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行政法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民事诉讼中适用的异化与规制(3)

来源: 中国法院网 作者:苏明龙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1-29
摘要:实践中应当区别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刑事诉讼是以国家公权力运作为中心的,民事诉讼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纠纷的,以保护当事人的私人权益为中心,两者之间存在本质区

  实践中应当区别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刑事诉讼是以国家公权力运作为中心的,民事诉讼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纠纷的,以保护当事人的私人权益为中心,两者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刑事诉讼中,公检机关与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地位的悬殊及法律给予公检机关对于收集证据的“强力保障”,从利益平衡的角度考虑,保护人权被放在优先位置,国家以合法手段或方式收集证据应当被更为严格的规范,而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地位和收集证据的力量相对均衡,且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收集证据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因而,笔者认为,对待民事非法证据是否予以排除应当采用较为宽容的态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民事诉讼领域立法过程中,发生了从1995年最高院批复中“一刀切”绝对严格的一律排除模式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06条局部适用或裁量适用的变迁,也体现了立法者对民事非法证据的态度转变。

  根据对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06条的理解,排除规则可以分为两大类情形:一是法定排除情形,即只要通过某种手段取得的证据应当一律予以排除:如通过犯罪的手段或者违反禁止性规定收集的证据,是不容裁量的,属于应当排除的情形,如《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那么,当事人非法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取得的证据就应当一律排除;再如采取抢劫、盗窃、抢夺、侵犯他人住宅等暴力方式取得的证据,不予认定。二是裁量排除情形,“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及“严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所涉及的即是价值判断问题,属于法官裁量排除的范围。

  (三)自由裁量之内在规制

  在涉及非法证据排除的民事案件中,法官的裁量权受到普遍的重视。理想的自由裁量权控权模式应当建立在认知、理解和务实的基础之上,控权的目的是保障权力公正行使、有限行使、适当行使、克制行使、依程序行使,使权力行使符合社会整体目标,而不是磨灭权力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甚至拖杀权力。

  1.以利益衡量为判断方法

  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除了法律规定的外在界限以及法官自身携带的道德约束,法官还承受价值选择的压力。由于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利益关系的复杂性,法律不可能对哪些情形应当排除哪些不予排除一一作出规定,在很多情况下,要由法官对非法证据在发现真实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程序正义等方面的价值进行衡量,针对个案中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取舍。在进行利益衡量时,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收集证据时采用的方法、手段违法的严重程度。如应当区分在自己家中与潜入他人住宅放置录音、录像设备进行偷录、偷拍的行为,偷盗的信件与通过暴力方式抢夺的信件等等。

  收集证据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大小与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的大小(取证行为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或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如案例一中妻子非法取证行为侵害的隐私权与妻子享有的配偶请求赔偿权相冲突时,相较于过错方的婚姻不忠行为,应当容忍一方通过轻微损害过错方隐私权的方式收集证据。笔者认为对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以不公开的方式出示的证据,一般可以不排除。

  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如行为人能够通过法律规定的合法方式收集证据而拒不使用的即认为行为人有过错,而在法律无明文规定或是法律虽有规定但迫于特殊情况,不得己而采用违法手段,则不应认定行为人有过错。如德国类似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证据禁止”规则认为,如果法官认为非法取得的证据是保护当事人权益的唯一合理的方式,就会采纳非法取得的证据。

  此外,可结合案件的重要程度、案件标的大小、证据的重要程度、法官采纳这种非法证据所可能导致的示范效应或社会导向作用等进行对照比较,以确定是否采纳该证据。

  2.认证理由的公开宣示

  由于现行法律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规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在具体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常常给法官留下极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加强裁判文书说理性,是法官自由心证的一种外在强制,裁判文书上网使得这种力量得到强化。

  文书公开要实现“控权”的目的,最重要的是“理由公示”, 即法官应当在其文书中陈述其得出结论的经过、理由,论证其进行裁量的那些细节要素,证明所有的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都是建立在客观公正基础之上,都是经得起法律与良知的检验。证据的认定和案件事实的认定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证据认定的说理性是法官“释法明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官认证活动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关于证据的取舍问题,即证据能力问题;二是对证据证明力的判断。裁判文书说理应当包含各项证据效力如何,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证明了什么事实。法官将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予以排除的情况下,必须充分说明排除理由。

  3.赋予指导性案例一定效力

  最高法院近些年出版的案例选,虽然没有明示其效力问题,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些评选出的案例或多或少的在处理相同或类似相关法律问题时都起着指导作用。由于我国尚未实行判例法制度,指导性案例并不可以作为裁判或者论证依据。但若某个指导性案例与所裁判案件具有同一性或高度的相似性,应当参照适用。类似性的判断应当具如下几个特点:1、案件基本事实类似;2、法律关系类似;3、案件的争议点类似;4、案件所争议的法律问题具有类似性。法官要改变指导性案例的结论,则须进行充分的论证,否则将违反类似案件类似处理的原则。相反,法官要改变指导性案例的结论,则须进行充分的论证,否则将违反类似案件类似处理的原则。

  结 语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既应包括实体问题,也应包括程序问题。在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中,只在实体上做了界定,即什么是非法证据、什么样的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并没有解决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程序来排除。为了便于司法实践操作,笔者认为,还应当对相应的程序设计进行立法,以及对当事人取证保障制度进行完善。

责任编辑:苏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