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上诉人吴新民、吴小民诉被告吴利民、吴元香法定继承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5
摘要: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驻民一终字第411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吴新民,男, 1953年7月5日出生,汉族。 上诉人(原审原告)吴小民,曾用名吴建民,男, 1962年7月10日出生,汉族。 委托代理人孙海臣,河南建法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驻民一终字第411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吴新民,男, 1953年7月5日出生,汉族。

上诉人(原审原告)吴小民,曾用名吴建民,男, 1962年7月10日出生,汉族。

委托代理人孙海臣,河南建法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吴小美,女, 1954年12月27日出生,汉族。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吴利民,男, 1959年6月12日出生,汉族。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吴元香,曾用名吴小莲,女, 1949年7月15日出生,汉族。

委托代理人曹阳,河南明信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吴新民、吴小民诉被告吴利民、吴元香法定继承纠纷一案,(2013)正民初字第42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吴新民、吴小民及其委托代理人孙海臣,被上诉人吴小美、吴利民、吴元香及吴利民、吴元香的委托代理人曹阳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判决认定,吴荣华于2012年10月11日病故。吴荣华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有五个,即原告吴新民、吴小民、吴小美和被告吴利民、吴元香,该五人均系被继承人吴荣华的子女。吴荣华去世后,其抚恤金原被告均未领取。原告吴新民、吴小民要求继承的位于正阳县真阳镇斜王路中段北侧的三间房屋、一间厨房及院落,其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均登记在被告吴利民名下,国有土地使用证号为正国用(2000)字第001890号,房屋所有权证号为(1993)字第0028339号。因该房屋产权问题,2009年吴荣华曾经以吴利民为被告向正阳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吴荣华与吴利民的房屋赠与合同,原审法院于2010年4月15日作出(2009)正民初字第1095号民事判决书,判决驳回了吴荣华要求撤销与吴利民之间房屋赠与合同的诉讼请求;吴荣华不服该判决,上诉至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该院以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作出(2010)驻民一终字第188号民事裁定书,裁定撤销原判决并发回重审;原审法院重审后,于2010年12月10日作出(2009)正民重字第1095号民事判决书,判决驳回了吴荣华要求撤销与吴利民之间房屋赠与合同的诉讼请求;后吴荣华不服,提起上诉,在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吴荣华撤回上诉。2011年吴荣华又以吴利民为被告,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1993)字第0028339号房产归吴荣华所有,原审法院于2011年7月27日作出(2011)正民初字第767号民事判决书,判决“位于正阳县真阳镇斜王路中段北侧的房屋三间,厨房一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69.4平方米,现登记证号为0028339号)归吴荣华所有”;吴利民不服该判决,向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该案过程中,吴荣华以双方诉争房屋产权归吴利民所有为由,申请撤回起诉,该院作出(2011)驻民二初字第374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准许吴荣华撤回起诉,准许吴利民撤回上诉;正阳县人民法院(2011)正民初字第767号民事判决书不再执行”。原告吴新民、吴小民要求继承吴荣华的39块银元,提交了徐金珍(吴小民的妻子)、张桂芝(吴新民的妻子)的出庭证言,因二位证人与原告吴新民、吴小民有利害关系,其对二被告不利的证言不予采信,因此原告吴新民、吴小民提交的证据不能证明39块银元的存在,也不能证明39块银元被被告吴元香偷走。原告吴新民、吴小民在吴荣华生前曾为吴荣华垫付医疗费、起诉费等费用15000元,吴荣华同意用其财产偿还吴新民、吴小民15000元。2012年7月1日,吴荣华由别人代笔立下遗嘱,遗嘱中吴荣华将诉争的三间瓦房、一间厨房由吴新民、吴小民继承,吴荣华并在遗嘱中签名。吴荣华病故后,原被告之间因遗产继承问题发生纠纷,原告吴新民、吴小民诉至法院,要求将被继承人吴荣华位于正阳县真阳镇斜王路中段北侧的三间房屋、一间厨房及院落,39块银元,房屋租赁费及抚恤金等遗产由二原告继承、分割;要求二原告为吴荣华垫付的医疗费15000元从吴荣华的遗产中清偿给原告吴新民、吴小民;诉讼费由被告承担。另查明,因本案是法定继承纠纷,依法追加吴小美为共同原告。吴小美要求继承吴荣华死后的抚恤金,放弃其他遗产的继承权利。

原审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八条规定:“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遗嘱的这部分,应认定无效。”而本案中,虽然原告吴新民、吴新民提交了一份吴荣华的遗嘱,该遗嘱显示诉争的三间瓦房、一间厨房由原告吴新民、吴小民继承,但从审理查明的事实看,本案诉争的房产登记在被告吴利民的名下,且吴荣华在撤诉申请书中明确该房产归吴利民所有,该房产应属被告吴利民所有,吴荣华在遗嘱中处分吴利民的财产,该遗嘱应属无效。为此,原告吴新民、吴小民要求将位于正阳县真阳镇斜王路中段北侧的三间房屋、一间厨房及院落、房屋租赁费由原告吴新民、吴小民继承和分割无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原告吴新民、吴小民诉称被告吴元香将吴荣华的39块银元偷走,但其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其主张,对原告吴新民、吴小民要求吴荣华的39块银元由原告吴新民、吴小民继承,证据不足,不予支持。关于三原告要求分割吴荣华死后的抚恤金,因抚恤金并非吴荣华死亡前遗留的个人财产,不属遗产的范畴,且二被告并未领取抚恤金,为此三原告起诉二被告要求分割吴荣华死亡后的抚恤金,无任何法律依据,不予支持。关于原告吴新民、吴小民要求从吴荣华的遗产中清偿原告吴新民、吴小民为吴荣华垫付的医疗费15000元,因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吴荣华死后留有遗产,对二原告的该项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八条之规定,原审法院判决:驳回原告吴新民、吴小民、吴小美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00元,由三原告承担。

宣判后,吴新民、吴小民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其上诉称:1、双方争议的房产为被继承人吴荣华生前所出资建造,房地产权虽登记在吴利民名下,但不能改变归被继承人吴荣华所有和使用的属性;2、在吴荣华与吴利民房产确权的诉讼中,在二审中的撤诉申请不是吴荣华真实意思的表示;3、吴荣华死亡后的抚恤金应参照法定继承予以分割并在遗产中清偿其为吴荣华垫付的医疗费15000元;4、原判未认定吴元香将其父的39块银元占为己有不当;5、原审法院不应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此案。请求撤销原判,依法改判或发回重审。吴利民、吴元香辩称,原判认定事实清楚,处理正确。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吴小美辩称,其对吴新民、吴小民的上诉无异议。

二审审理查明的事实与原审法院判决认定的事实一致。

本院认为,双方当事人因遗产继承发生纠纷,双方所争议的位于正阳县真阳镇斜王路中段北侧的三间房屋、一间厨房及院落为吴荣华于1986年出资购买的宅基地并为其所建,但该宅基地使用权及房产的所有权均登记在吴利民名下,吴荣华生前与吴利民通过对该宅基地使用权及房产的所有权确权诉讼,吴荣华在撤诉申请书中明确该房产归吴利民所有,原判认定吴荣华在遗嘱中处分吴利民的财产,该遗嘱应属无效,并无不当。关于吴新民、吴小民上诉称吴荣华死亡后的抚恤金应参照法定继承予以分割并在遗产中清偿其为吴荣华垫付的医疗费15000元的问题。因公职人员死亡后享有抚恤金待遇问题,属于落实政策的范畴,抚恤金数额的确定、抚恤的对象等应由有关部门予以落实,原审法院不予审理并无不当。关于吴元香是否占有其父39块银元的问题,因吴新民、吴小民提交的证据不能证明39块银元的存在,也不能证明39块银元被吴元香占为己有的事实,不予认定。综上,吴新民、吴小民的上诉理由不足,不予采纳。原判认定事实清楚,处理正确,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100元,由上诉人吴新民、吴小民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文 德 群

                                             审  判  员  廖 化 宇

                                             审  判  员  丁 贺 堂

                                             

                                             二〇一三年九月三十日

                                             

                                             书  记  员  杨 振 松

                                             



责任编辑:海舟

上一篇:杨磊故意伤害一案一审刑事判决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