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专访:司法改革中从律师转做法官第一人商建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6-27
摘要:在中国,从律师到法官这道“旋转门”,还很少有人走。这次司法改革以来,他是第一个。转换角色,如何适应?昔日同行,如何面对?回首一年,是否后悔?

在庭审工作中的商建刚法官。受访者供图

  “再见了,律师界。”去年6月30日,商建刚发送了一条只有6个字的微信朋友圈。

  这名处于执业“黄金期”的律师,脱下律师袍,一转身,穿上了法袍。

  在中国,从律师到法官这道“旋转门”,还很少有人走。这次司法改革以来,他是第一个。转换角色,如何适应?昔日同行,如何面对?回首一年,是否后悔?

  日前,中办出台从律师中选拔法官、检察官的办法。南都记者对话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长商建刚。他相信,今后越来越多律师会如他一样选择做法官。

  “第一次开庭的制服是借的”

  法官工作还是很有挑战的,比如判决书,不能有一个标点符号或者文字的错误,要求非常高。

  南都:做法官这一年,你办了多少案子?

  商建刚:我去年6月30日上交律师证停止执业,7月23日被任命为法官,8月23日到岗,安排在民六庭从事金融审判工作。12月院里安排我同时承办民五庭知识产权存案,3个月审结存案,现在继续审理金融案件。10个月来,我绝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审理案件,能完成员额法官的考核指标。

  南都:从律师到法官,角色转换难吗?花了多久适应?

  商建刚:角色转换说难也不难,感谢合议庭的审判长、书记员、法官助理,帮助我很快熟悉了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的制作格式和语言文字风格,掌握了庭审流程。法院的信息化系统更是陪伴我、指导我办案的“老师”。去年9月份拿到第一个案子,第2个月就幸运地调解结案,基本上是一来就上手。

  南都:第一次穿法袍是什么感觉?

  商建刚:第一次开庭时,我的制服和法袍还是借同事的。和第一次穿律师袍一样,觉得挺新奇的,充满了神圣感和责任感。

  南都:做法官有让你感到挑战的地方吗?

  商建刚:法官工作还是很有挑战的,比如判决书,不能有一个标点符号或者文字的错误,要求非常高。如果把当事人的名字写错了,或数字后面多加了一个“万”,人家会跟你急;如果把2016年写成20016年,就被当笑话了。工作中,会遇到当事人不开心。有一次我让当事人说话声音大一点,他竟然说我态度不好,当场发脾气。做法官说话限制更多,在微博上发言也不能跟别人对骂,要和颜悦色,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更高。

  南都:你之前做律师很成功,对自己做法官如何评价?

  商建刚:我觉得我可以胜任法官工作,“忙时作业,闲时作文”,比较喜欢研究法律,研究裁判的标准。我的性格比较直率,愿意去进行法律释明,目前看来当事人还满意我的庭审风格。

  律师转做法官“会产生‘鲶鱼效应’”

  有同事评价说:你能看到问题所在的面,纠纷往往是这个面上的一个点,看到面再去解决点的问题,相对就容易解决。

  南都:中办日前印发了《从律师和法学专家中公开选拔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办法》,你对这个文件怎么看?

  商建刚:这个文件扩大了法官选任的来源。原来法官培养的路径,是从大学里选择优秀毕业生,经过5年书记员训练,通过考试,成为助理审判员,再经过约10年左右培养,成为审判员,这样一个花15年左右培养法官的方式。现在增加了一种渠道,就是从社会上遴选律师、法学教授做法官,今后中国的法官就有两类,以第一类为主,第二类(社会遴选)为辅,他们在一起工作,会产生很重要的积极效果,这一点我在工作中也逐渐感受到了。

  比如,我的同事们对法条的专注、对判例的掌握、对内部司法口径的熟悉程度,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我做过律师,对业务流程、当事人之间发生纠纷的可能原因、各方诉求等,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参考,所以很多问题讨论起来特别能够碰撞出火花来。这只是其中一个好处。此外,我觉得从律师、法学专家中遴选法官、检察官,是对法院人力资源的一个有力补充,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制度设计,是值得所有法律人兴奋的事情。

  南都:律师的从业经历对你做法官有什么优势?

  商建刚:我认为,法官审案,相比较法律适用,难点往往在事实查明。可能是因为做过律师的缘故吧,我基本上能很快总结出双方没有争议的事实、双方存在争议的事实、双方共同认可的裁判标准,以及双方的争议焦点,能够注意到各方当事人的诉求是什么、为什么要打这个官司。我的案件调解率比较高,同事给予肯定。但我从来不为调解而调解,会告诉各方当事人类似事情通常怎么处理,把裁判标准这把尺子先亮出来。标准确定后,官司打下去,大家心里对可能的结果有所预判。如果他们愿意调解,通常这个案件的处理方式就是调解了。有同事评价说:你能看到问题所在的面,纠纷往往是这个面上的一个点,看到面再去解决点的问题,相对就容易解决。

  南都:有人担心从律师中遴选法官会“叫好不叫座”,通道打通后,你觉得还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让更多律师选择走这条路?

  商建刚:法院从社会上选任法官的人数毕竟量很少,总会有律师对做法官感兴趣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人,这个很难。我国现有法官20万名,假设到时候律师出身的法官占比0 .1%,就有200名来自律师的法官,如果是1%,总数将达到2000名。我相信,这些人放入法官队伍,会产生“鲶鱼效应”,对司法体系建设有百利无一害。

  现在正在进行司法改革,做事情应该是允许试错的,在改革过程中才知道哪里需要更加完善。制度在刚刚推出来的时候,不可能把宏观、中观和微观都考虑得很周全。如果方向是正确的,那就义无反顾地去推进,在推的过程中改进。社会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顾虑,也是正常现象,要允许有不同声音,这不是软弱,而是自信。

  “我愿对自己判的每个案子终身负责”

  认认真真办案,没有人打搅,没有一个人来打听、来打招呼,就像大学校长很难指挥教授怎么上课一样,领导也不会干预法官判案,自主性强,责任也大。

  南都:有人担心,进了法院不是做法官而是“做官”,你在工作中有“做官”的感觉吗?

  商建刚:我做法官后,最强烈的感觉是像做大学教授。认认真真办案,没有人打搅,没有一个人来打听、来打招呼,就像大学校长很难指挥教授怎么上课一样,领导也不会干预法官判案,自主性强,责任也大。一旦对案件形成了自由心证,就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判下去,我愿意对自己判的每一个案子终身负责。要说“做官”的感觉,在处理承办的案件时能感觉自己是最大的“官”。如果来了以后,每个案子都要汇报、自己不能做主,那我肯定干不下去。

责任编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