,草原被开垦后,即便在降水条件好的地区,植被恢复也需要十年以上时间,且要花费上百倍于开垦草原的成本。考虑到草原的特殊性,结合司法实践,采取“改变用途即毁坏”的原则,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即意味着已对草原造成毁坏。
  第二,对于在非法占用的草原上堆放或者排放废弃物,或者违反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的,分别以“造成草原的原有植被严重毁坏或者严重污染”或者“造成草原沙化或者水土严重流失”作为造成草原“毁坏”的认定标准。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批准征用、征收、占用草原行为的定罪量刑标准
  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以及有关行政法规中关于土地管理的规定,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耕地、林地、草原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情节严重的行为。《解释》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草原法的规定,无权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而批准,超越批准权限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不按照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的用途批准占用草原,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草原的行为,规定了下列情形为“情节严重”:(一)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四十亩以上的;(二)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造成二十亩以上草原被毁坏的;(三)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万元以上,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一)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八十亩以上的;(二)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造成四十亩以上草原被毁坏的;(三)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草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六十万元以上,或者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四)明确抗拒草原执法的定性问题
  针对草原面积大,草原执法人员人数少,执法装备差,履行职责时经常遇到暴力抗拒执法,甚至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和危害的情况,《解释》明确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草原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追究刑事责任。煽动群众暴力抗拒草原法律、行政法规实施,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八条的规定,以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追究刑事责任。该规定将为有效惩治和预防各种暴力妨碍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强化教育、威慑、警示效果,起到一定的作用。
  此外,对于单位犯罪的处罚问题,《解释》还规定,单位实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的行为,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解释规定的定罪量刑标准定罪处罚。
  依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这个司法解释,为依法打击各种破坏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武器。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