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北大青年微信”开天窗“涉及的3篇文章都说了啥?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7-02
摘要:原标题:北大青年微信开天窗风波涉及的三篇文章都说了啥?微信公众号北大青年的今天无稿可发风波中涉及的两篇文章,已经在48小时内发出

原标题:北大青年微信开天窗“风波涉及的三篇文章说了啥?

微信公众号“北大青年”的“今天无稿可发”风波中涉及的两篇文章,已经在48小时内发出。但这两篇文章和《今天无稿可发》一文引起的讨论尚未平息,这三篇文章的内容如下。

一、【《今天无稿可发》全文,发于4月27日23点42分,目前已被删除】

今天我们有两篇文章不能发。

回答这个问题不难,难在对谁回答这个问题。

北青是校园媒体,我们关注的是学校,是生活在这个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办北青以来,我们采访了不少校内职能部门,也采访了不少老师和同学,我们在做校园新闻的时候,越来越感觉到不同群体之间沟通的缺失和必要。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做了努力,努力做深入【调查】,及时把老师和同学关心的问题和职能部门的作为、面临的实际情况甚至具体办事人员的困境写出来。

写容易写,每次做【调查】,都有支持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不容易的是,我们是一家不愿意写官僚文章的校园媒体。

话容易说,不容易的是讲真话,更难的是坚持讲真话,但是我们相信,坚持讲真话,对别人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我们会好好坚持。

我们相信,讲真话是真正的好话。

二、【《你不知道的心理咨询中心》全文,发于4月29日23点34分】

最近,心理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副主任徐凯文除了日常工作外,还在忙一件事情:申请开设一门心理教育的公选课。这是他长久以来的愿望:“我一直想开这门课,也准备了很久。”他已经向学校提交了申请,现在正在等待结果。

这也许会让中心走到离学生更近的地方。

心理中心:“不看病”的心理咨询机构

徐凯文介绍,中心是心理咨询机构,而不是医院性质的机构,其职责与其说是“看病”或治疗心理问题,更恰当的说法是提供心理学服务在他看来,心理健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能从心理咨询中获益。因此,中心的定位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幸福成长”。

一位法学院的同学透露,他身边有人经常去中心咨询,“觉得学校里有这么个地方可以说说心里话,挺好的。”事实上,中心平日里较多遇到的的来咨询的同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小困扰,“80%的寻求帮助者不是因为出现真正的心理障碍”,徐凯文说。对于这一部分同学,中心可以帮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扰,如情感问题、环境适应、学业压力等。通常咨询后,这些同学都有所好转。

一旦遇到可能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中心会根据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如果发现可能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必须要通过医院确诊。中心与校医院、北医六院,回龙观医院等医疗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几所医院都有面向学生的绿色通道,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诊治。由于有些心理问题具有特殊的社会心理成因,不能完全依赖药物解决,因此在医院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中心也会安排咨询师跟进咨询,帮助同学更好全面康复。

中心现在有9位专职咨询师,22位兼职咨询师,18位实习咨询师,12位见习咨询师组成。“整个规模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徐凯文说。 其中,专职咨询师的要求很高,他强调“能到北大工作都是最优秀的”,兼职咨询师都是经过中国心理学会认证的咨询师,实习咨询师则大多是北大等高校心理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或留学归来的硕士。其中,见习咨询师不参与咨询,只是在前台做一些接待工作,并在征得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旁听咨询并做记录,实习咨询师则只会参与经过心理评估认定为严重程度较轻的同学的咨询,并在自己的督导老师督导下为同学提供服务。

责任编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