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众声喧哗,谁是“反转”始作俑者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张鑫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0-22
摘要:“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出现在舆论空间中的新现象。面对一条新闻,舆论都把矛头指向了某一方,可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新闻“剧情”的逆转而转向,往往转换速度极快,让很多人猝不及防眼花缭乱。 “反转新闻”的共同特征是:吸引舆论眼球

“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出现在舆论空间中的新现象。面对一条新闻,舆论都把矛头指向了某一方,可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新闻“剧情”的逆转而转向,往往转换速度极快,让很多人猝不及防眼花缭乱。

“反转新闻”的共同特征是:吸引舆论眼球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戏剧性反转以及公众态度的反转。随着事件细节和真相的不断发掘,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新闻“剧情”的逆转而转向,被同情的受害者瞬间成为被唾弃者,被攻击的作恶者立刻成为被同情者,瞬间发生了180度的情绪大挪移。而导致这些“反转”发生的始作俑者,其实可能是这个舆论场中的每一个人。

■追求速度报道片面的新闻媒体

在新媒体时代,作为传统把关人的新闻媒体对“速度”的过度追求,导致碎片化消息的过早传播以及过早“站队”,一旦报道被证实与事实不符,往往就会产生“反转”。比如在“男子开房就被抓,警方错录涉毒者信息”事件中,杭州日报在缺乏查证的情况下,仅凭杭州警方提供的信息就发出了“影帝”微博,最后不得不向当事人致歉。

■不明真相急于站队的普通网民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这在方便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增加了把关的难度。一些发布信息的网民本身对事件就没有足够的了解,想当然的“看图说话”。而更多的人在针对新闻发表观点的过程中“贴标签”、“站队”、草率下结论、说话偏激等等,这更加激化了舆论。

■故意欺瞒吸引关注的当事人

而有时一条新闻发生反转,往往在于源头就并非真实。以刚刚发生的“女子救女童被狗咬伤”事件为例,当事人男友承认女友见义勇为的事确属编造,因为缺少治病的钱,为向各个媒体求助时引起关注,他擅自加上了女友救人的情节。

责任编辑: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