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聚焦基层信访压力:一些政府部门不作为致群众越级上访(3)

来源: 半月谈 作者:秦晶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要:舒晓琴认为,信访改革喜中见忧、存在盲点和瓶颈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一些部门和地方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改革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中缺乏系统性和紧迫感,“有的固守思维定式,‘穿新鞋走老路’;有的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舒晓琴认为,信访改革喜中见忧、存在盲点和瓶颈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一些部门和地方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改革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中缺乏系统性和紧迫感,“有的固守思维定式,‘穿新鞋走老路’;有的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碰到难题往后退、遇到麻烦往外推,导致改革举措打折扣。”

  在全国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交流推进会上,舒晓琴不点名批评了个别地区依法逐级走访工作不到位,强调要防止信访事项上下都不受理,形成“堰塞湖”,一溃堤酿成大问题。

  也有信访工作者认为,信访改革、法治信访意味着司法机关、政府职能部门要打破部门利益、履行职责,这不仅是信访部门“一家之事”,还需要诸多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参与支持。

  改革“只能提速不能降挡”

  面对困难和阻力,信访改革正继续沿着法治轨道不断前行。2014年3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广东省信访条例》,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首个地方信访立法。此外,山东、河北等省信访立法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是信访工作的核心,也是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舒晓琴表示,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只能加速不能降挡,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未来将继续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督查督办、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加强和规范联合接访,进一步聚焦实现信访秩序的根本好转,提升信访工作信息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要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自觉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才能从源头上预防信访问题的发生。”舒晓琴说,对各种社会矛盾、各方面的诉求应认真梳理分析,既要依法按政策解决合理诉求、保障合法权益,又要防止以闹求决、以访谋利等现象发生。

  长期关注信访问题的深圳市委党校教授傅小随告诉记者,只有实现高水平的法治信访,才能更好地促进政府职能部门科学决策、严格执法、敢于担当,才能在全社会更好地养成相信法律、依靠法律和尊重法律的良好社会风气和行为习惯,使法定渠道成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要渠道和公平正义的有力保障,从而带来更加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半月谈记者 何晏 詹奕嘉)

责任编辑: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