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社会经纬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24年后,说好的14万本息变成4千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中安在线 安徽六安一女子存了1千元定期保值储蓄,如今收益大幅“缩水”;银行称是国家政策调整所致 1989年10月,六安的赵女士在银行存了1000元的定期保值储蓄,期限为24年。按照银行当时的宣传,到期后她可以兑付14万元。但当今年10月6日存单到期后,她却被银
中安在线


    安徽六安一女子存了1千元定期保值储蓄,如今收益大幅“缩水”;银行称是国家政策调整所致

  1989年10月,六安的赵女士在银行存了1000元的定期保值储蓄,期限为24年。按照银行当时的宣传,到期后她可以兑付14万元。但当今年10月6日存单到期后,她却被银行告知只能拿到4000多元。银行方面的答复是,24年间国家政策出现了较大变动,造成了储户收益的大幅下降。这样的落差,让赵女士无法接受。

  说好的十四万缩水成四千多

  事情还得从24年前说起。1989年,赵女士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后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皖西路储蓄所看到了一张宣传海报,称该行开办了“全家乐”定期保值储蓄,收益很高。赵女士咨询得知,如果存1000元,选择24年的存期,按照“推算表”来计算,到期后赵女士可以拿到14万元的本息。

  在当年,1000元可是个不小的数目,赵女士的亲朋好友不少人一个月只拿着几十元的工资。不过想到24年后能拿回14万元的本息,无论是养老还是给儿子结婚生子用都不错,于是赵女士便办理了该业务,存入1000元。“而且当时还有保值贴补率,说是用来抵消可能的通胀。”赵女士跟记者说。

  今年10月6日,存单终于到期。赵女士在6日当天便去网点兑付,但银行的工作人员却告诉她,国家政策有调整,根本没有14万元,只有4000多元。“当时一个大堂经理,一个柜员,还有业务部的,一共四个人给我算了半天,就只有4000多块钱。”

  存单上没写明到期本息金额

  在赵女士出示给记者的这张已有磨损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定期整存整取储蓄存单”上,包括储户姓名、存入日期、存入金额、期限、到期日和月利率均为手写,但是仍然清晰可辨。

  存单显示,1000元存入时间为1989年10月6日,到期日为2013年10月6日,期限24年,标注3x8,并明确写有“起息到期按月息10厘95毫计息”。同时,存单上加盖了皖西路储蓄所的公章。按照所写明的利率标准,月利率为10.95‰,折算年利率为13.14%,明显高过如今的利率水平。

  不过,对于到期应兑付本息金额,存单上并没有写明。赵女士告诉记者,到期本息能拿到多少,当时的宣传海报是明确写了的,但是她并没有保留,“哪里想到银行还有不认账的时候?”于是,赵女士拒绝兑付,希望能讨个说法。

  政策变动造成收益大幅下降

  对于赵女士的质疑,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给出了官方答复,并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建行六安分行‘全家乐’储蓄有关问题说明”。

  “说明”中称,原建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当时向人民银行六安分行申请开办“全家乐”定期保值储蓄,制定了《“全家乐”定期保值储蓄章程》,人民银行六安分行批复同意开办该项储蓄业务。

  根据人民银行六安分行的批复,“全家乐”定期保值储蓄,“实质上是三年定期保值储蓄。三年到期后,把利息和保值贴补转入本金,再续存三年定期保值储蓄。”储户可分别选择15年、18年、21年和24年。

  在《“全家乐”定期保值储蓄章程》中也说明:“在存期内如遇到国家利率和保值贴补率调整而随之调整,‘推算表’内数字供储户参考。”“也就是说,存单上写的利率,是第一个3年存期中执行的利率,后期是要根据国家政策来调整。”建行省分行有关人士解释,可能因为当时宣传资料表述不够严谨,所以误导了赵女士。

  至于如今赵女士预期收益大幅下滑的问题,该行解释称,主要是因为时间跨度大,国家政策因素造成的。首先,1989年8月三年期年利率为13.14%,是历史高点,之后大幅下降,其中第四到第八个转存期,执行的利率仅分别为4.95%、2.7%、2.52%、4.95%和3.33%。而从保值贴补政策来看,1989年7月保值贴补率为13.64%,之后也大幅下降,且国家在1997年5月以后取消了保值补贴政策。在1993年3月1日执行了新的“储蓄管理条例”以及在1999年11月开征的20%利息税,也减少了赵女士的实际收益。

  当记者质疑既然政策调整较多,是否应提前联系告知储户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当时银行办理业务并未实现电子化,甚至连实名制都无法做到,所以没有办法主动联系储户。(新安晚报 陈丽卿)

  相关链接

  ●1989年,湖北丹江口市民盛忠奎夫妻二人拿出2000元积蓄存入当地某国有银行办理两张存单,上面写明24年到期后本息共22万元。今年存单到期后,盛忠奎夫妇去银行取钱时,却被告知存单已失效。按照央行的规定,盛忠奎的存款本息只能兑现8400元。

  ●24年前,庐江县的袁先生在国家银行存了一笔600元的24年定期存款。根据当时的银行宣传材料,他应该在今年10月拿到6万元钱。但是当他拿着相关材料去银行取款时被告知,本息加在一起只有3000元钱。银行方面的解释是,由于国家利率的变动导致储户收益减少。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