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王建超诉张静离婚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5
摘要:淅川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淅九民初字第69号 原告王建超,男,蒙古族,生于1976年5月14日。 被告张静,女,汉族,生于1977年2月12日。 原告王建超诉被告张静离婚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王建超到庭参加了诉讼
淅川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淅九民初字第69号

原告王建超,男,蒙古族,生于1976年5月14日。

被告张静,女,汉族,生于1977年2月12日。

原告王建超诉被告张静离婚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王建超到庭参加了诉讼,被告张静经公告传唤,逾期未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我与被告于1998年秋季,经媒人介绍相识,并按农村习俗举行了结婚仪式,后于1999年6月25日在九重镇人民政府补办了结婚登记手续。于1999年9月7日生育一胎女孩取名王×,于2002年2月12日生育二胎男孩取名王×。婚后一段时间,我与被告张静感情还可以,2010年12月9日被告不辞而别,从此没有音信,至今已两年多了。被告的行为导致我们的夫妻感情彻底破裂,因此要求与被告解除婚姻关系,婚生小孩王×、王×随我生活。为此,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双方结婚登记证明,王建超身份证复印件,王建超、王×、王×户口簿复印件。

被告缺席无答辩。

经本院审理查明:原告王建超与被告张静经媒人介绍相识,于1998年秋季按农村习俗举办了结婚仪式,后于1999年6月25日在九重镇人民政府补办了结婚登记手续;于1999年9月7日生育一胎女孩取名王×,于2002年2月12日生育二胎男孩取名王×。原被告婚后感情一度尚可,2010年10月份,原被告因琐事吵架,进而分居,同年12月9日,被告张静不辞而别,外出至今未与原告联系,对婚生小孩也不管不问。我院依法受理原告王建超的离婚诉讼请求后,根据原告申请,本院依职权到被告张静娘家邓州市彭桥镇丁北村四北张组,对张静的父亲进行询问调查,其父也无法与被告张静取得联系。本院已于2013年4月16日发出开庭公告,通知被告张静于2013年7月31日上午8点30分到淅川县九重人民法庭参加庭审,被告张静无正当理由,未到庭参加诉讼。

本院认为:夫妻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共同努力营造和睦美满的家庭。本案中,原被告系他人介绍结婚,感情基础一般,被告离家出走长期不归,是导致原被告夫妻感情破裂的重要原因。由于婚生的两个孩子几年来一直由原告方抚养,无法与被告张静取得联系,两个小孩原告自愿抚养。双方婚后财产因被告缺席无法查明,暂不分割。故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第一百四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准予原告王建超与被告张静离婚。

二、婚生小孩王×、王×随原告王建超生活。

案件受理费300元、公告费100元,由原告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杨 万 荣 

                                             代理审判员  张 冬 亮

                                             人民陪审员  张    杰

                                             二○一三年九月十五日

                                             书  记  员  袁    松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