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如何修炼好法学翻译基本功_朝霞满天(2)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碧水蓝天 发布时间:2017-07-31
摘要:本句是对服务协议双方费用分担的约定。约定了两种情况:1)服务提供商自行承担提供服务的费用;2)各方自行承担各自履行本协议义务的费用。原翻译断句错误,导致两句约定分别是:1)服务提供商应提供服务;2)各方

本句是对服务协议双方费用分担的约定。约定了两种情况:1)服务提供商自行承担提供服务的费用;2)各方自行承担各自履行本协议义务的费用。原翻译断句错误,导致两句约定分别是:1)服务提供商应提供服务;2)各方应自行承担履行义务的费用,且不说两者毫无并列或递进关系,其中第1)项即便用常理判断,也是不合常理的废话——既然是服务协议,服务提供商当然应提供服务,协议中更应该出现的是就提供服务作出的具体约定,而不是此类泛泛之谈。

综上,虽然以上例句出自不同译者,但具有极强的共性:1、完全依赖连词断句,2、没有看到共享成分对整句话中较远句子成分的影响。概括起来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实,句号才是对语义更靠谱的了断,翻译时如果不能至少站在整句话的高度思考和判断,是很危险的。另外,从对以上例句的分析可见,语言问题的解决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方案,即便无法从逻辑角度下手,通过常理判断也可以完美解决绝大多数语言纠结。译者需要做的是,深入语言,超越语言。

经常觉得,具备完备逻辑思维的人,或者数学成绩好的人,十有八九也可以做好法律翻译。是的,我相信法律和数学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罗素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数学是符号加逻辑。如果说数学是数字符号,法律翻译甚至广义上的法律工作者每天把玩的就是概念与文字符号。不论哪种符号,本质都是逻辑。

1.2


理解

再看理解能力,仍然先举例子。

例五


Licensee shall at all times implement current industry standardphysical, administrative, and technical measures to (a) restrict accessand use of the Content to Authorized Users as permitted under this LicenseAgreement...

原翻译:

被许可人应始终采用现行行业标准的物理、管理和技术措施以 (a) 在本许可协议允许的范围内限制授权用户访问和使用内容…

修改后:

被许可人应始终采用现行行业标准的物理、管理和技术措施以 (a) 将对内容的访问和使用限定于本许可协议允许的授权用户…

原文是许可协议的常见条款。被许可人获得许可人授权之后,向授权用户授予使用权限并有义务将使用权限限定在授权用户范围内,但不会是限制授权用户访问和使用。用更通俗的语言说,被许可人和授权用户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但凡理解能深入到这一层,原翻译的划线部分一眼扫过就会 stick out like a sore thumb(特别扎眼)。多数时候审阅稿件,发现错误不是通过对比原文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抠出来的,那种做法实在既过于笨拙又缺乏实效。如果你做得更聪明一些,错误会在你的逻辑和理解框架中因为格格不入而自己跳跃出来。

例六


If 5% or more of the Journal cease to be published by Licensorduring the Term, upon Licensee’s written request, Licensor will, atLicensor’s sole option, offer to Licensee (1) access to additional Content , or(2) a credit toward any future acquisition of a Product.

原翻译:

如果在期限内,经被许可人书面请求,许可人停止出版的期刊达5% 或以上,许可人应自行选择向被许可人提供 (1)  额外内容的访问权限,或者 (2) 将来购买产品的抵免额。

修改后:

如果在期限内,许可人停止出版的期刊达5% 或以上,经被许可人书面请求,许可人应自行选择向被许可人提供 (1) 额外内容的访问权限,或者 (2) 将来购买产品的抵免额。

本条款是出版商许可协议的常见条款,规定了停刊情况下双方的权利义务。用脚趾头想一想,出版商作为许可方,是否停刊,实在跟作为外人的被许可方没有半毛钱关系,Game Over。再退一万步多说一句,假设你居然果真没看出来被许可方对许可方停刊一事指手画脚有什么问题,再想想合同向来都是权利义务对等,如果要求对方停刊,对方不找你算账,已是万幸了,还要求对方提供额外权限和抵免额,你当你是谁呢?这话,看哪儿哪儿不对。

综上,例五和例六也有鲜明的共性,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始终漂浮在很浅的层次。可以断定的是,TA 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已然完成了翻译。

1.3


小结

出现上面这样的错误,就像练就了一身行走天涯的本事,却在出发前跌进自家水沟里一样。纵然你的文笔再优美流畅,但是很抱歉,游戏开始前你就出局了。

看到这样的翻译时,我经常想起《教父》那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清爽的逻辑、健全的思维,是从事任何工作的必备技能,翻译当然不会例外。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来不认为翻译是一项被动的工作,也不认为工作年限和翻译能力有必然正相关的联系。

深入翻译,超越翻译。纵然层峦叠嶂,胸中自有丘壑,是高手进阶的必经之路。如果看到具备这样资质的翻译,请深深地喜爱TA。

2


告别翻译腔

打掉输入部分“逻辑与理解”的小怪兽之后,我们迎来下一项挑战:输出。输出部分从翻译腔开始,因为它太讨厌了。

What ——什么是翻译腔?

用最通俗的话讲,翻译腔就是不说人话。更具体一些,这里说的翻译腔,指英文翻译成中文时,由于受英文影响而产生的不规范、难理解的表述。

Why —— 为什么告别翻译腔?

我认为 Matthew Arnold 这句话完全可以对此作出解释:

责任编辑:碧水蓝天