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29

标签: 地方债务置换

地方债务置换风险分配的理论检讨与法治化改造

地方债务置换风险分配的理论检讨与法治化改造

法学论文
【内容摘要】 地方债务置换被视为财政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但存在合法性与合理性不足的困境。以金融手段化解财政风险是地方债务置换的制度运作逻辑,这一风险分配逻辑是财政风险金融化惯性思维的产物,存在深刻的路径依赖背景。地方债务置换并非理性设计的产物,而是应急性的阶段性选择,应当通过确认地方财政自主权并保持央行独立性、塑造地方债务置换的市场化品格与调适政府经济行为、引入风险责任并建构地方债务治理问责机制等方式推进地方债务置换风险分配的法治化变革。 【关键词】 地方债务置换 风险分配 财政风险 金融风险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防控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明确作为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强调“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预示着从严监管、防范风险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金融业发展的主旋律。在诱致金融风险的诸多要素中,居高不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无疑是“头号杀手”,而2015年推出并延续至今的地方债务置换则是促使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的关键肇因。本文试厘清地方债务置换的意义与构造,检视地方债务置换的正当性困境,反思地方债务置换风险分配的制度逻辑,并尝试推进地方债务置换风险分配的法治化改革。 一、地方债务置换的意义、构造与正当性质疑 (一)地方债务置换的现实意义与制度构造机理 近年来,世界上的很多发达国家正陷入一场貌似无休止的债务危机,从美国的“财政悬崖”到欧洲的债务危机,莫不如此。特别是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复苏遥遥无期,紧缩政策没有实现降低债务的目标,货币政策也未能撬动经济发展,早期负债过多所引发的灾难性后果终于集中性爆发。[1]中国当下面临的政府债务压力丝毫不亚于美欧等发达国家,只不过这种压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