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国际互联网治理关键在“尊重网络主权”

摘要:12月16日至18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时指出,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12月16日至18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时指出,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这被认为给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了一份“中国方案”。这份“中国方案”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将给全球互联网治理秩序带来怎样的影响?围绕这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展开了对话。

  对话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支振锋

法制日报》记者 陈 磊

  构建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记者:记得去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词。今年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近平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正是在此次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支振锋:习近平主席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最核心的就是提出了国际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侧重点是推动构建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提出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网络大国的胸怀和担当。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作为正在向网络强国迈进的网络大国,对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的改善,承担着不可回避的责任。

  为此,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推动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即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同时还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即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其中,“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愿景与目标,“四项原则”是指导精神与基本遵循,“五点主张”则兼顾当前与长远,既提出了应立即着手解决的具体任务,也指明了未来应该着重努力的重要方面。此外,“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是实现目标的两大支点。

  记者: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首先坚持的原则应该是尊重网络主权。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不搞网络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从事、纵容或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

  支振锋:“尊重网络主权”是“中国方案”的根本与出发点,“网络主权”概念则是中国贡献的核心与灵魂。正是在网络主权问题上,当前国际互联网治理领域存在分歧和两种主要认识。

  一种是享有不对称,甚至压倒性技术优势的某些网络强国扭曲的网络“自由”论。他们一方面否认网络主权,将互联网视为所谓全球公域,坚持超越客观条件的网络自由,否认自由与秩序的张力,试图将他国网络空间变成法外之地或不设防的环境而予取予求;另一方面却坚决维护自己网络空间中的主权,甚至提出散布着硝烟味的所谓先发制人的网络自卫权论,从而将网络空间变成了充满压迫、剥夺、支配、宰制的角力之地。互联网也成了侵犯他国主权与利益的“利器”。

  另一种就是由中国倡导并得到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越来越多国家认可的网络主权论。中国坚持《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覆盖国与国交往各个领域,其原则和精神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

  互联网带来难题与挑战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提出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之前,习近平主席还指出了全球互联网面对的问题与挑战:互联网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

  支振锋:世界因互联网而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丰富。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接入国际互联网21年来,截至2015年7月,中国网民数量达6.68亿,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网站总数达413.7万余个,域名总数超过2230万个,CN域名数量约1225万个,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排名第二,互联网经济在GDP中占比2014年已达7%,超过美国。中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

  不过,互联网也给人类带来了难题与挑战。造谣传谣、淫秽色情、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网络诈骗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歪曲历史、造谣污蔑、侵权盗版、虚假新闻破坏舆论环境,侵蚀主流价值;煽动暴恐、宗教极端、网络赌博、网络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国家和社会稳定,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在国际领域,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编造传播谣言、攻击国家体制、侵蚀意识形态、破坏公共秩序、损害公序良俗、恶化道德风气等不容忽视。

  记者:全球互联网出现上述问题与挑战的原因何在?

  支振锋:这一方面是由于人类的治理水平还跟不上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国际互联网治理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少数网络强权以邻为壑,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而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尤其是一些互联网信息技术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国家,在坚决维护自身网络主权的同时,却大搞网络霸权,大搞全球监听监视,设置关键软件和信息产品中隐秘后门,在其他国家的网络中设置木马间谍,窃取情报;而且还干涉他国内政,批评其他国家按照本国实际情况选择的网络发展道路、管理模式和公共政策。这种对他国网络主权的侵犯行为,是国际互联网安全的严重威胁。

  大力推进网络空间法治

  记者:习近平主席提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支振锋:互联网虽然是全球化的,但它必须被置于法治和主权之下。无论是恐怖、贩毒、淫秽、洗钱、赌博等网络犯罪,还是商业窃密、非法监听监视,都应该根据相关法律和国际公约予以坚决打击。

责任编辑: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