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理学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坚持严格司法保证司法公正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刘博晓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7-27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严格司法”政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中央适时提出严格司法政策,契合国家宏观战略需要,符合司法规律要求。这一新的司法政策,蕴含着新时期司法工作的理念、原则和要求,对深化司法改革、完善司法制度、保证公正司法具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严格司法”政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中央适时提出严格司法政策,契合国家宏观战略需要,符合司法规律要求。这一新的司法政策,蕴含着新时期司法工作的理念、原则和要求,对深化司法改革、完善司法制度、保证公正司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严格司法政策提出的时代背景

  特定时期的司法政策,取决于该时期国家的治理方略以及对司法状况的认识和判断。准确理解司法政策,必须把握其时代背景。严格司法政策的提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国理政框架一脉相承,体现出国家对司法性质和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意味着司法在国家治理领域的重要性逐步提升,也反映出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的高度关切。

  对司法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更加科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法制建设逐步发展完善,对司法性质和规律的认识逐步趋于科学化、理性化。经过一段时期的法制实践,中央逐步认识到,司法职能与行政职能相比存在一定特殊性,司法在国家治理领域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指出:“司法活动具有特殊的性质和规律,司法权是对案件事实和法律的判断权和裁决权。”同时强调:“政法机关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该论述对司法权的界定符合现代法治共识,反映出中央层面对司法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更加科学化;在政策层面区分执法和司法,既表明两者存在差异,又能突出政策针对性。需要指出的是,为回应社会对司法公正的关切,亦为避免与严格执法重复,该论述采用了公正司法的表述,但其中无疑包含了严格司法的要求。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总目标,其中第四部分“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对司法领域改革作出专门部署,并明确提出“推进严格司法”。中央适时提出严格司法政策,并高屋建瓴地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关键举措,体现出对司法性质和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司法在依法治国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更加关键。经过几十年法制积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已形成。司法承载着落实宪法法律、检验立法执法成效、促进全民守法等重要功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毋庸讳言,司法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作用越关键,对司法越要高标准、严要求。这意味着,中央提出严格司法政策不是偶然为之,而是落实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民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持续高涨,对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司法格外关注。现代网络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进一步提高了司法的社会曝光率,司法个案极易演变为公共事件。社会对司法的关注点,通常不在案件本身,而在于司法的公正性及其公信力。社会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度越高,对司法不公甚至司法瑕疵的容忍度越低。中央直面执法司法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对司法公正的关切,适时提出严格司法政策,有助于推动改革完善司法制度,保证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严格司法政策的重大意义

  所谓严格司法,简言之,就是以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为宗旨,在司法过程中按照司法规律的要求,将宪法和法律规定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推进严格司法,是中央在科学认识司法性质和规律基础上,立足司法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关键角色,回应社会对司法公正的关切,对新时期司法工作提出的政策性要求。“严”字当头的严格司法政策,是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政策和策略,体现出中央厉行法治的信心和决心。

  严格司法是树立宪法法律权威的根本途径。践行法治,关键是使纸面上的法律转变为实践中的法律。脱离具体情况、具体案件空谈宪法法律权威,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司法机关作为具体案件的裁判者,对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负有不容忽视也无可替代的职责。只有推进严格司法,不折不扣地执行宪法法律,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行为,才能有效树立和切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严格司法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司法机关对案件的事实和法律争议所作的判断和裁决,应当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这是公正司法的根本保障。不严格执行法定的规则和程序,放松甚至随意降低法律标准,司法公正将成为空中楼阁。从现在已发现的冤假错案看,多少都存在突破制度规定,或者公然违背法定程序的地方。这方面已有很多深刻教训,不能让司法悲剧反复重演。只有推进严格司法,坚决守住法律底线,特别是促使办案机关树立规则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才能切实防范冤假错案,确保办案质量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严格司法是改善法治环境的关键举措。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一种宝贵的软实力。无论是案件当事人还是普通公众,如果在参与或者旁观司法过程中体会不到司法的公正性,势必难以形成对法律和司法的信任。只有推进严格司法,严格执行宪法法律,特别是践行审判公开、程序公正原则的要求,使公众切身体验到司法的公正性,感受到看得见的正义,才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高司法公信力。

  严格司法是完善法律制度的内在动力。严格司法的政策导向,能够为改革完善法律制度起到引领和助推作用。司法既是法律实施的主要途径,也是检验法律制度成效的重要机制。通过推进严格司法,立足司法实际深入剖析现有司法制度的症结,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创新司法体制机制,推动从根本上改革完善法律制度,有助于有效解决困扰公正司法的深层次问题。

  三、严格司法政策的理论解析

  严格司法是中央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司法政策,包含着深刻的理论内涵。

  严格司法的标准。从司法实践角度看,严格司法的底线标准是切实防范冤假错案。实践证明,严格执行法律和程序,是防范冤假错案的根本保障;突破法律规定或者违背法定程序,将显著增加冤假错案的发生风险。从司法制度角度看,严格司法的标准高于防范冤假错案的底线,必须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立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定位,严格司法的制度标准是宪法法律得到切实贯彻落实,纸面上的法律真正成为实践中的法律。这也是防范冤假错案这一底线标准的制度保障。关于该标准,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程序公正等法治原则有配套法律制度作为支撑,解决法治原则在司法适用层面的有法可依问题。二是现有法律制度和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三是对违反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的情形要给予严厉的制裁,对权利遭到侵犯的情形要给予必要的救济,有效维护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的权威性和拘束力。

责任编辑:刘博晓

上一篇:兼听则明 同等尊重

下一篇:没有了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