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法律应重视防范志愿服务风险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法律应重视防范志愿服务风险 2008-9-11 8:26:57 法律应重视防范志愿服务风险 □立法建议 莫菲 与奥运会一样,残奥会也将有上百万名志愿者提供各类志愿服务。我们在给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送去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不应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志愿服务过程中常有各种

 




法律重视防范志愿服务风险

  2008-9-11 8:26:57


法律重视防范志愿服务风险
 

□立法建议

莫菲


  与奥运会一样,残奥会也将有上百万名志愿者提供各类志愿服务。我们在给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送去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不应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志愿服务过程中常有各种风险,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亟需有效的法律保障。正如近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座谈会上的讲话(9月9日《人民日报》)所提到的那样“志愿服务是公益服务,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保障体系”。
  志愿服务中的风险,包括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自身可能遭受的损失,以及可能给他人(包括接受服务的对象和第三人)造成的损失。损害可能是人身方面的,也可能是财产方面的损失,还可能来自社会安全事件,如纵火、爆炸、投放危险物品等犯罪与恐怖活动。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涉及的志愿者众多(170万,打破历届奥运会志愿者人数的纪录),服务周期较长(奥运会历时17天,加上前期准备和后期维护,将近一个月时间),服务强度大、影响面广,因而有出现各类风险的可能。例如,交通安全风险以及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中的意外磕碰、摔伤和突发疾病等风险,都是志愿者所必须面对的。
  防范志愿者可能遭遇的各类风险,不仅是“平安奥运”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奥运志愿者以及今后各类大型赛会志愿者自身权利的诉求。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上明确指出了赛会志愿者的7项权利,其中第3项和第4项分别是“获得必要的工作保障的权利”和“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权利”。人身权和人格权是志愿者的基本权利,是志愿者完成志愿工作的保证,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使用单位(如奥组委)有义务采取措施保护志愿者的正当权益免受各种风险的威胁。北京奥运会作为一个健全和完善我国志愿服务立法的良好契机,有必要进一步关注志愿者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如何在今后的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中更有效地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利?对此,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高度关注和研究解决:
  首先,要尽快完善立法,强化志愿服务风险防范法律保障。尽管我国已有20个左右的省、市出台了志愿服务地方立法,但多是针对青年志愿者,且志愿服务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备,难以充分发挥出风险防范作用;特别是目前尚无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志愿服务的法律主体、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不明确,防范措施缺少法律强制性。故须加快中央层次的立法步伐,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和地方立法经验,尽快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精神的志愿服务法律或行政法规。健全志愿服务法律规范体系之后,可以更有效地保障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其次,要加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志愿者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增强防范志愿服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志愿者组织要能够识别风险、预测风险、转移风险,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防范风险。志愿者组织还要做好风险防范预案,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志愿服务的每个环节、每个领域可能发生的一般风险和特殊风险做出评估,由专人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在立足防范的基础上,如发生了事故,也能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防止损失扩大和延续。例如,针对偏远场馆就可事先对奥运志愿者的交通安全问题加以研究评估,采取适当方法来防范志愿者的交通风险。
  最后,要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调整有关政策并有效实施。完善志愿服务法律规范体系之后,还需要良善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来付诸实践。特别是我国现阶段志愿服务仍处于发育阶段,志愿服务的工作目标还需要依靠志愿者组织、志愿者使用单位加强制度建设,依靠及时恰当的政策调整,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例如,志愿者组织应建立对整个组织和每个项目的风险评估计划,应进行项目检验和总结,明确该组织可以接受的消极风险程度,等等。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令人欢欣鼓舞,但奥运会期间显露出的志愿服务风险问题也警示我们,必须尽快加强有关立法,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更有效防范和化解志愿服务风险,保证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法治动态检索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