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杨周相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简介_华淳道人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华淳道人学习园地 发布时间:2017-05-29
摘要:马克思的物质观的提出及其理论背景 1.马克思的物质观 马克思指出,“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

马克思的物质观的提出及其理论背景


1.马克思的物质观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旧唯物主义仅从对象( 包括具体物质形态) 的自然自在方面纯客观地进行研究说明,事实上人们周围世界中的万物更有其社会性,更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主张物质对象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揭示其社会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本质区别。这一思想在《神圣家族》中得以充分体现: “实物是为人的存在,是人的实物存在,同时也就是人为他人的定在。是他对他人的人的关系,是人对人的社会关系。”[2]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也指出,“甚至连最简单的可靠的感性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往来才提供给他的。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与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3]。虽然马克思把物质对象的社会性作为研究的重点,但他并没有否定旧唯物论的物质观。自然性是物质对象的重要属性之一。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强调,“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4]。《神圣家族》中,他又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存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2]。马克思在肯定物质的自然性基础上,更多地强调了它的社会性。马克思的物质观更具宏观性、社会性,所以这一物质观更为抽象,以致不少人忽视了马克思的物质观。


2.恩格斯的物质观


恩格斯的物质观比较零散,但他还是初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的含义。作为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物质这一外延最大的属概念,应该包括内涵和外延两大部分。


首先,恩格斯指出了物质概念的外延是所有具体物质形态,从而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物质形态划清了界限。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5]。他首先强调物质是一个概念,是一个对“各种物”的( 本质共性) 进行概括的概念,而不是一般的具体物质形态。“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5]恩格斯进一步明确指出,哲学物质概念是对“各种物”的本质共性的概括和总结,也就是说哲学物质概念的外延就是“各种物的总和”。他又指出,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理解的物体,是指所有的物质存在,“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既然宇宙是由各种物构成的一个总体,宇宙总体系统就应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物质领域。也只有把整个世界的所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本质共性进行概括了的物质概念,才能算是物质范畴。其次,恩格斯初步表述了物质范畴的内涵。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在论述运动的客观性时指出,“我们面前的物质是某种既有的东西,是某种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物质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物体的“相互作用就是运动”,所以运动也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也就是客观的。恩格斯在此虽然没有专门阐述物质的本质,但他却已把物质的客观存在作为运动客观性存在的前提。虽然物质范畴内涵的表述不够系统,但也说明马克思主义早在 19 世纪80 年代就比较系统地表述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3.列宁的物质观


为了批判马赫主义哲学的“物质消失论”,20 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客观实在”指的就是客观实在性,它是整个世界中的所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本质共性,它表明了各种具体物质形态是不依赖于任何意识、意志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也就是物质第一性。


概括起来讲,第一句话就可以说成: 物质是用来揭示整个世界中的所有具体物质形态( 包括自然界中的花、草、虫、鱼等各种具体物质形态,人类社会中的桌、椅、板凳、轮船、飞机、人和人 的 实 践 活 动 等 具 体 物 质 形 态) 的 本 质 共性———客观实在性的同类概念中外延最大的属概念。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做的最高哲学概括,它没有自己的属概念,所以它的定义不能适用属加种差定义法,只能选用描述性定义法,只能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揭示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此定义第二句话“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中,“这种客观实在”指的就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本质共性———客观实在性; “感觉”在此强调人的认识、精神活动。该句话进一步强调了物质的第一性。


此定义第三句话“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它”指的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是物质范畴的外延。“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强调的就是各种物质形态的本质共性———客观实在性。该句话其实就是物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合成,它比较完整地表明了物质范畴。


此定义第四句话“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其中“感觉”指的是人的整个认识过程,“复写、摄影、反映”强调的就是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它揭示了人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本质共性。



2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责任编辑:华淳道人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