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社会经纬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教育创新并不是颠覆一切的革命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徐杨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斯塔夫罗斯·伊恩努卡(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首席执行官) 从20万年前,人类作为有意识的生命从非洲大草原走出以来,教育的四个基本元素就一直存在:知识,即对祖先积累的智慧之传承;技能,即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任务之能力;品格,即群体生活所必需的

  斯塔夫罗斯·伊恩努卡(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首席执行官)

  从20万年前,人类作为有意识的生命从非洲大草原走出以来,教育的四个基本元素就一直存在:知识,即对祖先积累的智慧之传承;技能,即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任务之能力;品格,即群体生活所必需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文化,即借助创造性表达在生活中所汲取的意义。人类首先利用示范和口头讲述来传授知识、技能、品格和文化;而文字的出现则将教育从对耳传口授的依赖中解放了出来。

  教育应该给人带来质的变化,让学习者成为更好的公民、更好的职业人士、更好的人。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使很多人开始低估知识的重要性;然而,被大宗商品化的是信息,不是知识。我们当然可以争论知识、技能、品格、文化之间的平衡,但不可否认的是,构成优质教育的这四大要素缺一不可,在如今依然有效。

  教育亟待创新,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资源的分配正变得越来越不均衡。全世界大约有7亿小学适龄儿童,战争和贫困剥夺了其中近6000万儿童上学的权利,还有1亿儿童在读完小学之前就会辍学,有2.5亿儿童没有学会基本的读写和算术。这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意味着,即使剔除重复计算,全球仍有约一半的小学适龄儿童没有接受任何有意义的教育。

  然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发展中国家。在西欧、北美、东亚的发达国家,来自高收入家庭或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相比于同龄人拥有明显的教育优势。研究表明,认知发展的差距在上学之前就已经拉开了。随着时间推移,家教、暑期学校、课外活动等因素让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学人》杂志曾在今年年初刊文讨论美国越来越严重的“精英世袭”现象。这一现象并非美国特有。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可持续的。

  教育与就业市场脱节、标准化考试“扼杀”创造力等问题也在呼唤创新的解决方式。有调查显示,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国家,个体对高等教育的选择与劳动市场的需求不相符。在今天的西方世界,的确有很多年轻人毕业于“不好找工作”的艺术或文学专业,而理工科的毕业生又太少。然而从全球看,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正在弥补这个缺口。因此,发达国家在理工科领域的技能差距从长远来看并非最严峻的挑战;亟待关注的问题,是怎样以创新方式提高整体上薄弱的理工科教育质量,并吸引更多女孩进入这一领域。

  在标准化考试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牺牲美术、音乐和体育课,从而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创造性表达的途径。在我看来,教育与其他人类活动一样,都得益于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维护。问题在于怎样防止这些标准压垮整个体系,把教育变成一场学校、教育体系和国家之间相互竞争、比谁得分最高的“联赛”。

  在此,我想讨论几个关于教育创新的迷思。

责任编辑: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