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社会经纬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上海有望试点建立中国内地首个自由贸易园区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月27日电(记者许晓青 何欣荣 姚玉洁)上海市代市长杨雄27日在此间说,上海按照国家部署,将试点建立自由贸易园区。 他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披露了上述信息。“建立自由贸易园区”被列为2013年上海市政府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月27日电(记者许晓青 何欣荣 姚玉洁)上海市代市长杨雄27日在此间说,上海按照国家部署,将试点建立自由贸易园区。

    他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披露了上述信息。“建立自由贸易园区”被列为2013年上海市政府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据了解,目前上海已正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在上海综合保税区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申请。如获批,这将成为中国内地首个自由贸易园区。

    根据《京都公约》,自由贸易园区是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20多年前,中国内地第一个保税区在上海外高桥成立。当时,它的英文译名就叫“Free Trade Zone”(自由贸易园区),而不是“Bonded Area”(保税区)。时至今日,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在内,中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已有约110个,对促进中国外贸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不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实行的仍是“境内关内”政策,而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园区则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即放开一线(国境线),管住二线(与非自由贸易园区的连接线),在区内免除海关通常监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相关领域进行改革的呼声渐增。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尚未完全复苏,中国也面临着外需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一系列挑战。WTO事务专家、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中国境内试点自由贸易园区,实施真正的‘境内关外’政策,或将大大促进中国与周边经济体的贸易往来,对世界贸易总量也能产生正面刺激作用。”

    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范围内贸易总量下滑。去年中国外贸同比增长6.2%,未达到预期的10%目标。

    周汉民说,中国“入世”12年来,外贸领域的传统优势也不再明显,中国若要积极参与新一轮的国际分工,实现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接轨,在建立自由贸易园区等方面亟待有所突破。

    事实上,包括上海在内,中国内地的天津、舟山群岛、前海、横琴等地也有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园区的愿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泊溪认为,长远来看,建设自由贸易园区是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今年上海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园区正当其时。”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万曾炜说。据分析,如果上海能够建立自由贸易园区,将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并且,随着园区内贸易逐步自由化,相关的金融配套服务也要跟进。这将推动跨境金融业务、国际贸易结算的开展,进而深化中国的金融改革。

    目前,外高桥保税区与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一起,组成了上海综合保税区,“港区联动”效益明显。2012年,上海综合保税区的贸易额预估在1000亿美元之上,高居中国内地第一。

    而在对外开放方面,上海综合保税区也一直走在前列。近年来,上海综合保税区陆续开展了保税仓单质押融资、期货保税交割和保税船舶登记等多种创新业务,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园区升级,可谓水到渠成。

    万曾炜还透露,从园区的设立到完善各项功能,可能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周汉民则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上海在自由贸易园区立法及相关规则设置上先行先试,实现“零的突破”。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