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在雪域高原回眸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7-04
摘要:在雪域高原回眸-新闻频道-和讯网

成长会铺垫出最好的风景

成长会铺垫出最好的风景

  十年前,高考填报志愿那会儿,在最显眼的一栏,我赫然写下了“汉语言文学”。想法很单纯,这个专业免学费。但看着下面空落落的两栏,思考了一番,索性在第二栏填上了“法学”,至于第三栏就不怀念了,虽然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

  那一年,夏天的雨一直下个不停,一本《三国演义》来回看了两遍,终于等来了大学的入场券。在炎热的夏天,本该欣喜,却失望大过欢喜,因为我必须得为自己“笨拙”的第二选择“法学”凑学费埋单。

  依稀记得上大学的第一天,一进校门,地摊上买来的行李箱的拉手和轱辘都光荣“下岗”了。那一刻,作为法学院新生的我估计维权的意识还没有催生,反而感恩戴德,感谢这几十块钱买来的箱子将我的行李顺利拖到了100公里外的大学殿堂。开学的第一节课就遇到了久仰大名的“宪法”课,再次加深了对国家根本大法的敬畏之心,同时也让我很遗憾地了解到宪法当时的尴尬地位。而十年后的今天,“国家宪法日”的确立以及“以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提出让我终于看到了宪法应有的地位。

  春去秋来,四年下来,没有一门课亮红灯,成为最能安慰自己的往事。匆匆那些年,如在昨天,多少个片段至今历历在目。第一次,走进实习法院的大门;第一次,为亲友写出我人生第一份民事起诉状;第一次,带着学生气走进律师事务所。

  毕业后,带着对法学的情有独钟,借着基层政法干警定向招录的春风,我如愿走进了理想的法界学府——西南政法大学。歌乐山下,毓秀湖畔,“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八字校训一直激荡在我的内心深处,闻鸡起舞,只争朝夕。在这里,我有幸聆听过龙宗智、陈瑞华等大家风范的学术报告,接受了法学前沿理论的洗礼;在这里,我曾顶着40度的酷暑,日以继夜备战司考;在这里,我也曾无数次走进红岩陈列馆,瞻仰历史,缅怀先烈。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还记得,每逢周末,我们三五成群穿过西政与川外的铁路,跋山涉水纵情于歌乐山中;也还记得,曾经无数次,我们讨论案例至深夜;更记得,我们曾来回徜徉在渝北和沙坪坝的新旧图书馆里。西政的四年里,我不仅汲取了知识,更收获了青春最珍贵的友谊。春华秋实,当瑟瑟秋风吹过毓秀湖畔,我再一次毕业,走上了雪域高原,走进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检察院,开启了人生另一段征程。

  如果说大学教会我们如何找寻答案,社会教会我们如何去寻找方法,那么经历则教会我们如何成长。至今还记得承办的第一起案件。一个农牧区的藏族小孩,初中辍学,独自来到几百公里外的日喀则,谋了一个学徒的工作。因为一时糊涂,他盗走了邻居一台价格不菲的笔记本电脑。面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铁案,我心生恻隐。于是,我一方面联系到了被害人——某矿泉水在日喀则的代理商,同时千方百计与该未成年人的家人取得联系。在双方见面的那一刻,嫌疑人这边来了位满面沧桑的妇女,当她“扑通”一声跪在被害人面前,失声痛哭时,在场所有人顿生心酸。原来她不是孩子的妈妈。

  作为一辈子没来过日喀则的父母,得知孩子犯罪后,心急如焚,因为没有路费,只好委托孩子阿姨帮忙。得知这些,被害人当即表示谅解,并掏出数百元资助该妇女返乡,而且愿意提供工作岗位给嫌疑人,希望他健康成长。随后,经检委会研究,该案作了不起诉决定,也成为我院刑事和解的典型案例。

  通过这起案件,我更加理解了刑法和刑罚的目的,更懂得了“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句话的价值。然而回忆总是带有苦涩的。记得,第一次提审嫌疑人,我不知从何开始;第一次出庭,我声音略显发抖。如今,一切逐渐变得从容,一切变得底气十足。而这背后,是用时间、用教训垫起的舞台。

  奋斗的人生不寂寞。三年的检察工作经历,让我看到、感受到了无数个第一次,至今带给我以动力。第一次,面对摄像机接受电台采访;第一次,在案件中看到人间大爱;第一次,在现场调查中被群众竖起大拇指;第一次,在法庭独自迎战数名律师;第一次,因工作外出风餐露宿;第一次,去北京培训看到天安门的兴奋;第一次,代表检察院夺得演讲比赛桂冠时的自豪;第一次,因为数个春节回不了家的歉疚;第一次,连续四十多天没有洗澡坚守在驻村前线的困窘;第一次,稿件被采纳后信心百倍的劲头;当然,也有因为耐心不足,第一次被投诉的不堪糗事。

  回首与法律结缘的十年,是“错上花轿嫁对郎”的十年,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十年,是与法制建设相伴而来的十年,更是孜孜以求追梦筑梦的十年。

  如今,法律人期待已久的司法改革,如火如荼,蹄急而步稳。法治,终于走上了应有的轨道,法律人的梦想,犹如花儿开在春天,竞相绽放;作为年轻的公诉人,我们生逢其时,责任在肩。法治,如何在九州扎根,在五湖飘香,离不开法律人的笃定与坚守,更离不开公众法律习惯的养成。就像法学家伯尔曼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此刻,作为一名司法小匠,看着桌子上厚厚的卷宗,我心中一边是压力,一边是对职业的敬畏,不潦草,不怠慢。

  十年后,再忆起当年高考志愿书上排在第二栏的“法学”专业,心生余悸,又生庆幸。谢谢你,让我有了另一种面对生活的视野,同时给了我悲天悯人、惩恶扬善的心。走入法门的我,注定成为你今生的蓝颜。

责任编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