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司法制度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精准诈骗提示精准打击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二版 作者:范子军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8-29
摘要:精准诈骗提示精准打击
  一旦查实涉嫌泄密或者贩卖个人信息情节,毫不留情地给予严厉制裁,唯有如此,才能保护公民隐私权、维护网络安全。

  山东临沂18岁女孩徐玉玉按照171开头的电话指示,把业已准备好的9900元学费汇给对方,之后,方知受骗。到派出所报案后,在回家路上突然昏厥,继而身亡。

  一个花季少女的死强烈地刺痛着社会神经,也再度将电信网络诈骗这个社会毒瘤血淋淋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人们在愤怒谴责诈骗分子不法行径的同时,一致发出了何时才能遏制网络诈骗犯罪乱象的沉痛呐喊,是谁泄漏了女生身份和录取信息的厉声质问更不绝于耳。在徐玉玉被精准诈骗事件中,出现了考生和家长的电话信息,甚至家庭信息的泄露问题,“一定是在教育系统,这是这类信息的源头。”

  诈骗分子固然可恨可恶,有必要加大查处、打击力度;170/171号段诈骗电话呈集中、高发态势,呼唤相关部门完善监管措施、实施重点防范。面对精准诈骗必须实施精准打击,如果不以更严密的管制和更严厉的惩戒,打击那些因管理不善而泄漏公民信息和为牟取不法利益而出卖公民私人信息者,就无以阻断诈骗分子实施犯罪的路径,类似的诈骗案件还会发生。

  买好机票之后接到诈骗分子的改签电话,医院待产后便接到商家推销服务的电话,接到高校录取交费通知后便接到诈骗分子领取助学金的电话……即使诈骗分子再聪明、诈骗技术再先进,倘若不是有“内鬼”充当帮凶,如何能够如此及时、准确地掌握全部关联信息一骗一个准?然而,现实中每每发生此类诈骗案件,涉事单位往往以“不清楚”“黑客侵入”搪塞而将自己置身事外,更鲜有涉嫌泄漏或出卖信息单位或个人受到深查严究。

  公民个人信息网上买卖灰色交易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信息源出口或是多方面的,但相关单位、部门管理上存在疏忽、漏洞、失范显然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关键因素,必须通过规制完善和加强监管执法尽快破解这一矛盾。既要明确涉嫌泄漏信息单位的连带赔偿责任,促使其重视和加强信息管理,又要对每一起诈骗案追查源头,一旦查实涉嫌泄密或者贩卖个人信息情节,毫不留情地按照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给予严厉制裁。唯有如此,才能保护公民隐私权,维护网络安全。

责任编辑:范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