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法学研究如何服务于智库建设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7-09
摘要: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共同的制度选择,其实质是以“良善”的规则来有效约束公权力,从而保障、促进公民的权利与自由。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共同的制度选择,其实质是以“良善”的规则来有效约束公权力,从而保障、促进公民的权利与自由。法治是对少数人之治(无论一人之治还是贵族之治)的否定,是对专制的否定,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多数人之治。只有透过世界来看中国,将法治与法学研究纳入全球视野,才能克服国家、地域与民族的狭隘与偏见,才能有效参与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规则的构建,才能提出中国的见解,发出中国的声音,作出中国的贡献。

  中国问题意识

  当前,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如何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如何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都迫切需要法学研究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的法学研究必须直面这些中国问题,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政策、制度、措施与方案。

  科学研究方法

  当前的法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分兵割据、各自为阵的局限。简单地说,就是法学研究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分离,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脱离,理论法学与部门法学脱节,程序法学与实体法学隔膜。这样的研究方式使各研究者陷入狭小的领地“深耕细作”,优势在于促进学科研究的精细化、专门化,弊端在于“各说各话”,缺乏对话与沟通。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难题,不是法学学科中的某一学科所能解决的,甚至也不是单一的法学学科就能解决的,而是迫切需要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因此,应该克服与消除学科壁垒,培育新兴学科、发展交叉学科,鼓励法学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进行横向联合研究。

  大力培养法治智库人才

  目前,我国法治智库人才主要集中在党委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智库中,以党委政府、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人才为主力军。但这些承担法学智库职能的研究者均需要承担各自的研究任务,有的偏重教学,有的偏重科研,有的侧重专门性研究。而且在其各自的单位有不同的考核、评价与晋升标准,如在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中,大都以学术论文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忽视智库成果的作用。这些因素无疑不利于智库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应该提升对法治智库重要地位的认识,从制度上鼓励研究人员参与智库工作,培养更多的优秀法治智库人才。同时,要建立制度化的渠道来增进党委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智库人才的沟通交流,加强协同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智库建设。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司法规则制定权的基本理论与制度构建研究”(13CFX050)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国平

上一篇:法学才俊是如何变身特工的?

下一篇:没有了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