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理学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惩治虚假诉讼的法律路径构建

来源: 人民法院报 作者:苏明龙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7-09
摘要:张智全 近年来,有关虚假诉讼的消息不时见诸媒体。立案登记制施行后,因立案门槛的降低,滥用诉权而导致虚假诉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何防范和惩治虚假诉讼,是人民法院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 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

  张智全

  近年来,有关虚假诉讼的消息不时见诸媒体。立案登记制施行后,因立案门槛的降低,滥用诉权而导致虚假诉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何防范和惩治虚假诉讼,是人民法院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

  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等方法提起诉讼,诱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从表现形式来看,虚假诉讼的当事人通常利用诉讼“游戏规则”或者法律漏洞,采取恶意串通、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等方式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提起诉讼,或者利用虚假调解文书、仲裁裁决、公证文书向法院申请执行。如果虚假诉讼一旦得逞,相关当事人就会以合法形式规避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取得不应取得的利益,损害相对权利主体的实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虚假诉讼不但扰乱司法秩序,浪费有限的司法资源,而且也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其危害不容小觑。

  虚假诉讼多发,究其根源,除了诚信缺失导致无利不起早的贪婪和诉讼“游戏规则”盛行等因素外,相关法律不够健全完善而存在的百密一疏之漏洞,是虚假诉讼屡禁不止甚至日益蔓延的重要根源。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完善法律,以严格的法律规制虚假诉讼,也就势在必行。

  首先,应完善刑事立法。目前对于虚假诉讼的惩治,主要的法律依据是现行刑法第三百零六条的相关规定。从内容上看,该法条惩治的对象仅限于刑事诉讼领域的伪证行为,而刑法的“罪刑法定”“法无明文不为罪”的基本原则,实际上排除了刑法对虚假诉讼的适用,虚假诉讼行为并不构成犯罪。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司法实践中,虚假诉讼大量存在于民事诉讼领域,刑法仅对刑事诉讼伪证行为定罪量刑,不对民事虚假诉讼行为作出禁止及处罚规定,明显让民事虚假诉讼行为的惩治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没有刑罚的强有力威慑,某些人在巨大利益的诱惑面前,自然会更加有恃无恐。故此,有必要修改刑法第三百零六条,适当扩大伪证罪的适用范围,让发生在民事诉讼中的某些虚假诉讼严重违法行为能够以伪证罪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在刑法中增设民事虚假诉讼罪,专门规制特定的虚假诉讼行为,从而以刑罚的威慑遏制虚假诉讼的蔓延。

  其次,应建立虚假诉讼民事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虚假诉讼得逞的直接后果之一是造成第三人重大经济损失,行为人构成了对第三人的侵权,其情形完全符合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因此有必要在法律上予以明确,从而畅通受害人索赔渠道,让虚假诉讼者在经济上得不到任何便宜。经济上的惩罚,能够有效提高违法成本,虚假诉讼始作俑者不当获利的动机必然大幅减少,有助于从源头上防范虚假诉讼的产生。

  再次,应完善民事证据审查制度。虚假诉讼多系双方恶意串通,其证据双方均无异议,现行民事证据规则中“对双方无异议的证据应予认定”的规定明显迎合了虚假诉讼者的恶意诉求。故此,有必要通过司法解释,将该规则作出例外之规定,即对双方串通伪造,可能有损国家、集体、公民合法权益的证据是不予认定的例外,从而通过对证据认定的例外原则,有效地识别和防止恶意串通形成的虚假诉讼。

  依法惩治虚假诉讼,确保正本清源,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长期不懈地打好“持久战”。只有坚持法律路径的三维构建,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才能真正有效惩治虚假诉讼,最大限度地释放公平正义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苏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