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民事判例案例

旗下栏目: 民事判决书

超时效诉请养老保险 法律认识错误非正当理由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8-26
摘要:超时效诉请养老保险 法律认识错误非正当理由
  劳动者姚某超过时效要求用人单位农贸市场支付养老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提出了时效抗辩,姚某的诉请能否获得法院的支持?日前,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法院对此纠纷作出一审宣判,判决驳回了姚某的诉讼请求。

  姚某与万盛某农贸市场于1999年3月建立事实劳动关系。2013年5月30日,姚某与农贸市场解除劳动关系。姚某于2014年11月28日向万盛社保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称其在农贸市场工作期间,该单位从1999年3月至2013年5月未给其交纳养老保险

  2015年1月5日,万盛社保局出具《告知书》告知姚某的诉求应通过司法程序予以处理。2015年1月11日,姚某向万盛仲裁委申请仲裁,请求农贸市场支付申请人养老保险损失。2015年1月16日,该委作出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2015年1月22日,姚某对该通知书不服,故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农贸市场向其支付养老保险费损失20974.68元。

  被告农贸市场辩称姚某的诉求已过时效,故应驳回姚某的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姚某起诉请求判令被告农贸市场支付从1999年3月至2013年5月的养老保险费损失,所以姚某最迟于2013年5月就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2015年1月11日,姚某才向仲裁委申请仲裁,并未举示时效中止、中断的证据,故原告在该案中的请求已经超过了1年的仲裁时效。虽然原告在2014年11月28日向社保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被告未给其交纳养老保险,但是也已经超过1年的仲裁时效期间,不构成仲裁时效的中断。故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法律认识错误并非劳动者超过时效主张权利的正当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其中,“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文义从认识要素考量系当事人对权利被侵害的客观事实的认知情况,而不包含法律认识错误

  该案中,姚某虽主张其从相关部门咨询后才知晓救济途径,但并不构成其推迟时效起算的正当事由,故原告的诉讼请求不应得到支持。

责任编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